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养殖模式是什么
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 村许多平坦沟渠、水田泽地、池塘等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 水面上可种植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阴,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饲养螺增加收入。
(1) 池塘养殖。 要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既有流水又无 污染的地方建专用螺池。池塘水面较宽,水质稳定,池塘培育螺生长快、产量高。池塘面积以1〜2亩为宜,水深50厘米左右, 养殖前先排干水,用石灰清除敌害,灌水7天,干涸1天再灌清 水并放螺。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只,重量为400〜600克,可 套养鲢鳙鱼种5尾。 池塘内可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为螺遮阴降温, 池底垫上10〜15厘米肥泥。
(2) 水沟养殖。培育田螺的水沟,一般宽100厘米、深50厘米。可利用闲散杂地挖沟养殖螺,也可利用瓜地、菜地及菜园的 浇水沟养螺。开好沟后,用栅栏把沟分成沟段,以方便管理。埂面可种植瓜、菜、果、草、豆等经济植物。
(3) 稻田养螺。在种植稻谷的同时养殖螺,不仅可以提高稻 谷产量,还可以获得大量优质的商品螺,并且投人少、效益高,是一条比较适合农村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稻田养螺,全年不干涸能保持湿润的稻田最适合螺类生活。 稻田的有机肥料和杂草,能供螺食用,在放养密度较大时,可补 充投喂人工饵料,在水稻的荫庇下,夏季能让螺安全渡过高温季节健康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稻田养螺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或者选 择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4) 鱼螺混养。养殖螺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螺、泥鳅 混养方式。也可与1龄草鱼混养,投喂草鱼的词料,经在底泥中 分解后,供作螺饵料来源。但不宜与大规格草鱼或青鱼混养,会导致螺类被吞食掉。
有时为提高名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可与其他鱼类或水生动物混养,把螺作为青鱼、龟、鳖的天然饵料。
2. 养殖经营模式
种养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增加收入的重要环节,怎样利用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利益最大化!其实在我国90年代初起就已经有种养结合的先行受益者了!因为我的家乡是东北地区、就说说水稻田种养结合的方式吧!能与水稻种养结合的养殖类品种也有很多呢!比如稻田养鱼、螃蟹、食用青蛙、鸭子、大鹅等、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养作物价格、这些种养结合的产品都非常具有名气、比如稻田养鱼出了“泥鳅田大米”“稻田蟹”“蟹田米”“蛙田米”“稻田鸭”“鸭田米”“稻田鹅”等!都是在市场上能够溢价成交的产品!
3. 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及特点
一、持续高效。
基质栽培式鱼菜共生系统始终处于运转过程中,生产过程不会中断,所以系统会源源不断地生产鱼和蔬菜。同时,兼有生态饮食服务,科普宣传活动,与大学联合研究等,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模式。
二、天然有机。
鱼菜共生的系统内严禁使用任何药物。如果在鱼池部分使用渔药会危及蔬菜部分的生长;如果在蔬菜种植部分使用农药,会立刻导致鱼的死亡。鱼菜共生系统中也严禁添加对鱼有毒害的化肥。
同时,由于鱼粪具备蔬菜所需要的全面营养元素,蔬菜对病虫害的抗性强,蔬菜根部的根际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抗生素对鱼的健康也非常有利。因此养鱼和种菜部分均无需使用药品。鱼菜共生的蔬菜种植部分天然具备有机蔬菜生产属性。
三、高质量出品。
鱼菜共生系统的鱼养殖在清澈见底的水体中,鱼苗进场时只要通过良好检疫,整个生长周期无需使用任何渔药。出品的鱼产品洁净无污染。鱼吃起来没有任何泥腥味,鱼肉鲜美紧致。蔬菜因为吸收营养全面,口感甘甜,有菜味,鲜嫩爽口。
四、无连作障碍。
鱼菜共生系统没有传统土壤栽培的休耕、轮作,也没有连作障碍。传统土壤栽培连作时会进行土壤消毒,必然给下轮栽培带来药害。
基质栽培式鱼菜共生系统有着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在中国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应用,这是因为基质栽培式鱼菜共生系统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正是这些缺点阻碍了鱼菜共生系统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4. 健康养殖模式是什么样的
五大行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任务。
(一)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坚持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形式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组织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总结提炼各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形成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通过宣传培训、交流研讨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促进技术规范进场入户,引导水产养殖者树立生态健康养殖理念,自觉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养殖生产行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集中连片规模化养殖为重点,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促进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推进各项技术模式集成熟化和改进提升,研究制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标准规范,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推广应用。
(三)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应用疫苗免疫、生态防控等病害防控技术措施。深入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从源头降低病害发生率。进一步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预报,发挥新版“鱼病远诊网”作用,提高为水产养殖企业、渔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水产养殖者科学安全用药。扎实推进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加大《兽药管理条例》《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宣传培训力度。
(四)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突出重点,因品施策,聚焦大黄鱼、花鲈、鲆鲽类、大口黑鲈、乌鳢和青蟹等幼杂鱼使用量较高的重点品种,组织实施配合饲料养殖示范推广,提高配合饲料替代率。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试验,进行综合效益分析,研究制定不同品种成熟的饲料配方及可行替代方案。积极引导地方财政资金给予替代企业补助,降低配合饲料使用成本,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
(五)开展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按照《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部署要求,开展水产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摸清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的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情况,助力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以鱼、虾、蟹、贝、藻、参等为重点,持续推进水产原良种生产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良种亲本供种保障能力。鼓励选育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新品种,开展区域试验。加大水产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开展南美白对虾等联合育种,构建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机制。
5. 什么是生态养殖模式
原生态养殖就是对养殖行业的上游下游进行改革,改革对象包括养殖专业户和饲料厂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对养殖业进行改革是为了各个养殖户能得到收益,保证养殖户养殖的对象能够健康的生长
生态养殖
是有别于农村一家一户散养和集中化、工厂化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是介于散养和集中化养殖之间的一种有规模养殖方式。
特点:畜禽产品品质高、口感好;饲养量大、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经济效益高。
6. 养殖模式有哪些
一是产业带动模式。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区位优势,探索由村集体主导,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光伏产业等项目,走“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二是借地生财模式。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村集体牵头将农民手中土地流转出来,再以入股、转包、租赁等形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其他投资主体流转,获得收益。
三是服务创收模式。由村集体成立服务性组织或公司,把闲散劳动力有效组织起来,为企业或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获得服务性收入。
四是资产盘活模式。把山林、水面、矿产、“四荒”等村集体所属的各类资源摸清,分类登记,理清权属,评估价值,采取自主开发、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等方式,盘活生财。
五是入股分红模式。坚持保本盈利、风险可控原则,将村集体资金或资源以股权量化模式投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采取合作、联营、入股等方式,实行入股分红,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红利。
六是实体带动模式。由村集体领办、创办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进行市场化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
七是联村共建模式。按照“产业相连、资源相融、发展互促”原则,推进联村共建,统筹整合特色农业资源,实现产业抱团发展。
7. 健康养殖的概念
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4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米~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厘米~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清塘施肥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公斤~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3.鱼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尾~500尾。
4.饵料投喂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
5.日常管理 要注意日夜巡塘。
(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公斤~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0.1毫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隔10天~15天,每亩用15公斤~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呈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
二、稻田养殖
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1.放养准备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亩用75公斤~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2.放养时间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
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5厘米~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200尾~300尾,搭配草鱼、鲤鱼等150尾~200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
4.放养操作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
5.投饵施肥
稻田养殖罗非鱼一般不投饵,全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但稻田中天然饵料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饵料能加速其生长,提高产量。每天投饵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饵料2小时吃完为宜。养鱼的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用尿素、硫酸铵等追肥,则应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中施肥。
三、网箱养殖
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克~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时,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公斤~20公斤。
四、流水养殖
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一般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维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
8. 健康养殖模式是什么意思
对于养殖行业养殖模式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繁自养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一种扩大型节约养殖成本式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防止外界疾病的传染有极大的好处,只是自繁自养的模式资本回报期比较长,品种的优化有可能会出现退化的现象。下面就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为什么提倡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传统的养殖行业,也是全世界生猪养殖的大国,占到了全世界生猪养殖规模的53%,足可以看出我国的生猪养殖在全球生猪养殖的所占的地位。俗话说:猪粮安天下,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生猪养殖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生猪养殖目前在我国提倡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非洲猪瘟病毒疫情的原因决定的。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目前威胁到我国生猪养殖安全模式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去年8月2号在辽宁省沈阳地区发生了首例非洲猪瘟病毒疫情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非洲猪瘟病都传播了我国大江南北所有的省市,可以说非洲猪瘟病毒使得我国目前生猪养殖规模急剧下降,截止8月底我国的生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7%,能繁育母猪的减少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7.4%。因为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发生的次数之多,可以说是前无仅有的一种大型的传染性疾病。而且非洲猪瘟病毒现在也是一个无药可医,无药可防的一种猪瘟疾病。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式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交通运输车辆、人员以及饲料、泔水或者带有病毒的一些动物的粪便,包括软蜱的叮咬等传播的方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而且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的时间比较长,也就是生命力比较强,在常温下寄体内能够存活半个月之久。对于预防非洲猪瘟病毒唯一采取的方式那就是隔离的措施,大范围的灭菌消毒。为了防止凡传染非洲猪瘟病毒疫情,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防疫措施,拒绝一切的外来车辆或者病原体的接触性的现象。自繁自养是目前减少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最好的方式,至少极大的减少了与外界之间的这种性的传播的机会,特别现在生大型的生猪养殖场的感染的非常重要的病毒比较少,就是因为大型的生猪养殖场实行的自繁自养的模式。
总之,对于提倡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的好处有好处会更多,首先能够减少外界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的机会,第二方面可以降低养殖的成本,第三方面可以调控养殖规模,第四方面对于生猪养殖好的行情不会出现踏空的现象。缺点就是养殖品种的退化,养殖周期的延长,使得投资回报的时间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