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先对孵化器进行消毒,然后选择刚生下7天内的新鲜受精种蛋大头朝上静放在蛋盘上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有熏蒸、紫外线等)
二、温度: 不同的孵化方式温度控制不同。 恒温孵化法,温度始终控制在37.8度。而变温孵化法温度控制的原则是“前高,中平,后低”,即1-6日为38.5度,4-16日为37.8度,17-20日为37.6度。
三、湿度: 原则是“前高,中平,后更高”,即1-7日为60-65%,8-18日为50-55%,19-21日为65%-70%。
四、通风: 一般要求胚蛋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如果超过1%,胚胎发育慢,死亡率高,弱雏增加。
五、翻蛋: 鸡胚21日发育期间,只需要前期1-18日进行翻蛋,要求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45度。
六、晾蛋: 是指种蛋孵化到一定时间,将孵化器门打开,让胚胎蛋温度下降的一种孵化操作程序,晾蛋一般与翻蛋同时进行。如果孵化条件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不必晾蛋。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超过30度,当胚胎孵化到中期后,自身产生大量体热,而孵化箱内的温度又偏高,在这种情况就应晾蛋。
七、照蛋:在孵化期间照蛋三次,第一次白蛋在第5日,褐蛋在第7日进行照蛋,及时挑出无精蛋,血环蛋和死精蛋,第二次在第11天进行照蛋,第三次18天照蛋,根据种蛋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温湿度。
扩展资料:
现代大型孵化器每台可孵化 1~10 万个,其温度、湿度、转蛋、通风均可自动控制。家禽的孵化期因禽种而异:鸡 21 天,鸭 28 天,鹅 30~33 天,鸽 18 天,鹌鹑 17~18 天。
各种家禽适宜的孵化温度不同,若以鸡的 37.8℃ 为基准,则鸭、鹅、火鸡等约降低 0.3℃。机器孵化出雏期温度可降低 0.5℃。孵化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40~70% 范围内,以 53~60% 为宜,出雏期以 65~70% 为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孵化
鸭孵化到第27天到第28天开始破壳而出,等绒毛干燥即可拣出,不能长时间留在出雏机内.出雏期间不应经常打开机门,一般以4~6h拣雏1次为宜。
若绒毛未干的雏鸭要拣出时,则应盖上棉被等物品继续保温,一些已经啄壳但无力破壳的需要进行人工破壳助产,这样的蛋般都是破壳时间超过6h,见破壳处的绒毛干燥,这时将蛋壳膜已枯黄的胚蛋轻轻剥离粘连处把头,颈拉出来,再轻轻放入出雏盘中让其自行出壳。
注意动作要轻,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引起大量出血,造成死亡,若助产时见蛋壳仍为清洁的白色,内壁胎膜上的血管清晰可见,就不要破壳助产,过一段时间再助产,出雏完毕应及时冲洗出雏机,出雏盘并对其进行消毒等处理,以备下一批出雏再用。
扩展资料:
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如果把孵化机传感器放在孵化机内蛋盘外面的空间里,在入孵后第1-7天孵化机空间温度为38.5度,第8-25天为38度, 第26-28天为37度,如果把孵化机传感器放在蛋盘里的种蛋上,则从始至终保持蛋温37.8-38度即可。
孵化湿度根据孵化机不同而区别,电热管直接 放在孵化机内加温的老式孵化机,机内风很大,入孵后第1-24天孵化湿度60%,第25-28天为70%。用暖风加热,机内风机较小的孵化机,入孵后第 1-24天孵化湿度50%,第25-28天为6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鸭子
1.1 温度
孵化条件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鸭蛋孵化现有两种方式――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
变温孵化 又叫整批孵化,为“全进全出制”,当种蛋来源不足时采用此种孵化法。因为鸭蛋大,脂肪含量高,孵化至13天后,代谢热产生较大,如不调整孵化机内的温度,会造成孵化机内局部的超温而引起胚蛋的死亡。温度控制如下表 ..
孵化天数 用温(℃)
1 39.0~39.5
2 38.5~39.0
3 38.0~38.5
4~20 37.8~37.9
21~25 37.5~37.6
26~28 37.2~37.3
采用变温孵化时,应尽量减少机内的温差,另外温度的调节应做到快速而准确,特别是孵化的前三天。
1.2 湿度
孵化相对湿度可控制在40%~70%,适宜范围为50%~70%。出雏时以65%~75%为宜,以利于雏鸭啄壳、出壳,防止雏鸭的啄、绒毛粘在蛋壳上。
1.3 通气、翻蛋、凉蛋等
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随胚龄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地增加。应根据孵化季节、胚龄的大小、调节进出气孔,保持孵化机内空气的新鲜,通风同时应保证温湿度的适宜。翻蛋在孵化前、中期具有重要意义,每昼夜8~12次,最低不能少于4次。孵化后期特别是出壳的前几天不可再翻蛋。孵化14天后应开始凉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但不宜超过40分钟。夏天外界气温较高,只采用通风凉蛋是不行的,可喷水2次。
2 查种公鸭、种母鸭之状况
1.1 查体况 注意种公鸭、种母鸭是否健康、年龄是否老化。尤其是种公鸭,一般只利用一年即淘汰,母鸭第一产蛋年的产蛋量最高,以后每个产蛋年的产蛋量逐年下降。因此种母鸭的利用年限在2~3年为宜。
1.2 搭配 注意种公母鸭的适宜搭配比例,它随品种类型不同而差异较大。可参照下表组群,并根据受精率高低进行适当调整。
表2 种公母鸭的配比
品种 种公鸭∶种母鸭
蛋用型鸭 1∶20~25
肉用型鸭 1∶5~8
大型肉鸭 1∶4~5
兼用型鸭 1∶15~20
1.3 查污染 应注意防止农药、化肥、灭鼠药等污染种鸭的饲料及饮水。
3 查有无疾病感染因素
1.1 大肠杆菌病 成鸭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可见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波动感,穿刺有腹水流出。
1.2 衣原体病 中鸭和成鸭感染后,无临床症状,剖解可见肝脾肿大和气囊炎。
1.3 沙门氏菌病
1.3.1 伤寒 无明显外观症状,剖解可见卵巢变化,卵黄变形,卵破裂、出血、变形,色泽暗淡,并有腹膜炎、卡他性肠炎。
1.3.2 副伤寒 一般也不出现外表症状,剖解可见肝肾脾充血肿胀,并有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1.3.3 亚利桑那病 与副伤寒相类似,但病原不同。
4 查种蛋的品质
4.1 蛋壳品质 要求钙质沉积均匀,厚薄适中。砂壳蛋和钢壳蛋均不宜作孵化用。
4.2 蛋的大小 太大的蛋或太小的蛋都应剔除。重量以80~100g(小型麻鸭以60~70g)为宜。
4.3 蛋形 不规则蛋的孵化率也不高。一般要求蛋形指数(蛋长/蛋径)为1.3~1.5。
4.4 清洁度 蛋的表面不应有粪便及其它污染物,否则其所带细菌会污染其它种蛋和机具,也易造成死胎,降低孵化率。孵化吧
如有污染,要及时、认真清理和消毒后才能入孵。
5 种蛋的保存运输及新鲜度
5.1 种蛋应保存在不受高温或低温刺激的地方。适宜保存的温度为18
6.营养因素
这样孵不出小鸭来。棉花并不能产生温度,人工孵小鸭一般用衡温箱,保持相对固定温度,需要28天才能孵出。
孵化温度保持在37.8℃,出雏温度在36.9℃左右。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温度超过42℃,经2~3小时以后胚胎死亡;相反,温度太低则胚胎的生长发育迟缓,温度低至23℃,经30小时胚胎便会全部死亡。
孵化初期和中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孵化后期(第17-24天),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为宜。从孵化的第14天开始,用25-30℃的温水每天对胚蛋喷洒一次,孵至第25天,喷洒次数可增至每昼夜2次。
孵化机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应控制在0.3-0.6%之间,最高允许含量为1.5-2%。
翻蛋就是转动孵蛋原来摆放的角度(从90度至180度),使胚胎经常变换位置,从而使各部分受热均匀并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翻蛋也是促进胚胎运动的手段,通过蛋的转动,增加了卵黄囊、尿囊血管与蛋黄蛋白的接触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翻蛋的原则是:前期多翻(每昼夜8-12次),后期少翻(每昼夜6-8次),孵化至最后3天可停止翻蛋。翻蛋时转动的角度尽可能大一点,最好达到110-120度,不能少于90度。
第一天 胚肪以渗透方式进行原始代谢,原线、脊索突和血管区等器官原基出现、胚盘暗区显著扩大。原线发生时,胚盘的直径达到2.4~2.6毫米;明区1.2~1.6毫米,暗区环宽0.5~0.6毫米。照蛋时,胚盘呈微明亮的圆点状,俗称白光珠。 第二天 胚盘增大。脊索突扩展,形成五个脑泡,脑部和脊索开始形成神经管。眼泡向外突出。心脏形成并开始搏动、卵黄血液循环开始。鸭胚直径达到2.5~2.7毫米,血管 区长度为4.5~7毫米。照蛋时可见圆点较前一天为大,俗称“鱼眼珠”。 第三天 血管区为圆形,头部明显地向左侧方向弯曲与身体垂直,羊膜发展到卵黄动脉的位置。有三对鳃裂出现,尾芽形成。胚胎直径为5.0~-6.0毫米,血管区的横径为20~ 22毫米。照蛋时鸭胚血管区似樱桃状。 第四天 前脑泡向侧面突出,开始形成大脑半球。胚体进一步弯曲,喙、四肢、内脏和尿囊原基出现。卵黄由于蛋白水分的渗入明显扩大,羊膜腔形成。胚胎直径达5.0~6.5毫米,血管区为22~28毫米。照蛋时,可见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分叉似蚊子,俗称“蚊珠”。 第五天 胚胎头部明显增大,并与卵黄分离,前脑开始分成两个半球,第五对三叉神经发达。口开始形成,额突生长,眼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脾脏和生殖细胞奠基。卵黄囊血管贴于蛋壳,容易通过蛋壳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产生热能。尿囊迅速增大形成一个有柄的囊状;其直径可达5.5~6毫米。照蛋时卵黄囊血管形似一只小蜘蛛,又称“小蜘蛛”。
一般孵化25-28天出小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