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水花养殖(花鳅怎么养殖)

养殖吧 2022-12-30 07:05 编辑:admin 272阅读

1. 花鳅怎么养殖

自然产卵繁殖

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当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杨柳树根、水草等作为鱼巢。发现泥鳅产卵后,将已附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同时再放入新的鱼巢,待其再产卵。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最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子鱼可以出膜。

人工催产繁殖

在4月~5月气温适宜时,将亲鳅捕起,选择其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红色,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体长在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药物催产。其剂量,每尾雌鳅可用鲤PGl个或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然后将催产后的亲鳅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受精。最后将受精卵上巢进入孵化池孵化。这种方法可以准时大量有计划地获得鳅苗。

2. 花鳅鱼怎么养

在东北网箱养殖花泥鳅首先要确保水质干净,可以通过定期换水的方式来改善水质。其次要控制水温,保持在25-28℃之间。一般每立方米养80尾左右,如果太密集会影响其生长。日常喂食一般用以藻类为主,也可以喂动物内脏和谷物。另外,还要预防各种疾病,以及患病后的隔离和治疗。

3. 刺鳅怎么养殖

1、池塘要求

一般以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

一般在每年5月-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尾/亩-3000尾/亩。经过8个月-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250公斤-300公斤。

3、饲料

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冰鲜鱼,经过人工驯化后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冰鲜鱼的质量应比较好,不要腐烂变臭,否则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

4、日常管理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4. 花鳅好养吗

泥鳅和乌龟不能混养。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乌龟的食物中有泥鳅这一类,如将它们混养在一起,泥鳅有可能成为乌龟的食物。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泥鳅,都可能成为乌龟的食物。即使乌龟无法顺利吃掉泥鳅,也有可能会咬伤它们。另外,从习性来看,泥鳅和乌龟喜欢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放在一起养。

5. 花泥鳅养殖

1、准备底砂。

鱼缸底部铺上五公分左右的泥土或者是细沙。泥土更适宜它们生长,但是如果铺上的都是泥土,泥鳅一旦钻入的泥土中就不再出来,就达不到观赏的效果了,所以尽量还是铺细沙比较好。

泥鳅冬天的时候要潜入河砂中进行冬眠,所以还是选取一些比较细小的沙子为好。

2、鱼缸需要加盖。

用鱼缸养泥鳅需要注意一下,因为泥鳅夜间的活动量特别大,而且它的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缝隙处钻出来。

并且它们对震动非常的敏感,有一点动静它们就会从鱼缸中跳出,所以要给鱼缸加一个盖子。

3、加入水草。

可以在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它既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观赏作用。但是缸中水草的数量要控制,不能够阻碍泥鳅的呼吸。

6. 中华花鳅怎么繁殖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含亚种),隶属17目47科303属。中国内陆的特殊环境孕育了一些特有鱼类,如中华裂腹鱼等。

1.中华鲟

中华鲟体呈梭形,身被5纵列骨板,口横裂,吻下部具须2对,呈圆柱形。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大型江海洄游鱼类。在近海栖息,性成熟后洄游至长江上游金沙江,秋季产卵繁殖。幼鱼随江水漂流,翌年5-6月间抵达长江口,在长江口摄食生长3个月左右,于8-9月间入海肥育直至性成熟后进行溯河生殖洄游。最大体重达560kg,体长超过4m。杂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由于长江葛洲坝阻隔洄游通道,虽有人工养殖放流种群,但资源严重衰退,野生种群处于极危状态,中华鲟是现存鲟形目鱼类中唯一跨过北回归线的种类,在鱼类动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生态价值。

2.中华细鲫(陕西有分布)

中华细鲫为一种集群性小型鱼类,口端位,口裂向后方倾斜,唇薄,无须。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有腹棱。鳞片大,侧线不完全。喜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池塘、稻田、沟渠、水库及江河中;喜集群,游泳迅速,生长缓慢,一龄鱼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在5-6月,怀卵量较少。个体小,易饲养,可作为实验材料鱼及水簇养殖饵料鱼。

3.中华鳑鲏(陕西有分布)

中华鳑(pánɡ)鲏(pí)体侧扁,头小,口角无须。侧线不完全。生殖季节,雄鱼色彩异常鲜艳,吻部及眼眶周缘具珠星。底栖鱼类,喜栖静水、多草的水体中,一般体长3-6cm。4-6月为产卵期,有在河蚌内产卵的习惯。小型鱼类,可做观赏鱼。中华鳑鲏雌性比雄性大。

4.中华倒刺鲃(陕西有分布)

中华倒刺鲃(bā)体长而侧扁,背鳍肉里长有一根锋利的倒刺,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须两对。中华倒刺鲃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土著鱼类之一,喜水质清澈的急流河滩处生活。广温性底层鱼类,冬季在干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到支流中繁殖、肥育,形成短距离洄游。4~6月为产卵季节,杂食性鱼类,目前天然资源日渐减少。

5.中国结鱼

中国结鱼体侧扁,吻尖,前突。属于中下层鱼类,平时栖居于江河干流缓流处。幼鱼食浮游动物,成鱼杂食,主要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产卵期为7-9月,在卵石底的急流中繁殖。是主要经济鱼类。

6.中华裂腹鱼(陕西有分布)

中华裂腹鱼体长,侧扁口头锥形。口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前缘有锐利角质,须2对。胸部自鳃峡以后有明显的细鳞。背部暗灰色或青灰色,腹部灰黄色或银白色,尾鳍带红色,其余各鳍青灰色。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峡谷河段。个体小,生长缓慢,经济价值低,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极小。食物主要是藻类和植物碎屑。为底栖鱼类。喜栖息于卵石底质、水质清澈、流速较快的河段。

7.中华沙鳅(陕西有分布)

中华沙鳅,我国特有种类,体长而侧扁。头小,口亚下位,须3对,眼小,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从鳃盖后缘至尼鳍基部具7-9条黑褐色横斑。底层鱼类,4-7月为繁殖季节,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小型鱼类,具有观赏价值。

8.中华花鳅(陕西有分布)

中华花鳅体长,侧扁,头极侧扁。眼下刺末端达眼中央。口下位,须3对,尾柄短,尾鳍截形,体棕黄色,沿体中线具6-15个棕黑色大斑,背中线具7-19个棕黑色矩形或马鞍形大斑。生活在急流水中的个体的斑点一般大而少,而生活在平流和静水中的个体斑点较小而多。小型底层杂食性鱼类,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主。

9.中华近原吸鳅

中华近原吸鳅,唇薄,结构简单。体侧具褐色横行条斑。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鳃孔窄小,仅限于头背侧。喜在底多砾石、水流湍急的溪河中营底栖生活。

10.中华粒鲇

中华粒鲇,体长形,前背渐平扁,向后侧扁。头长小于体高。吻钝,鼻孔远离。口浅弧形,上颌较下颌长。颌须长于头,长达胸鳍中部。头体粒突在体侧,呈6-7纵行。背侧及鳍有褐色杂斑,腹侧灰白,体侧有一黑纵斑。

11.中华纹胸鮡(陕西有分布)

中华纹胸鮡(zhào),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体长形,背鳍前方扁平,口下位浅弧形,头宽阔,须4对,胸部具有吸盘,体面粗糙。侧线完整。背鳍位于胸腹鳍间。尾鳍叉状。背侧灰褐,腹侧浅黄。背鳍、脂鳍下各有一横黑斑,鳍黄色。为底栖生活小型鱼类,喜急流河滩,利用吸盘附在岩石上,主食水生昆虫,繁殖期5-6月,受精卵具粘性。

12.中华鮡

中华鮡,体长,侧扁,头宽大而扁平,稍短于头长,腹部平坦。口下位稍弯曲。须4对,眼小。背鳍短小无硬刺,尾鳍截形,侧线完全,全身呈棕灰色,腹部灰白色。体裸露无鳞,为底层鱼类,生活于急流多石的河流中,主食水生昆虫幼虫,为中国濒危物种。

13.中华青鳉

中华青鳉,体长形,侧扁,背平直。腹圆呈弧形。头大适中,头顶平宽。口上位。眼大,目径超过吻长。体被大而薄的圆鳞,无侧线。背鳍位于后部。尾鳍平截。集群生活于浅水小水域。5-8月份分批产卵。以浮游动物、蚊虫幼体为食。

14.中华刺鳅

中华刺鳅,体呈蛇形。头小而尖。口端位,吻突短钝。眼下具刺。体被小圆鳞。第一背鳍特化为32~33枚分离硬棘。无腹鳍。臀鳍具3枚分离小棘。底栖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和小型鱼虾为食。产卵期为6~7月。

15.中国少鳞鳜

中国少鳞鳜,体侧扁,背缘呈弧形,腹部略平缓。上下颌略相等或下颌稍突出。鳞较少,侧线有孔鳞58-82。体色灰褐或棕褐。眼后有3条深色放射纹,体侧有4条暗色横带并散有不规则斑点。

16.中华沙塘鳢

中华沙塘鳢(lǐ),淡水小型底层鱼类,生活于湖泊、江河和河沟的底部,喜栖息于杂草和碎石相混杂的浅水区。行动缓慢,游泳力较弱。摄食小鱼、小虾、水蚯蚓、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和甲壳类。生殖期为4-6月。分批产卵于蚌壳内。卵呈椭圆形,具黏性,黏附于巢穴的内壁上。雄鱼有守巢护卵的习性。

7. 花鳅怎么养殖方法

大斑 花 鳅,是一种杂食性的底栖生物,它是一种小型的鱼类,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江河区域,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包括虾、植物碎屑、藻类及其他小生物为生。

有专业的养殖户介绍,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产量和质量。养殖泥鳅一般都需要充足的后备水源。一般为了控制好水质,选择中华花鳅与鲫鱼、鲤鱼混养,这样鱼能吃掉对中华花鳅有害的蓝藻类植物,对于调节水质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