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养殖要求拱苗(海马怎样养殖)

养殖吧 2022-10-21 15:40 编辑:admin 185阅读

1. 海马怎样养殖

海马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强身健体、舒筋活络、补肾壮强、消炎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素有“北方人参,南方海”之说。

要想成功养殖海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生物学特性

海马是温带海洋鱼类,属隶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其适应水温5℃~32℃,海水比重1.009~1.027,光照(烛光)500~2000,pH值6.5~8.0,透明度1米~1.5米,溶氧量2.5毫升~4毫升/升。

二、掌握海马的繁殖

每年3月~11月,水温20℃~30℃,是海马的繁殖季节;5月~9月,水温25℃~28℃是繁殖盛期。但由于越冬后的海马体质瘦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差。因此,必须采取雌雄分养、疏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尾~30尾,给予充足的饵料,并注意控制水温、光照、比重等条件,促培育。

1.亲鱼人工繁殖。海马可选用年龄1年~2年,健康、完整、体大而丰满的雌雄个体作为亲鱼。先将雌雄亲鱼分开饲养于育苗池中,育苗面积约4平方米~6平方米,深1.5米、宽2米,水质良好,水温变化小。每平方米放养亲于20尾~30尾,投喂挠足类、端足类、糠虾等活饵,搭配少量人工鲜饵,日投饵3次~4次。

2.水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养,亲鱼的生殖腺渐趋成熟,雄海马在16℃左右,即开始发情;而雌海马在19℃左右,才见有发情现象。因此,培育期间需人工加温,待自然水温达到20℃以上并稳定时,进行雌雄混养交配,并按个体1:1令其产卵。

3.光照。水温15℃,光照200Lux以上,有50%以上雄海马开始发青,光照在200Lux以下,发情现象大减。到繁殖期,光照5000Lux~10000Lux之间,有一定的作用。

4.比重。采用比重1.017以上的海水培育亲海马,体壮病少,成活率达80%以上。比重1.01以下则病害多,死亡率大。

5.繁育。海马多在早晨或傍晚交配。这期间食欲稍减,体色减褪,雌雄互相追逐,并列流动。当兴奋达到高潮时,雄鱼肛门后的育儿袋膨大,呈透明状,袋口张开;雌鱼生殖器突出。雌雄尾部互相勾搭,雌鱼将卵产入雄鱼的育儿袋中,卵在其中受精发育。刚交配时的育儿袋较小、透明、柔软,随着袋中配体的发育,袋变大、色加深。育儿期的雄鱼不喜游动,常栖池底层,食欲锐减。此时宜精心护养,操作要轻快,离水时间不宜太长,温差应小于2℃~3℃,以防流产。每天投饵4次~5次,饵料要新鲜,大小适合,投饵量宜少,水质应清洁,含氧丰富。受精卵在育儿袋内经23天~25天孵出。海马每“胎”产苗数10尾至千余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有的海马生育能力较差,如大海马和三斑海马只有20%~70%的个体有生殖能力。在计划育苗之前即应考虑此因素。

雄海马多在黎明前产苗,一般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完成。如受低温或其他因素影响,也可延迟1天~3天。在短时间内产完的苗质量较好,持续时间长则质量较差。如遇难产,可用左手按住亲海马,右手顺育儿袋口方向轻轻按摩实行人工助产。人工助产产出的幼苗质量也不错。雄海马产完苗后,应立即将其捞起,与幼苗分开养殖,以防其吞食或伤害有苗。

三、海马的养成

出生后即能摄食,就要与亲体分养。在养成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温、水质、饵料、光照和密度等条件,以促进养成效果。

1.分养规格。按个体大小和性别分群分批放养。体长6厘米以下宜在育苗池中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生苗1000尾。经过7天~15天,苗体渐大,密度可酌减。体长6厘米以上的中大海马和成年海马则放入面积为6平方米~20平方米的养成池饲养,放养密度分别为300尾和100尾。在高温季节适当疏养和勤换水,低温季节则可适当密养并减少换水次数。如果是采用流水式养殖的话,其放养密度可以酌情提高。

2.海水温度。海水须经过粗砂过滤或沉淀澄清后方可用于养殖海马。适温范围在12℃~24℃。初生苗在20℃以下,成活率低;25℃以上,成活率高。换水温差应不超过2℃。

3.沉淀水质。海水经过沉淀处理,透明度以40~50厘米为宜。每天或隔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新鲜。如有条件的饲养场,可搞流水培养,流量1吨~2吨/每小时。苗在出生3天后开始换水,比重以1.008~1.015之间较好。

4.投喂饲料。一般应尽量采用鲜活浮游甲壳类作为饵料,活饵可以人工培养或到自然水域捕捞。饵料要加工成与海马吻口大小相适应。体长在6厘米以下的,要投1毫米~3毫米的挠足类肢幼体及小型挠足类;体长6厘米以上的,可投5毫米~8毫米的挠足类、端足类等浮游甲壳动物;体长10厘米以上的,主要饵料为1厘米左右的糠虾或虾苗。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量为摄食量的1.5倍。投饵应在白天进行,黑暗中海马停止摄食。海马很贪食,要防止其摄食过饱,须勤观察,防止因投饵过多造成池水劣变。

海马养殖达10厘米以上即可上市出售。在运输时应保护水质清洁,水温相对恒定;同时要经常检查海马的状况,必要时可将水震荡或使用通气装置,有利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海马的成活率。

四、疾病的防治

1.肠胃病

病因:这是一种消化道的疾病,5月~9月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食物带入病菌,以及喂以腐烂变质的饵料所引起。

症状:发病的海马活动减少、痴呆、离群、肛门松弛发红稍凸出或呈白色。

疗法:可用0.25克~0.5克土霉素(4片~8片),溶于200毫升海水中;再将准备投喂的饵料放入药液中浸泡15分钟,然后投尾。连喂4天,可见疗效。

2.水霉病

病因:8月~11月较为多见。主要是水质过于浑浊不洁而引起的。

症状:发病海马表皮附着一层灰白色纤维,似毛状,鱼体受刺激后常作挣扎摆动,呼吸缓慢。

防治:预防此病,必须勤换水。如海水浑浊不清,应用100目筛绢过滤或沉淀后使用。

疗法:对已患病的海马要立即治疗。可取淡水100公斤,装入缸里,然后将生病的海马放入淡水中浸泡10分钟(如果浸泡时间超过20分钟,海马就会立即死亡),然后立即捞出又放入养育池内。经过2次~3次浸泡,水霉病即可冻死,并且自行脱落。 (文章出处:中国中药材GAP网)

2. 海马在什么地方才能养殖

淡水是无法养殖海马的,海水动植物的渗透压和淡水中的动植物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一定盐分才能存活。所以一般的海洋馆都是自己配置的海水来养殖海洋动物的。

3. 海马怎么养殖

人工养殖海马需要办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可以到县级以上的林业部门办理。

  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驯养繁殖许可证。以生产经营为主要目的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林业部关于核准部分濒危野生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通知。具体省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办法。

4. 海马怎样养殖方法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捕捞野生海马确实是越来越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很早之前就有科学家在试验海马进行人工养殖,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海马的养殖产业也开始在慢慢发展,确实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实现海马的人工养殖技术。

如何分辨海马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方法一

如果是活体海马那么可以将海马放进淡水里面,一般在淡水里面反应较小、很能适应的,就是养殖的海马,野生的海马一般在海里面生活,突然在淡水里面,是不能适应的,所以它的反应也会更大一些。

如何分辨海马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方法二

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买到的海马都是晒干的,所以我这里详细的说一下,目前在福建闽南地区我见过的养殖海马的特征就是晒干之后全身是黑的,目前我见过养殖场的海马无一例外都是这个特征。野生的海马也有黑的不是越黑越好,一定是有黑也有淡黄的,但是如果整个海马没有一处其他颜色都是黑乎乎的那么就可以判断这就是养殖海马。

5. 海马可以养殖

海马可以人工饲养,但是由于海马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对于海马的生物学研究还不系统,能够进行产业化养殖少之又少

6. 海马怎样养殖最好

可以

海马是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的,其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两种,那就是斑海马和大海马,想要将海马养殖好,必须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特别是在水质方面的控制。

7. 海马如何养

海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摄食糠虾和樱虾效果最好,其次为足类和端足类。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质。萊垍頭條

海马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觅食活饵,所以饵料的大小要注意选择。同时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米左右,所以饵料要投在它的正前方近距离位置。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萊垍頭條

8. 海马能否人工养殖

海马可以人工养殖。但由于海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极高,加之目前国内对于海马的生物学研究还不系统,能够进行产业化养殖的少之又少,因此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海马自然生长于环境较好的天然海区,常附着在海藻上。

而人工养殖海马时,有些人往往对其生态要求不够重视,在养殖场中常出现水质较差的现象,如盐度偏低、变化幅度大;水质混浊、水中生物繁多,水质不鲜,受到工业污水影响;水中pH值变化幅度大,饵料种类单调、供应不及时、不新鲜,光线过强,水温不稳定等。

这些都会给海马养殖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精心选择场址,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条件,使海马的稳产高产有基本保证。具体应注意养殖场的以下一些环境条件

9. 海马怎样养殖视频

1、俪虾

Euplectella aspergillum

海洋中有一种小虾,经常一雌一雄生活在一起,它们的名字叫“俪虾”。它们在幼体变态刚刚完成时,个头还很小,可以通过海绵小孔轻松地进入海绵体内。

这一去就永远不出来了,在里面成对相伴,养儿育女,直到寿终,成为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所以人们戏称它们为虾中“伉俪”,把它们栖居的海绵也戏称为“偕老同穴” 。

俪虾们进入的这个“洞穴”就是美丽的“维纳斯花篮”( venus's flower basket),这是的海绵动物,这种海绵像网兜,四周布满了小孔,因其骨架由二氧化硅构成,而二氧化硅又是制作玻璃的原料,故又叫做玻璃海绵,这也是海绵中的艺术品。

关于俪虾和玻璃海绵的故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

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介绍

2、海马

Hippocampus

海马坚贞爱意从求偶之旅开始。

求偶之初,雌雄海马会用尾巴相互缠绕数日,期间,它们会一起旋转并变换颜色;之后,雄性海马才开始进行一场时长达8小时的“求偶之舞”,这是一个求爱的行为。在相互认同后,它们便会一生尊崇一夫一妻制,他们会彼此分享一切。

接下来雌性海马会以非常奇特的方式休她的产假,而雄性海马则担任怀孕的角色,当海马完成交配之后,雄性海马会把受精卵放在自己的育儿袋里,这样雌性海马就能够减轻种种负担,集中精力产更多的卵。

等过一个月,受精卵发育成熟之时,小宝贝们便会被分娩出来,所以可以说海马爸爸给了小海马们生命。

海马一年可怀2~3次,一次可以孵化出多达500只小海马。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激烈的自然法则,这种繁殖方式无疑对物种的延续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3、小丑鱼

Amphiprioninae

小丑鱼目前发现的大约有30多种,其中色彩各异不胜枚举。这是领地性极强的小家伙,也是绝对的一夫一妻制。

你经常能看到一大群小丑鱼好像全在同一个海葵里。这时候,他们之间就存在着严密的等级。最大只的那一条,自然是鱼群的首领,那一定是雌鱼。而第二大的那条,是鱼群的副首领,就是雄鱼。而剩下的芸芸众生则不分等级,甚至无性别。也可以说,由于被首领和副首领压制,它们无法发展出性别。

一起勘察生育基地的“小夫妻”

只有等最大只的雌鱼死了,副首领雄鱼,就会变身为雌鱼,成为首领。而那群“芸芸众生”里最大的一条,就会晋升变性成雄鱼,成为副首领。因为在同一个领地只可能有一条雌鱼和雄鱼,所以这种绝对化的“一夫一妻”制也是客观的诞生了。

这一对夫妻会一直在一起,并共同御敌与捕食,也会一起选择产卵的地方。当雌鱼产卵完毕后,则完全由雄鱼来每天呵护宝宝们,雌鱼也不会走开,但只是负责监督,完全不会参与。所以,雄鱼也算是个负责的好爸爸。

关于小丑鱼的故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

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介绍

4、蝴蝶鱼

Chaetodontidae

蝴蝶鱼有12属120多种。这种色彩鲜艳、巴掌大小的珊瑚礁住客,以一夫一妻制成双成对地群居在一起,它们和小丑鱼类似,领地意识非常强烈,有非常强的社会性。

蝴蝶鱼在求偶和交配的时候,一对一进行。先由体型较大的雄鱼引诱雌鱼离开海底,然后雄鱼用头及吻去碰触雌鱼的腹部,再一起游向海面,同时排精排卵,接著再窜回海底,卵在受精以后,大概一天半就可以孵化,但通常要经历一两个月的仔鱼漂浮期,才会再度回到珊瑚礁区居住。

它们对爱情可谓是忠贞专一,基本上都是成双入对,就好像陆地上的鸳鸯,大多数水下摄影作品中,如果不是一群蝴蝶鱼,那就是一对出现。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就好像丈夫在保护妻子一样。

5、螳螂虾

Oratosquilla oratoria

螳螂虾,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常见皮皮虾,不过这里还是用比较漂亮的孔雀螳螂虾来举例吧,颜值为王。

孔雀螳螂虾通常都是一夫一妻制,雄性的外壳会非常艳丽,颜值爆表的才能最快的吸引到雌性。一旦雌性根据他华丽的甲壳选择了她的伴侣后,她就会接受他传给她的精子包裹,然后她再释放了卵子,被精子受精。

最后再把卵带回她的洞穴,在那里她将保护它们,两人会一直一直的呆在一起。由于洞穴入口都很小,所以通常都是一个在洞穴里面,一个在外面露头,极少情况下能看见两只同时出现的画面。

据科学家研究,目前螳螂虾最常的记录是20年的时间一夫一妻一穴生活,在人类里也算是“瓷婚”级别了。

难得一见的同框 “小夫妻”

6、河豚

Tetraodontidae

河豚大概是海洋中最懂艺术的男生,最追求唯一伴侣之前就好辛苦。

每到繁殖期,雄性河豚为了吸引雌河豚的注意,会通过扑打身体两边的鱼鳍,在海床上绘制出一副令人难以置信的图案。

这种图案是体型的几十倍大,雄河豚需要连续一周24小时不停歇的工作,才能完成这幅精美的艺术品,它们甚至还会捡取周围的小贝壳来给图案做装饰。

受到这个图案的吸引,雌河豚会找到图案的创作者,并与之在图案的正中心进行交配产卵,之后他们便会在一起了。

据说这个图案不仅能够用来求偶,其复杂的设计还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图案中心的卵不受洋流的侵扰。而且构筑的沟槽和图案越多,吸引异性的机会就越大。

7、狼鳗

Anarrhichthys Ocellatus

狼鳗本身是一种攻击力很强的海洋动物,它惊人的咬合力能够毫不费力地咬碎海胆或螃蟹。不过就是在这种凶神恶煞的外表下,狼鳗却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繁衍方式,终生只有一位伴侣。

狼鳗性成熟一般在4岁左右,一旦配对成功就会在海底选择一个洞穴“定居”下来。雌性狼鳗每次交配后能产下上万枚卵,狼鳗夫妇便会轮流出去觅食以便保护它们的后代。为了使卵能够充分吸收水中的氧气,狼鳗夫妇还会小心翼翼将它们一一翻转过来。待卵孵化后,新生的小狼鳗又会游入更深的大海,它们也终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他们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北海岸,经常可以在洞穴中拍到成双入队的两个大脑袋,长的丑萌丑萌的。

关于狼鳗的故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

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