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有夜光藻增氧吗(池塘夜光藻如何办?)

养殖吧 2022-10-09 05:54 编辑:桑震 183阅读

1. 池塘夜光藻如何办?

赤潮造句

(1)沙化、风尘、赤潮是环境对人类的惩罚。

(2)讨论了陆源污染和环境变化对近海海城赤潮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

(3)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赤潮生态与富营养化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

(4)基于这三种赤潮藻的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通过计算光谱相似性指数对其进行识别。

(5)由于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赤潮生物常常侵袭到海水养殖池塘中,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6)库德拉计划再观察是否有其他化学物质会促使矽藻赤潮产生毒素。

(7)赤潮生物主要是浮游的藻类,如甲藻类、硅藻类、鞭毛藻类、夜光藻等。

(8)表层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极不均匀,呈现与赤潮生物分布一致的趋势。

(9)以2004年海州湾发生的一次多纹膝沟藻赤潮为研究对象。

(10)结果表明,江蓠可以加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消亡,避免赤潮消亡后水体出现缺氧状态【】,减轻赤潮对环境的损害


2. 虾塘夜光藻怎么处理

(1)、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清除水体中的发光细菌。

(2)、及时施用加有益菌,消毒剂药效消失后泼洒有益菌,形成有益菌优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得使用禁用药,并要注意休药期问题。可以试用“微立旺”生物消毒菌粉剂。


3. 水产养殖夜间藻类补光灯

可以。因为藻类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就可以,瓦数到了都能爆。就是光谱选择上的差别能报出不同藻。其实爆藻除了跟灯有关系,跟鱼也有关系,鱼密度大,排泄多,水肥,藻更容易爆起来,前提是养的鱼不喜欢吃藻。太阳光暴晒几天也是能出藻的,有温度和亮度就可以爆藻。


4. 鱼塘有夜光藻怎样处理

1、由甲藻(夜光藻)引起

甲藻(夜光藻)在刺激时才能发光,所以在发病的池塘夜间打开增氧机,在增氧机附近的水体发光最强,甲藻(夜光藻)主要附着在虾的鳃部、附肢等体表位置不会进入体内。发光甲藻(夜光藻)可以释放毒素使对虾中毒,附着在虾鳃使虾呼吸不畅;弧菌会释放毒素而破坏对虾免疫系统吸收对虾营养。

2、由弧菌引起

若发现对虾身上有发光点将其发光部位的甲壳揭下来,若身体内部还存在发光点则可断定有发光弧菌的存在。2.对虾应激很大,在养殖水体中上蹿下跳,可以看到发光弧菌感染眼部、尾部、鳃、躯干部及游泳足都会不同程度感染发光,在黑夜中基本可以看到-只“荧光虾”。这些躯干和器官会先后出现不同程度坏死、溃烂、肌肉白浊等现象。


5. 快速清除虾池夜光藻

展开全部

明虾(对虾)可采用虾池放养,能在内地养殖的。

养殖方法:

上造(季或茬)虾收获后,须及时刷洗池壁并将池水排干.进行清淤晒塘。

必须彻底清除虾池内的淤泥和杂物,对于池底污黑发臭的淤泥,尽量将其清除干净,并运至远离虾池的地方掩埋,以免给下造带来隐患。

清淤后,须将虾池冲洗干净,直至没有黑色污水为止.并将脏水排干后进行晒塘,放苗前引进适量的干净海水或淡水,选药物进行池塘消毒。

药液须均匀地泼洒在池水中,在没药液浸泡到的地方(包括池壁堤坝),应用工具将药液泼洒上去,然后浸泡池子数天。

在浸泡期间,如有脏物漂浮水面,应在下午5点钟前将其捞出。

数天后将药液排掉,检查池塘,如有生物残体遗留在池内,须将其清除干净,便可进水。

进水时应在入水口加上80~100目的过滤网片或网袋。

当池子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水位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夜光藻)、夜光虫及检测盐度、ph值,如有轮虫、甲藻等,应选用既能杀灭轮虫、甲藻又能进行水体消毒的药物。

水体消毒后,再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入一定量的石灰粉,提高ph值。

如果是淤泥底质的,最好每亩再泼入50至80市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将淤泥覆盖改良。

育藻肥水是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轻视,池水浮游生物的繁衍量达到要求。

放苗要点:

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6. 如何处理夜光藻

赤潮不是一种红色的潮汐。赤潮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水体或者海洋当中的细菌、真菌或者浮游生物等发生爆炸式增长,又或者是高度聚集在一起,由此会引起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

  由于随着引发赤潮现象的生物种类的不同,于是发生的赤潮的颜色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另外,对于赤潮这种现象的防治来说,一旦发生大面积的赤潮现象,人类从现有条件来看是没有非常完善的应对方法与措施的。

  现代化的发展,许多的农业污水和工业废水在没有处理完全的情况下被排入海洋中,因此在一些受污染的水体或者是海洋中,常常会出现赤潮现象,而赤潮的发生对于生活在海里的水生生物往往会有致命性的打击,对于海洋正常健康的生态系统也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7. 水产养殖夜光藻怎么处理

甲藻的种类有原甲藻、卵甲藻、夜光藻、裸甲藻、多甲藻

甲藻的特征:

甲藻一般喜欢生长在有机质比较丰富、静止的水体中,营养丰富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成为水体中优势种迅速占领整个水体表面。生长期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9月份生长最旺盛,一般情况下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35℃。

裸、甲藻大多数为有鞭毛, 由于近海水域的富营养化,导致甲藻(如夜光藻、多甲藻目中的膝沟藻、海洋原甲藻等)过量繁殖时,水会呈现出呈红色、在下面跑塘口时,看到红色的水,一般情况下判断是甲藻。

甲藻的危害有哪些:

1、有了甲藻会造成pH值的偏高,影响南美白对虾的脱壳,造成脱壳后软壳抑制水体绿藻、硅藻等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虾的脱壳更为严重;

2、甲藻死后会有大量的藻毒素,如果不解毒,对水产动物损害很大。


8. 夜光藻的危害及处理

海洋浮游生物的其中一个重要类群是浮游植物。海洋中,浮游植物被誉为“上帝”,正是由于它们的作用,才使其他生物能够依赖它们生存,使海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浮游植物是自养生物。也就是说,它本身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体,能吸收太阳光能,并利用这些太阳辐射的光能和水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产物是碳水化合物和氧气。

它们本身就是一座座小型的绿色加工厂。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饵料、食物和必需的能量,在生态学研究中,它们叫作初级生产力。

这类生物主要包括海洋细菌和一些单细胞藻类,如硅藻、甲藻、蓝藻、黄藻等。浮游植物的数量极多,分布在世界的各个水域中。浮游植物的个体十分微小,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但有时,它们也会几个细胞或几十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

它们通常由于细胞中所含色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每逢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由于它们的大量聚集,会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形成赤潮。

浮游植物形成的赤潮对渔业特别是贝、虾养殖业危害极大。

有些浮游植物具有富集同位素的能力,可以作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指标种。例如硅藻类的中肋骨条藻就可以作为“三废”污染的指标种。

还有些浮游植物如根管藻等,在繁殖期内因为数量太多,并且聚集在一起,虽然不能形成赤潮,但却可以阻碍或改变一些鱼类如鲱鱼的洄游路线,从而使人类在鲱鱼洄游时捕获鲱鱼量降低,对渔业十分有害。

浮游植物的发光是非常显著的。如夜光藻受到刺激时能发出一种淡蓝色的闪光,多边漆沟藻在夜间能发出蓝绿色的闪光。

夜晚的海中,鳞光闪闪,被人们称为“火海”、“火星潮”,这些正是由于发光的浮游植物大量聚集的结果。


9. 池塘怎么除藻

可以用UV光杀死它们吗?

不能。紫外线照射可以杀死浮游藻,是因为浮游藻能够通过UV光。而毛藻一般附着在池壁或过滤器上,紫外线起不到作用。

2、毛藻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可以肯定的一点,毛藻的营养物质并不是硝酸盐,而是磷酸盐和氮。磷酸盐及氮对藻类的最佳比例为16:1(即Redfield值)。

3、水体中磷酸盐及氮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有机物质如污泥、鱼类粪便、落叶、入侵池子的杂草、肥料、鱼食,甚至自来水都有可能增加水中磷酸盐的含量,而氮是永远存在于池里的。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磷酸盐(PO4),因为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需要它来完成。微生物的生长只需要小于1ppm的PO4,一般情况下PO4小于5ppm不会有毛藻问题产生。

4、如何减少毛藻?

降低PO4是关键。首先测量鱼池和自来水中的PO4水平,如果自来水中的PO4水平非常低(1ppm或以下),那可以通过换水来解决。每天换水30%,一个星期后70%的毛藻应该就会消失了。记得要检查一下水泵,有一些毛藻可能会卡在那里。

5、通过换水无法降低PO4水平,怎么办?

这时可以利用大麦秸秆或双氧水。在过滤或鱼池中,大麦秸秆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产生小剂量的双氧水。对比化学试剂,大麦秸秆更为安全。如果一定要使用双氧水,请确保有良好的化学知识和必要的计量设备。


10. 海水夜光藻处理方法

有种海洋微生物,叫夜光藻。


它们就像大海里的萤火虫,喜欢成群结队聚在一起,没事儿就发光解闷儿。


有它们聚集的海滩,蓝光会亮成一片,因为天生上镜,摄影师随便咔嚓几下,就是一张精修壁纸。



过去这些年,许多人都在研究,夜光藻究竟为什么能发光呢?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人们认为,夜光藻和夜明珠一样,是一到晚上就发光。


可惜……这是错误的。


夜光藻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和萤火虫一样,体内有荧光素和荧光酶,而它发光的原因也非常离奇——


它被吓着了


被吓着了


吓着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夜光藻,只有在察觉到自己有危险的时候才会发光。


之前网络上就有视频,人用手去搅动海水,夜光藻随着手的动作发光,美呆了。


然鹅,你觉得很美很神奇,它其实被吓个半死。


有人肯定会问:遭遇危险了,发光有毛用?发求救信号吗?


答对了,一半。


夜光藻是在发信号,但不是替自己求救,而是为了用光亮吸引来更大的掠食者。


小鱼吃夜光藻,大鱼吃小鱼,这是一个海洋版围魏救赵的故事。



瞅瞅,一个单细胞生物,竟然还懂兵法。


有意思的是,这个单细胞生物不止懂兵法,还懂物理(感觉很快可以参加高考了)。


科学家们研究,说为什么夜光藻只发蓝光呢?


一种解释是,这符合瑞利散射定律。


瑞利散射定律说,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在可见光的范畴里,蓝色光波长最短,散射能力也最强,正符合夜光藻发光求生的需求。


不过可以想象,夜光藻不知道得经历过多少年的发光实验,才会发现蓝光最好使。



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爷爷:“啊,有鱼要吃我,我发红光……啊!”


爷爷卒。


爸爸:“啊,有鱼要吃我,我发绿光……啊!”


爸爸卒。


儿子:“啊,有鱼要吃我,我发蓝光……啊……我活下来了?”


于是一个声音在夜光藻中代代流传——


蓝光!蓝光!蓝光!



所以,当我们介绍起夜光藻时,它的全名应该是这样的:


它,胆小的海洋发光体,环保供电示范者,孙子兵法第88代传人,物理课代表,单细胞生物中的颜值担当,夜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