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概述 — 生活习性
1.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2.集群性强 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
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因此,人工养殖的雉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但密度过大时,妨碍采食,常发生互啄现象。
3.胆怯机警 雉鸡在平时觅食过程中,时常抬起头机警地向四周观望,如有动静,迅速逃窜,尤其在人工笼养情况下,当突然受到人或动物的惊吓或旁扮有激烈的嘈杂噪音刺激时,会使雉鸡群惊飞乱撞,发生撞伤,头破血流或造成死亡。笼养雄雉鸡在繁殖季节,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野生成年雌雄雉鸡常佯装跛行或拍打翅膀引开敌害,以保护幼雉鸡。因此,养殖场要求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动作粗暴及产生突然的尖锐声响,以防雉鸡群受惊。
4.食量小,食性杂 雉鸡嗉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雉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敏启饥等动物性饲料。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
5.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6.叫声特殊 雉鸡在相互联系,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就像“柯—哆—啰”或“咯一克一咯”。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呜叫
雉鸡的繁育技术 — 繁殖特点
1.性成熟晚,季节性产蛋 雉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殪。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在自然环境中,野生雉鸡的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鸡的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产蛋期延长到9月份,产蛋量也较野生雉鸡高。
人工驯化后的雉鸡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国七彩雉鸡4—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期。
2.配种 野生状态下雉鸡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
人工养殖的雉鸡要掌握适时放对配种。
3.产蛋 野生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桥返色,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32.5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
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2天休息1天,个别连产3天休息1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
4.就巢性 野生雉鸡有就巢性,通常在树丛、草丛等隐蔽处营造一个简陋的巢窝,垫上枯草、落叶及少量羽毛,雌雉鸡在窝内产蛋、孵化。在此期间,躲避雄雉鸡,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雄雉鸡会毁巢啄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供雌雉鸡产蛋,同时,可以避免雄雉鸡的毁蛋行为。
雉鸡的繁育技术 — 繁殖技术
1.种雉鸡的选择 建立优良的种雉鸡群,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雌雄雉鸡组成种雉鸡群,经过严格的选择加上科学合理完善的饲养管理,使雌雄种雉鸡达到良好的繁殖性能,使其优良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的表现。
(1)根据体型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选择 所选择的种雉鸡必须具备本品种的明显特征,发育良好,体质健壮。
雌雉鸡:体型大,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头宽深适中,颈长而细,眼大灵活,喙短而弯曲,胸宽深而丰满,背宽、平、长,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毛符合品种特征,尾发达,静止站立时尾不着地,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色符合品种特征。肛门清洁,松弛而湿润,腹部容积大,两耻骨间和胸骨末端与耻骨之间的距离均较宽,产蛋量高,产肉性能好。
雄雉鸡:身体各部匀称,发育良好,脸鲜红色,耳羽簇发达直立,胸部宽深,背宽而直,颈粗,羽毛华丽,而符合本品种特征。雄性特征明显,性欲旺盛,两脚距离宽,站立稳健有力,突出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
(2)根据记录成绩选择 主要指标为早期生长速度、体重、胸宽、趾长、趾粗及屠宰率。肉用雉鸡要求早期生长速度越快越好,饲养期短,资金设备周转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大。肉用雉鸡体重越大,产肉越多,屠宰率也愈高,胸宽,趾长、趾粗的雉鸡体型较大。肉用雉鸡的肌肉品质也很重要,应具备鲜、香、嫩等特点。肉品质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生长速度越快的雉鸡,相对而言,肉质风味略差。除考虑以上各项指标外,还应选择有关繁殖力指标:产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育雏率、育成率等。
2.种雉鸡的配种技术
(1)放配年龄和种雉鸡利用年限 适宜的配种合群时间:经产雌雉鸡群在4月中旬,初产雌雉鸡群在4月末放入种雄雉鸡,但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各地区雉鸡进入繁殖期的时间早晚相差达1个月。雉鸡进入配种合群时间也不同,所以应在正式合群前,试放一两只雄雉鸡到雌雉鸡群中,观察雌雉鸡是否进入繁殖期。也可根据雌雉鸡的呜叫、红脸或做巢行为来掌握合群时间。据经验,配对合群时间应在雌雉鸡比较乐意接受配种前5—10天为好,如果合群过早,雌雉鸡没有发情,而雄雉鸡则有求偶行为,雄雉鸡强烈追抓雌雉鸡,造成雌雉鸡惧怕心理,以后即使发情,也不愿意接受配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合群过晚,则因雄雉鸡间领主地位没有确立而产生激烈争斗,过多消耗体力,精液质量和受精率受到影响,同时,雌雉鸡群也因惊吓不安而影响产蛋率。
成年种雉鸡达到性成熟后即可用来配种,雉鸡用于配种年龄:驯养代数少的雉鸡一般为10月龄,美国七彩雉鸡为5—6月龄。
生产中一般留1年龄的雉鸡作种用于交配、繁殖。繁殖期一过即淘汰。但生产性能特别优秀的个体或群体,雄雉鸡可留用2年,雌雉鸡留用2—3年。美国七彩雉鸡一般利用2个产蛋期。
(2)雌雄配比要合适 雉鸡的雌雄配比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很大。如果雄雉鸡比例高,不仅浪费饲料,踩坏雌雉鸡,而且会因争偶斗架而影响雉鸡群安宁,雄雉鸡伤亡较多,影响配种效果,如比例过低,发情的雌雉鸡容易被漏配,也会影响受精率。
雉鸡的雌雄配比一般为6—8:1,可达最佳受精效果。在开始合群时,以4—5:1放入雄雉鸡,配种过程中随时挑出淘汰争斗伤亡和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而不再补充种雄雉鸡,维持整个繁殖期雌雄比例在6—7:1。尽量保持种雄雉鸡的种群顺序的稳定性,减少调群造成斗架伤亡。
(3)保护“王子雉”,设置屏障 雌雄雉鸡合群后,雄雉鸡间发生强烈的争偶斗架,此过程称为拔王过程,经过几天的争斗,产生了获胜者“王子雉”。一旦确立了“王子雉”后,雉鸡群就安定下来,“王子雉”多为发育好,体型大的雄雉鸡。为了提高受精率,要注意保护“王子雉”,树立“王子雉”的优势,以控制群中其他雄雉鸡之间的争斗,减少伤亡。保护“王子雉”不要随意往雉群中加入新的雄雉鸡,以免破坏已建立起来的顺序,引起新的拔王争斗。同时也不要轻易捉走“王子雉”。 为避免“王子雉”控制其他雄雉鸡之间的配种而影响受精率,可以在配种运动场设置屏风或隔板,遮挡“王子雉”的视线,使其他雄雉鸡均有与雌雉鸡交尾的机会,增加种蛋受精率;同时,“王子雉”追赶时,其他雄雉鸡有躲藏的余地,减少种雄雉鸡的伤亡。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大张的石棉瓦横立在圈舍中,每100平方米3—4张即可。
(4)防暑降温 每年6月下旬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雉鸡性活动下降,交尾次数减少,种蛋受精率下降,此时,应采用遮荫,地面喷水降温措施,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及添加一些抗热应激药物,以提高种蛋受精率。
3.配种方法
(1)大群配种 在较大数量的雌雉鸡中按1:5的比例放入雄雉鸡,任其自由交配,每群雌雉鸡在100只左右为宜。繁殖期间,发现因斗殴伤亡或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随时挑出,不再补充新的雄雉鸡。目前,生产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其管理简便,节省人力,受精率及孵化率较高,缺点是这种配种方法系谱不清,时间长了易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应定期进行血液更新。
(2)小群配种 就是以1只雄雉鸡与6—8只雌雉鸡组成“婚配群”,放养在单独的小间或饲养笼内,雌、雄雉鸡均带有脚号,这种方法常用于家系繁殖制种,管理上比较繁琐,但可以通过家系繁殖,较好地观察雉鸡的生产性能。育种工作中经常应用此法。
(3)人工授精 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雄雉鸡,对提高和改良品种作用很大,据报道,雉鸡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85%以上。
雉鸡的繁育技术 — 人工孵化技术
1.种蛋的选择 雉鸡种蛋的颜色有橄榄色、暗褐色、浅褐色、灰色和蓝色。蛋壳厚度0.25—0.28毫米,纵径平均4.37厘米,横径平均3.43厘米,蛋形指数1.27左右。平均蛋重:地产雉鸡25—30克,美国七彩雉鸡29—32克。入孵的种蛋必须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颜色符合本品种标准,蛋重一般以26—30克为宜,小于23克,大于31克,都不适合种用。雉鸡种蛋的其他选择方法与家鸡相同。
2.雉鸡种蛋孵化时间 雉鸡的孵化期为23—24天,在孵化正常时,22天末开始啄壳,个别的开始出壳,23天半全部出壳,24天末清扫出雏器。
3.雉鸡孵化温、湿度 雉鸡孵化温、湿度要求既不同于家鸡,也不同于其他珍禽,温度采取变温孵化法,湿度掌握前高一中低一后高的原则,见表2—1。
4.凉蛋 从人孵后的第七天开始凉蛋,如夏季温度较高时,每天要凉蛋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
5.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 人工饲养的雉鸡种蛋孵化,头照无精蛋不超过5%—6%,死胚蛋为2%—3%,如果死胚率过高,多数是由于种蛋保管不好,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足。无精蛋过多,则是因为种雉鸡雌雄比例不当,种雉鸡患病,雄雉鸡雄性不强或没有射精能力等原因。二照时,死胚蛋不应超过2%—3%,死胚蛋过多往往是种雉鸡饲养不良,胚胎营养不足及孵化温度不适合,通风不良所致,孵化后期移盘后死胚率为6%—7%,如超过此值,有可能是中后期孵化条件不好,主要表现为啄壳不出的死胚蛋较多。
雉鸡的营养需要 由于雉鸡的不同生产目的,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及繁殖期对营养需要有不同的要求,见表2—2。
雉鸡的饲料配方 雉鸡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特禽,在生产实践中,各个生产场常常根据本地饲料资源配制雉鸡饲料,在此推荐以下3种雉鸡饲料配方,供参考,见表2—3至表2—5。
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雉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雉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雉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雉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雉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
雏雉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雉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雉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
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
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雉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雉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雉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1.严格保温 温度是雉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见表2—6。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雉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育雏温度随着雏雉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雉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 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见表2—7。
育雏湿度过大,雏雉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雉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 育雏雉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雉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雉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雉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雉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 雏雉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雉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雉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 雉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雉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雉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 雏雉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雉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 在雏雉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雉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雉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雉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雉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雉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雉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雉鸡可达到成年雉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雉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雉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1.饲养方式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雉鸡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雉鸡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雉鸡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雉鸡繁殖性能提高。在雏雉鸡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雉鸡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死亡损伤,应将雉鸡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雉鸡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雉鸡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雉鸡进行散养,为防雉鸡受惊飞逸,可在雉鸡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雉鸡两侧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雉鸡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雉鸡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雉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雉鸡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