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蚯蚓的养殖技术
在常规养殖下,水蚯蚓的平均产量为1500-2000斤,但是因为养殖技术以及蚯蚓品种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产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为了提高蚯蚓的产量一般需要根据蚯蚓的发育阶段来进行养殖,在养殖幼蚓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大养殖密度,每平方米一般可以养5-6万条,长至成蚓后再适当的降低密度。
2. 水蚯蚓养殖技术视频红虫养殖
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血虫还分为:
1)大血虫,是摇蚊的幼虫,个体较大,一般体长在1.5—2.5cm,体长条形,分节,血红色,色红艳;
2)小血虫,又叫江米虫,个体小,色暗红;
3)还有的带硬壳,不能喂观赏鱼,那是用来垂钓的。
3. 蚯蚓的养殖和繁殖技术
青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
人工养蚯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
青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
4. 水蚯蚓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水网虫又叫水线虫!
一、建池
水蚯蚓养殖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如城郊生活污水沟旁的零星空地、小溪、河流旁、鱼场的渗漏水集散地等。蚓池宜建成长lO-30m、宽1-1.2m、深0.2-0.25m的长条形,也可建成曲流形、环流形等形状。池底最好铺上石板或铺上“三合*”(硬底池可不处理)。设进、出水口且各水口要安装好防逃设施。
二、培养基
培养基的底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池底部的淤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并掺进适量的疏松物(如甘蔗渣等)、有机物(牛粪等)。往蚓池装填培养基的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富含糖分的纤维物,每平方米用量为2-3kg,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lO-12cm,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基肥,每平方米用猪、牛、鸡粪共lOkg。接蚓种前再在表面铺一层厚约3-5cm的污泥,撒上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混合饲料,每平方米用量为150-250g,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2-5cm的水层。这时就可引来水蚯蚓种进行接种了。
三、引种与接种
水蚯蚓的种源可在排污沟、臭水沟、废水坑等处获得。注意引种时捞的水蚯蚓不必淘洗得很干净,可连同部分泥、渣一起运回。接种工作就是把采运回来的蚯蚓种均匀地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
四、饲料与饲养管理
1、饲料及其投喂。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饲料。实践表明牛粪、鸡粪、猪粪、麸皮、次粉、玉米粉、米糠、糖糟等饲料效果较好。为了提高饲料和肥料的利用率,所投喂的粪肥、饲料均应充分腐熟、发酵。若让它们在蚓池内发酵腐熟,则所产生的热量足以使卵茧和稚、幼蚓被“烧死”不利于稳产高产。投饲量可根据饲料系数与各个月的水蚯蚓产量估算出该月的投饲总量。投喂时用手把饲料均匀撒在培养基面上,投饵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
5. 水蚯蚓养殖方法
可以。
地面养,需要菜园土和粪便,粪便不需要发酵。方法:取菜园土5厘米厚,牛粪不能超过5厘米,牛粪70%猪或鸡粪30%,不能超过2厘米。密度1平米,蚯蚓 1公斤
6. 水蚯蚓的养殖技术视频
有啊。红蚯蚓可作钓鱼饵料卖,黑蚯蚓供养殖场喂鸡鸭
7. 水蚯蚓 养殖
水蚯蚓家里繁殖方法
1.
建培养基 在家里繁殖水蚯蚓,首先需要建培养基,选用富含有机质的塘泥、稻田泥或者污水沟里的黑泥作为基质,然后在基质中加入一些甘蔗渣并加水浸泡,几天之后再加入一些腐熟的粪肥和发酵处理后的米糠、玉米粉等。
2.
采种繁殖 适宜繁殖水蚯蚓的时间在秋季,当气温降到28℃以下的时候,从污水沟等地方采集水蚯蚓,之后把采集下来的水蚯蚓放入到培养基中即可,一般每平方米培养基可以用500-750克的水蚯蚓来繁殖。
3.
饲料投放 水蚯蚓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植物,像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料都可以给水蚯蚓吃,注意饲料在使用前需要先经过发酵,粮食类的饲料给蚯蚓吃之前要先用水稀释搅拌,以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4.
注意事项 注意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但是寿命不是很长,放入培养基之后30天左右水蚯蚓就能达到繁殖高峰期,观
8. 水蚯蚓养殖技术视频农广天地
听说用牛屎养比较好,之前看视频有看过,具体怎样养要专业师傅才能解答了。
9. 怎么养殖蚯蚓技术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10. 养蚯蚓养殖技术
一、养殖地点、方式
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老家一般都是在粪池边养殖的,适当的去割草回来盖在养殖蚯蚓土壤上面防土壤温度高导致蚯蚓逃跑。
二、室内养殖
比如木箱、竹筐、木盆、漏洞罐、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桶等只要能透气的容器里都可以养殖,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烂菜、烂果、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了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一段时间温度下降,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左右,可用能遮挡阳光旧麻袋、旧衣服、稻草等覆盖,保证气温在15到28度之间才能正常生长。
三、室外养殖
1、比如菜地、桑园地、果园、等地,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深沟槽、能遮光的地里,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等,上面覆一层土,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排水沟要多挖几个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养殖蚯蚓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保持温和的温度,充足的湿度,足够的合适的食物才能保证蚯蚓的繁殖量及生长速度。
11. 水蚯蚓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1.建培养基。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疏松剂(如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方米2~3千克。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每平方米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千克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面上薄敷一层发酵处理的麸皮与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此后则应更新。 2.引种与接种。 每年秋季,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城镇近郊的排污水沟、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养面积按500~750克接种为宜。 3.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味的粮食类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蚓种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函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拢成堆,拍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千克干饲料加1片左右,在头天下午15~16时拌料,第2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酒香即证明可以喂蚓了。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的粪肥200~250千克;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可追施粪肥300千克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飘流散失。 4.擂池与水管。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一次,有意识地将青苔、杂草擂入池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保温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少阳光辐射,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细菌,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用。 5.采收与提纯。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及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是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的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样既不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提纯水蚯蚓,可将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一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封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时,密闭的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与渣滓完全分离的干净水蚯蚓。此法可重复1~2次。将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 6.暂养与外运。 若当天无法用完或售尽,应进行暂养。每平方米池面暂养水蚯蚓10~20千克,每3~4小时定时搅动分散一次,以防结集成团缺氧死亡。需长途运输时,途中时间超出3小时以上,应用双层塑料膜氧气袋包装,每袋装水蚯蚓不超过10千克,加清水2~3千克,充足氧气,气温较高时袋内还需加适量冰块,确保安全运抵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