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藻的生态养殖(水产养殖有益藻有哪些)

养殖吧 2022-12-03 08:09 编辑:admin 229阅读

1. 水产养殖有益藻有哪些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建议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肥水,倡导科学肥水,主要是针对养殖品种和养殖水体情况,往池塘中投入有益藻种(硅藻活力素、全效小球藻)和定向肥(定向硅藻肥、定向绿藻肥);1)有机肥肥水:水质过于清瘦,特别是新开挖的池塘,为了使水长期保持有效的肥度,可在塘角堆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等),堆放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曝晒和消毒。

(2)无机肥料肥水:当水体急性缺肥时,可采用无机肥肥水(如磷肥、尿素、碳铵等),一般水发黑施尿素,水发绿施磷肥。

(3)生物肥肥水:生物肥可以补充水体的多种营养元素,具有肥水速度快、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点。

(4)微生态制剂肥水: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水中有益细菌,消除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达到预防疾病、肥水和改良水质的目的。

酵之源是进口EM菌种,自己发酵,亩调水成本低至1元左右。酵之源是把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组合在同一状态,这么多的有益细菌形成了复杂而又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肥水调水,降低ph,补充有益菌,稳定水质。

(5)微量元素肥水:含有藻类必需的钾、硅、铁、锰、钼等微量元素,全池均匀泼洒,可以解除因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水质清瘦现象。

(6)定期加注新水,可以引入新的藻群,并激活浮游生物的繁殖,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

(7)底质改良剂肥水:不仅可以消除底泥的有害物质,还可以使底泥中的有机质快速无机化,并释放到水体供藻类利用,达到肥水的效果。

弧克是一款含50%过硫酸氢钾的复合盐。具备杀菌、消毒、改底、调水四大功能,尤其对弧菌有特效。过硫酸氢钾是一种无机酸性氧化剂,具有非常强大而有效的非氯氧化能力

2. 水产养殖硅藻种

水产养殖上硅藻是比较优良的一种藻相,对于促进水体质量及养殖对象的长成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硅藻水质在水产养殖上面的保持并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土塘上面,保持硅藻的代价是比较昂贵的;我们要了解藻相的目的和它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非硅藻水质进行水体藻相的替换培育,采用硅藻和绿藻相结合的水质,黄绿水,也是非常优良的藻相,位于硅藻下面,但是其作用和目的是一样的,而且比起硅藻水质,其藻相菌相更加稳定,不容易倒藻和转藻,也是很适合养殖对象适应水质的一种水质;而培育硅藻相就是一个肥水的过程,所以深入的说就是水体肥水,肥水的方式包含几个操作方式,一是是复合肥肥水,二是粪肥发酵肥水,三是微生态方式肥水方式;前两者形不成闭环,肥水后的水质和藻相不稳定,容易倒藻或者转藻,所以不推荐采用前两者进行肥水;而后者可以形成闭环管理,形成良好并且稳定的藻相,水质状态稳定,菌促藻,藻促水,两者相互协同,相互抑制,不容易倒藻或转藻,即使是气温突变或者天气突变(比如强降雨等现象),所以,在常规水体养殖方面上应用的模式采用后者比例较高。

而微生态养殖模式里面的肥水方式则可以采用。

3. 藻类对水产养殖的意义

养虾先养水,改底是基础,培藻是关键,水质、底质、藻相、溶氧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调水、改底、培藻,增氧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水质活爽,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忽视。水体90%溶解氧源于藻类光合作用,在养殖过程应尽量培养池塘水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维持水体一定的肥度来保持藻相,提高对虾应激能力。

当前养产殖业水源污染越来越明显,养殖过程中调节水质真的非常重要。加上多变的天气台风、暴雨,高温,容易造成温度、盐度变化大,溶解氧低,水体分层及PH值极速下降,甚至产生底部缺氧,倒藻现象,对养殖极为不利。

一、怎样判断好水?

1、水色的标准:

优良水质的标准是:“肥、活、嫩、爽”。

肥就是浮游生物多且可供鱼虾消化食用种类数量多;水体带有一定的透明度(25-30公分左右)。

活就是水色和水体透明度随光照时间不同的有变化早上清爽,下午较浓,藻类处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池塘中物质循环处于良好状态,浮游动、植物相对平衡。

嫩所指的是藻类生长良好,水色鲜嫩呈现色泽,且不发暗。

爽指水体悬浮物或溶解的有机物较少,水质清爽不发粘,水面无油膜泡沫,和浑浊度低。

2、水色水质辨别:

水要“五看”

①水的颜色

一类以黄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

②水色变化

水色的变化是“活水”死水的证明,有“日变化”和“旬变化”两种,通常容易被利用的浮游生物且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另:每一个礼拜左右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就是“旬变化”。要记住:凡是水色会变化的虾塘就是一塘“活水”,否则就可能是一塘死水。

③透明度

透明度小于10公分为较肥水,大于50公分的为瘦水,过肥用菌调,过瘦追加肥。

④水面有无“水华出现

要控制水华的出现,方法:减少或停止追肥或投喂,换一部分老水后引注新水,用生石灰或者二溴海因全池泼洒。消毒

⑤池塘下风处的油膜泡沫。

在没有水华的池里,从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水质的好坏。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有腥味,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通常的俗语“早红晚绿”。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和死藻,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化,必须引注新水并消毒追肥调节水质。

二、水色藻相

①常见的好水色有以下4种:

黄绿色: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草绿色:以绿藻、裸藻为主,油绿色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

茶褐色: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②常见的坏水色有以下几种:

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高温天气在下风一边的水体表面出现灰黄绿色浮膜,表明水质已老化,以蓝藻为主,数量占绝对优势;盖过了有益藻类生长;

水色呈灰黄、橙黄且浑浊,在水体表面有同样颜色的浮膜,表明水色过浓,水质恶化,以蓝藻为主,且开始大量死亡;有阵阵腥臭味;

水色呈灰白色,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逐渐死亡,水质开始恶化,水体溶氧低,有泛塘浮头的危险;

水色呈黑褐色,表明水质接近恶化,施用较多的有机肥 、水体腐殖含量多,以隐藻为主,蓝藻次之;

水色呈淡红色,颜色浓淡分布不匀,表明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倒藻和水体分层现象,水质较瘦;

三、影响水质的几个重要因子

(1)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 ——溶解氧

池中水体溶氧解低于2毫升,对虾呼吸就会加快,体力消耗就会加大。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对虾生活机能会减弱、行动迟缓、摄食不良、容易浮头,吃料缓慢甚至不吃、生长受到抑制,逐步会造成慢性病害,对虾肝胰腺破损,发生偷死。

(2)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PH值

①PH值对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影响

一般对虾适宜生长的水体PH值是8.2至8.5左右,水体PH值过高容易腐蚀对虾鳃组织,增加水体中氨氮的毒性,容易引起对虾大量死亡。PH值过低可使对虾血液的PH值下降,减弱其吸氧能力,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此时应停止摄食,

稳定PH值常用的有生石灰,和钙磷剂提高水体的缓冲力,接着用“利生素”+碳活力+益藻肥水膏进行调水,如果对虾有不良症状,要先使用聚维酮碘或者二溴海因进行消毒,晚上投放增氧剂打足增氧机,第二天早上解毒投放底改用以缓解症状。

(3)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亚硝酸盐亚

亚硝酸盐是对虾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最重要因素,应控制在0.25左右。池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3以上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会随着逐渐减少,血液循环能力差,虾头鳃部组织出现病变肝脏红肿空肠空胃,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游塘下沉死亡。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肥源,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源充足,能量物质不足。此时要添加有效碳源培养有益藻类消耗氮源,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用光合菌+碳源素和芽孢杆菌,再配合肥水膏使用。

(4)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氨氮

①处理氨氮是调水的关键措施

高温天气和PH值过高都会使氨氮的毒性增大,为了保证对虾安全,要将有毒的氨氮浓度控制在0.25以下,0.5的浓度对虾会慢性中毒。

氨氮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一般按增氧、消毒、解毒、改底、调水的步骤去处理:

增氧:傍晚抛洒增氧剂加清凉型解毒底改如果可以可适当换水。

解毒:泼洒解毒绿水宝,解除水体各种毒素

调水:肥水碳元素+光合菌,混合后全池泼洒。可两天后再泼洒一次。

(5)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硫化氢

池底清道夫底改是去除硫化氢的最佳处理效果

养殖水体中出现底质发黑、水体异味较重,表明硫化氢的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活力和抗病能力都会衰减。硫化氢浓度升高至0.5时,会严重破坏虾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导致对虾呼吸困难,甚至中毒死亡,水产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把控在0.04以下

处理方案:池底清道夫+光合菌,混合后全池泼洒。严重的可2天后再泼洒一次,能有效控制硫化氢

水体浑浊,和水色不良等的把控要根据个人判断来对症下药,建议先给水体做个化验检查各项指标的数值,肥水调水在养殖行业永远是说不完的话题,需要个人整合自身养殖状况在对比情况一致在处理。

4. 益藻类对水体的好处

、提高含氧量:绿藻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氧气,但只有少数品种的绿藻可以生产氧气。2、改变水色:绿藻大量繁殖,会使河水变为绿色。3、影响水质:绿藻繁殖时会抢夺养分,影响其它生物的生长,导致水中的生态失衡。

绿藻对水质有什么影响

1、提高含氧量

绿藻属于浮游生物,含有叶绿体,生长在水中时可以吸收光照和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为水中的鱼类等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但是这种清况只针对于少量的绿藻来说,过多的绿藻会对水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2、改变水体颜色

水中存在过多的绿藻会导致水体的颜色由透明变为绿色,严重影响了水中其他植株和生物的生长,同时绿藻过多,在晚上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从而致使鱼类等生物缺氧死亡。

3、水质变差

水中存在过多的绿藻还会导致水质变差,也就是说在绿藻疯狂繁殖的过程中,会与其他水中植株争夺养分,导致其他水中植物死亡,同时过多的绿藻会使得水中的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多,还会导致水体散发出腐臭的味道,严重影响水质。

4、处理办法

在水中水藻过多时,需要使用网兜等工具将水中的绿藻清理干净,如果是水塘或者鱼塘中出现过多的绿藻,除了清理绿藻以外,还需要对水塘和鱼塘进行清理,并且在喂养鱼类时需要控制饲料的投放,以免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超标,导致绿藻疯狂生长。

5. 水产养殖藻种

学名是硅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肥水所用的藻种主要是绿藻和硅藻。绿藻主要是绿藻门中的小球藻、卵囊藻、栅列藻,硅藻主要是硅藻门中的小环藻,舟形藻、针杆藻。绿藻水呈绿色,硅藻水呈黄色。绿藻通常分布在水的中上层,而硅藻通常分布在水的中下层,他们有互补之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建议大家培养硅绿藻水。

6. 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瘦水:水体淡绿色或清澈见底

透明度在50cm以上,清澈见底,水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有时出现使鱼类难以消化的藻类,俗称“瘦水”。

这样的水体适合观赏、娱乐和作为饮用水水源,但不适宜养殖生产,养殖上一般增加施肥投饵来改善其水质。

(2)嫩水:硅藻等

水体茶褐色或绿豆色,水中溶氧丰富,透明度在25 cm~40 cm之间,俗称“嫩水”。

水体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以硅藻门、绿藻门藻类为主,易被鱼类摄取,而且,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硅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养殖的上好水色。

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体变化的适应能力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且这种水色对于养殖和观赏娱乐场所都是较好的水质表征。

(3)老水:绿藻

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绿藻对水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强,以绿藻为主的前期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但是,如果以绿藻为主的后期水体则会产生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色太绿(如黄绿色、蓝绿色、墨绿色、灰色或混黄色,浑浊),导致透明度下降(在20~25 cm之间)。

黄绿水中藻类主要以绿藻门藻类为主,如小球藻、新月藻、多芒藻等藻类。

黑绿水出现在天气较热时的水体下风处,其藻类数量较多,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为主。

如果水体优势种群是不易被鱼类摄食利用的藻类,对养殖不利,说明水色已老,这种水俗称“老水”。

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或者用氯制剂全池泼洒来控制池水中绿藻的数量。此水质若不及时注水、换水,会因缺氧变坏;部分藻类的死亡分解使水体散发异味,影响水体的质量。这样的水体需要不断补充新水,一般每周冲水一次,以改善水质。

(4)水质老化:蓝藻

当水温升高时,在水体四周(尤其在下风处)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水体透明度低。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和绿藻(主要是衣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蓝藻水中的老化藻类会大量死亡并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麻痹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造成鱼类死亡。

所以,当发现水体这种水色后,应立即用硫酸铜(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达到0.5 ppm)等灭藻药物化水后全池泼洒或根据实际情况在下风处用硫酸铜(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达到0.7 ppm)等灭藻药物化水后半池泼洒来杀死这些藻类,并将底层池水抽出,以免对鱼类造成危害。

(5)坏水:甲藻等

水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褐色甚至黑色,具有腥臭味,且藻类在水中分布不均匀,出现的蓝绿色或绿色的云层及块状、丝状现象,即为“水华”;这是水质恶化的象征,俗称“坏水”。

这类水体含有大量甲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微囊藻等。

甲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水体透明度减小,溶解氧含量降低,是水质变坏的标志。如不马上换水,容易引起泛塘事故,造成鱼类死亡。

(6)灰白色水

藻类大多被浮游动物当作饵料摄食,水体中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数量较多,当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较高密度时会与鱼类竞争氧气,引起鱼类浮头,同时还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应该想办法控制或者清除。

复杂的藻类与水色的关系

金藻、硅藻、隐藻和甲藻的细胞呈褐色或褐绿色,水色几乎是褐色、褐绿色或褐青色。

蓝藻、绿藻、裸藻的细胞呈绿色,其水色接近绿色。

但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水色和藻类类群间具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7. 海水养殖藻类

绿海藻在众多海洋湖泊为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他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的吸收阳光转化为养分,正因为这样淡水湖里的绿藻越多,就会形成一片绿海湖水被整片绿藻遮蔽,久而久之就变臭了,死后湖面上会漂浮着死去的绿海藻,海水就变色了湖水水流缓慢就会污染湖水,恶化当地环境

8. 藻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PH值是衡量水质的指标之一,通常来说,PH值在7.5-8.5之间是正常的。当然PH值一天当中也是有变化的,太阳出来之前,PH最低,下午3-4点PH值最高,波动0.5-1之间。

根据你的问题来看,你这边主要是想解决PH过高的问题,那么我先来了解一下PH过高会有什么危害:

1,过高的pH会腐蚀鱼类的鳃,造成鱼类呼吸障碍,长期易导致鳃发生组织病变。

2,水体pH过高,水体中氨氮以分子氨的形态存在的比例大幅增加,当pH超过9.0,分子氨的含量大于35%(水温大于25度时),极大地增加了氨氮的毒性,最终影响养殖动物生长。

既然PH过高有这么严重的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解决办法如下:

1,换水,对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的池塘,可以通过换水的方式来降低养殖水体的pH。

2,控制藻类活动,可以选择硫酸铜等杀藻药物杀灭部分藻类或者使用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沉淀藻类,通过降低池塘藻类的丰度来降低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从而控制pH的升高。

3,使用微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通过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CO2,提供更多的CO2来源,缓解CO2平衡体系的正向移动,减少OH-的产生,同时利用某些益生菌种类和藻类在营养上面的竞争关系,来抑制藻类活动,减少对CO2的消耗,降低pH。实际操作中可使用EM菌和红糖等营养物质一起使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来加速水体有机物的分解。

4,使用化学方法中和水体中的OH-,主要有醋酸(醋精)及柠檬酸,溶解后泼洒到养殖水体,利用酸直接中和水体中的OH-来降低水体的pH,这种方法多用于水体pH过高,急需处理的情况。

9. 水产养殖常见藻类

1.

换水清藻。水藻的繁殖和水产养殖的水有很大的关系,水藻的主要生长就是靠水里面的微生物来生长繁殖,所以控水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最简单有效的控水方式就是定期换水,然后在换水时对池塘的藻类进行清理,从根本上面断绝。

2.

防治水肥。大家都知道当养殖池里面的藻类繁衍的十分茂盛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水池里面的水比较肥沃了,养分充足,那么底部的海藻在这么优质了。

3.

喂养食藻物。藻类其实也是可以用生物除藻的方式的,一般是喂养一些吃藻的鱼类。

10. 水产养殖藻类的作用

1 微囊藻

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和碱性较重(pH值8——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2 甲藻

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甲藻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它们喜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中,以温暖季节较多。甲藻对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如果水温、pH值的突变,都会大量死亡。这两类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和死亡后,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鱼类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鱼类死亡。

3 丝状绿藻

丝状绿藻俗称“青泥苔”。春季随水温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的细丝,矗立在水中,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形成一团团的乱丝,浮进水面,幼鱼游入其中,往往被乱丝缠住游不出来而造成死亡。同时,池塘中有大量丝状绿藻,也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4 水网藻

一般生长在浅水池塘里,尤其是在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水中,繁殖很快。池塘中水网藻多量,像张在水中的许多罗网、幼鱼误入“罗网”后往往游不出来而死亡。同时,水网藻大量繁殖时也消耗池塘水中的大量养料,影响鱼类生长。

5 三毛藻

为广盐性藻类,在含盐600——700毫克/升的水中仍能生长、生长适温10——30℃,适宜pH值6.5——9。三毛藻怕阳光,多生存于水的中下层,水中有大量三毛藻时水呈棕褐色。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低温季节。三毛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时,可引起鱼类中毒而发生死鱼现象。鱼中毒后,首先向池塘背风浅水处集中,但驱之即散,随着中毒的加重,几乎所有的鱼都集中排列在池塘岸边、头向岸静止不动,有时还窜到岸上,当人走过驱之可暂时散开,人走后又立即集中。停留在岸边的鱼开始失去平衡,侧卧,呼吸困难,最后呈昏迷状态而死。

11. 水体有益藻类

养鱼塘水浑浊发黄怎么办可以让水变清

鱼谚有“养好一池鱼虾蟹,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由此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水产池塘养殖的重要性。水产养殖中,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水质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中某些指标超出动物适应和忍耐范围,轻则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

1.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

2.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3.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培养优势有益菌群,通过有益菌分解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