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和红鲳的区别?

养殖吧 2023-10-06 21:08 编辑:admin 263阅读

一、淡水白鲳和红鲳的区别?

答:没有区别。淡水白鲳和红鲳就是同一种鱼,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所以淡水白鲳和红鲳没有区别。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

二、如何养殖淡水白鲳?如何养殖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鱼病少、耐高温、耐低氧、肉质好等优点,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多啊,养殖规模也在扩增中,是池塘养鱼中优选的品种。

1、池塘准备

池塘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的地方。在鱼种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千克彻底清塘,1周后灌入新水,每667平方米施粪肥200~300千克,做到肥水下塘,确保鱼种下塘时有充足的适口饵料。

另外池塘要做好滤网,防止别的鱼进入以及鲳鱼育苗逃离。还要准备增氧机和投喂机,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放苗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每667平方米放越冬白鲳鱼种1500~2000尾,规格以5~10厘米、重10~20克为好。鱼种入池时,每立方水体可加人1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或3%~5%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

3、饲料投喂

淡水白鲳投喂一般以饲料为主,选择用豆粕、鱼粉、面粉及一些营养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调制颗粒状饲料投喂。

当然也可以购买其他饲料,但要求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要达30%-35%,投喂也要注意时间和投喂量,一般每天在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其中上午占总投喂量的4成,而下午占6成。

4、日常巡塘

养殖每天坚持巡塘1-2次,主要看水质,若是发现水质变差要及时注水或换水,保持清新,一般水色保持在黄绿或茶褐色较好,颜色过深则代表肥水过度,要及时注水,而若是肥力过低过稀,则要添加有机肥保持肥水状态。

另外池面的水生植物覆盖面积不能超过池面总面积的50%,而且还不能分布过于密集,以免降低水体溶氧,发现溶氧不足要及时打开增氧机,促进水体溶氧。

5、病害预防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但日常养殖也要病害预防。可以每隔半个月漂bai粉全池泼洒,另外隔月可投喂红霉素药饵,每100千克饲料用药50克,连喂3次;经常添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6、注意事项

淡水白鲳养殖,可以搭配鲢,鳙鱼混养。养殖淡水白鲳,有条件的可以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以下,可用施肥调节。淡水白鲳属中下层鱼类,很少在水体表面摄食,所以饲料应以沉性颗粒为好。淡水白鲳对有机磷等药物敏感,应禁止使用。

扩展:

银鲳(学名:Pampus argenteus)又名镜鱼、鲳鱼、白鲳[2],鲈形目鲳科鲳属鱼类。一般体长为200~240毫米,重达400~550克。因其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部呈白色,具有银白色光泽,因此得名“银鲳”。

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南起波斯湾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北海道;在中国诸海域均有分布,其资源量以东海北部近海最高,其次是南部近海和北部外海,南部外海和台湾海峡较低,常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0米左右的海区内。

2007年12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入第一批设定的《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2014年,银鲳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定级为易危(VU)物种。

银鲳味美刺少,营养丰富,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种之一,与大黄鱼、带鱼以及乌贼一起,被称为“四大海产鱼类”,其鳞片还可制作装饰品的发光面,具有良好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银鲳一般体长为200~240毫米,重达400~550克。

银鲳体形侧扁,背部和腹部边缘呈弧形隆起,身体以背鳍前部最高,向吻端倾斜,尾柄较短,高与宽比例约相等。吻及上颌稍突出,吻圆而短钝,两颌具细齿一行,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及舌面没有细齿。头小,高而扁,与胸相连,头长为吻长3.8~5.3倍;眼小,侧位,靠近头部前端,眼间隔宽,约为眼径的2倍;鼻孔分为前后两个,分别为圆形和裂缝状。银鲳鳃孔较小,没有假鳃,鳃耙排列较为松散、细弱;前面的鳃盖骨边缘没有游离,主鳃的盖骨硬度较软,并且有扁棘;食道侧囊有乳头状突起。

银鲳的侧线完全,呈现与背缘平行的弧形。背鳍十分光滑,易与金鲳(Trachinotus ovatus)加以区别。小戟状的背鳍棘在银鲳幼苗时极为明显,成年的银鲳无腹鳍,背鳍棘很短并隐藏在皮下;前部鳍条则呈镰状隆起。臀鳍与背鳍同形,前鳍条更长并呈镰刀状,但是没有达到尾鳍基部。尾鳍表现为两叉的形状,下叶比上叶长,尾柄侧扁并且较短。

银鲳的鳞片上有黑色小点,头部除上下颌和吻部以外,身上几乎全部被细小圆鳞覆盖,前端鳞片斜插进其真皮内,后端呈游离状,像瓦片一样排列在表皮下。银鲳的腹部为乳白色,但其身体和背部的颜色为淡墨青色,但整体泛有银色光泽,故称为银鲳。

三、河蟹南美白对虾混养优势?

这种混养的优势是里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适合大众的口味

四、淡水白鲳怎么做好吃,淡水白鲳的做法?

主料3人份

河鲳鱼1条

辅料

红尖椒1个,小葱1根

蒜1瓣,姜1小块

生抽15毫升,老抽5毫升

料酒15毫升,淀粉10克

白糖5克,色拉油适量

食盐适量

1

鲳鱼去内脏后用水冲洗干净,在鱼的身上两侧斜划两三刀,加入盐,料酒5ml、姜片腌制片刻

2

大蒜切片、辣椒切圈、小葱切碎

3

将鲳鱼两面拍上少许干淀粉备用

4

炒锅烧热,用姜块擦拭锅底,放入少许油烧热,将鲳鱼放入锅中,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后,盛出沥油

5

锅留少许底油,爆香葱、姜、蒜片,下鲳鱼、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白糖,再加入适量清水(水与鲳鱼持平)

6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汤汁浓稠,将鲳鱼盛出盘中,剩余的汤汁用水淀粉勾芡淋在鲳鱼身上,最后撒上香葱即可

五、红腹食人鲳和淡水白鲳的区别?

食人鱼与淡水白鲳体型相似,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淡水白鲳的上下颌齿各有2行,齿扁而宽,下颌第一行仅12-14枚,第二行2枚;嘴闭合时,上下颌齿呈平行接触。而食人鱼的上下颚齿只有1行,牙齿锐利、三角形,下颌齿有28-31枚;上下颌闭合时,呈锯齿状嵌合。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脂鲤亚目、脂鲤科、锯脂鲤亚科、巨脂鲤属。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

食人鲳是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的一种鱼,脂鲤亚目、脂鲤科、锯脂鲤属。是水虎鱼(Piranha)的一种。水虎鱼有近56种,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不同,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两种。肉食性的食人鲳,正名红腹锯鲑脂鲤(nattereri),即纳氏锯齿鲤。该鱼体长 30厘米(不计尾鳍)。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山以东至巴西平原的诸河流中。除亚马逊河外,库亚巴河和奥利诺科河也是其主要产地。现处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分布于阿根廷、巴西。

六、淡水白鲳怎么过冬?

一、清塘

放养白鲳苗种越冬的池塘一般要求2亩,水深在2米以上,以保证水温稳定,放苗前必须先进行清塘处理,以杀死池中的有害生物,一般应以生石灰200-250斤/亩进行清塘,同时泼洒杀虫灵30毫升/亩,以杀死病虫体, 一周后即可放入苗种。

二、投饲

越冬前10-11月份, 白鲳苗种放入越冬池前需强化投饲,以增强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一般以投喂高能饲料,如麦夫皮、豆饼等,每日可按鱼体重的5%进行投饲。

三、放养量

放入越冬池的苗种密度一般掌握在3万尾/亩左右,以防密度过大,水质容易发生恶化,同时每亩可投放500 尾左右罗非鱼苗。

七、淡水白鲳的做法?

1

食材: 白鲳鱼1条、料酒2勺、姜丝适量、胡椒粉少许、盐适量...

2

将鱼腹中的内脏 鱼鳃清理干净,撕去腹壁的黑色黏膜,这样可以少去很多腥味。

3

清洗好的鲳鱼化几刀,放姜丝、两勺料酒去腥。

4

水开上锅蒸6-7分钟小鲳鱼就熟啦,撒上葱丝热油爆香。

5

锅中放入一勺盐、三勺蒸鱼豉油、少许清水烧开淋到盘中,即可开吃。

八、淡水白鲳家常做法?

主料

淡水鲳鱼一条

辅料

酱油适量,料酒适量,白胡椒适量,干辣椒两个,小米辣两个,香菜一棵,花生油适量,小香葱两根,姜一小块,蒜半颗,蚝油适量,生抽适量,白砂糖适量,盐适量

1

新鲜大鲳鱼一只,处理掉鱼的内脏和两腮,冲洗干净。

2

用刀在鱼身上划出菱形格,两面都要划噢,一会儿好入味儿。

3

摸上白胡椒,少量盐和料酒腌制二十分钟。

4

腌制鱼的间隙准备好辅料。

5

鱼腌好后,用厨房纸小心地把鱼身上的水分尽量擦干,煎的时候就不会把油炸出来。

6

锅烧热,倒入油,油温六成热,放入鱼,煎至两面金黄。(也可以在鱼身上抹上一层淀粉,我这次没有弄)

7

煎至金黄后把鱼捞出,趁锅底的油把葱姜蒜干辣椒下入爆香,倒入酱油和热水,酱汁煮开后,再把鱼放进去炖,中火,两面各炖五分钟。

8

出锅前加入水淀粉,汤汁变稠,把鱼捞出,再把汤汁浇在鱼身上,葱花,小米辣切碎,洒在鱼身上,再放两根香菜

九、南美白对虾是海水还是淡水?

南美白对虾是海水虾,不是淡水虾

十、南美白对虾是淡水还是海水?

南美白对虾也叫凡纳对虾是属于淡水养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