银环蛇属几级保护动物

养殖吧 2023-03-07 15:58 编辑:admin 446阅读

银环蛇属几级保护动物

银环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为易危(VU)。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扩展资料:

一、银环蛇形态特征

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二、生活习性

银环蛇昼伏夜出,尤其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但也见有初夏气温15―20℃天气晴朗时,白天出来晒太阳。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银环蛇会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环蛇

银环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拓展资料: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眼镜蛇科环蛇属爬行动物,为陆地第四大毒蛇,《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VU)物种。 银环蛇为卵生,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中国、缅甸、越南北部等地有分布。

       

       

外形特征:

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物种别名

银脚带,银包铁,过基甲(两广),白节蛇,簸萁甲(福建),雨伞蛇,百节蛇,白节仔(台湾),手巾蛇(福建,台湾),百步梯,蛇,竹节蛇(江西),白搭界,寸白蛇(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四十八节,银报应,甲带(湖南),节节乌,洞萧蛇(福建,湖南,江西),金钱白花蛇等。

生活习性

银环蛇昼伏夜出,尤其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但也见有初夏气温15―20℃天气晴朗时,白天出来晒太阳。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银环蛇会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

       

       

栖息环境

银环蛇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

分布范围

分布在中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中国之外分布于缅甸、越南北部等。银环蛇云南亚种,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

银环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级吧

为什么银环蛇是保护动物,就是因为剧毒被杀得快绝种了

银环蛇是群居的吗?

银环蛇:又名白花蛇、过基甲、白节蛇、银脚带、银包铁等,属爬行纲、蛇目、眼镜蛇科的一种剧毒蛇。银环蛇体型比金环蛇稍小一些;不同的是全身是黑白相间的环形花纹。而且银环蛇是毒蛇中的化装师,身体颜色变化多端;多数时候穿着黑白相间的“海魂衫”,但有时白色变成黄色,像它的“堂兄弟”金环蛇,有时前半身的黑白条子变成网状,后半身出现虎斑,有时又几乎全是黑色。银环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脚近水的地方。银环蛇常夜间活动觅食,吃饱后常停在路上休息,直到深夜或黎明才回洞。夜行人不注意,常会被咬伤。银环蛇常群居冬眠。分布地带比金环蛇略广,我国南方各省以及东南亚均可见此种蛇。它在金沙江河谷地带比金环蛇较为多见,当地称为“秤杆蛇”

本文章来自www.edu-hb.com <a href='' target='_blank'>湖北招生考试网</a> 原文链接:/Html/201209/06/.htm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