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的繁殖生长

养殖吧 2023-01-21 06:16 编辑:admin 164阅读

性成熟为3-4龄,成鱼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鱼和成鱼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生长迅速,2龄鱼体重3.5公斤。

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如果摄食正常,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K,三龄个体7.5―11.0K,四龄个体可达15.0―20.0K。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通常雄鱼三龄达性成熟、雌鱼四龄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鱼4-6月产卵,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进行。鱼卵为漂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完成发育。体长一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

鱼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Shannon's 指数分别为21.95%、17.07%,0.0724、0.0426。基因分化系数Gst和Shannon's 指数估算分析均显示两个鱼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鱼UPGMA 系统树有较明显的歧化,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6 对AFLP 选择性引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313个位点,多态位点47个。鱼野生和野生F1 代人工养殖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为13.42%、8.31%,Shannon's 指数为0.0544、0.0320;前者遗传多样性较后者略高。基因分化系数Gst和Shannon's 指数分析均显示两个鱼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鱼UPGMA 系统树有分支且依据群体分别聚类,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结果分析表明,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野生F1 代人工养殖群体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但两个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而稳定的遗传结构。

1、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在2~10亩均可,水深在1.5~2m,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

2、放养模式与密度

2.1 池塘专养

以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每亩可搭养少量鲢、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鱼夏花鱼种800尾,50g/尾的鲢鱼和鳙鱼一龄鱼种50尾左右。

2.2 鱼蟹混养

在朋鱼塘中适当搭养河蟹,可将一些鱼未吃完的、沉入池底的饲料(鱼块)由河蟹摄取,让其充当“清道夫”,这样,既可减少因残饲腐烂而引起的水质恶化,又可增加养殖效益。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鱼夏花鱼种600~800尾,鲢、鳙鱼的放养数量与“专养”相同,每亩再放规格为120~200只 /kg的一龄蟹种100~150只左右。同时,在池塘水面适当放养水花生、池底种植水草 (苦草或轮叶黑藻)。

3、 饲料及投饲方法

鱼是凶猛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但在人工养殖中,若仍投喂活饵,一是养殖成本较高,二是需配备饲料鱼专养池,并要做到饲料鱼的适口性,较为麻烦。试验表明,鱼经驯化,其食性能由专吃活鱼而变为吃死鱼(鱼块)。因此,鱼的饲料,前期可用活鱼苗,后期为鱼块。鱼的食性驯化可从鱼体长5厘米左右时开始。在体长5厘米以前,应投喂适口的活鱼苗。

3.1 活饲料的准备

鱼前期所需的活饵料可用“四大家鱼”的鱼苗。活饵料准备和投喂有二种方法。一是在鱼的养殖塘中直接培育。在鱼下塘前半个月,在每亩塘中放养家鱼水花15~20万尾,按夏花鱼种培育的要求进行培育。家鱼苗长到1.5厘米时,将3厘米左右的鱼鱼种直接放入塘中,以家鱼苗为食。塘中应继续投喂粉状饲料,培育饲料鱼,使饲料鱼与鱼“同步”生长,保证鱼随时有适口的饵料。待鱼长到5厘米左右时,且塘中的活饵已不能满足需求时,开始进行食性的驯化,投喂适口的鱼块;二是用专塘培育活饲料。在养殖塘中用网片围成一块占池塘总面积10%左右的暂养区,放入3厘米左右的鱼鱼种,先投喂活鱼苗,再投喂鱼苗与鱼块的混和料,最后完全投喂鱼块,完成食性的转化后,拆除围网。两种方法相比,前者前期的养殖较为方便,但驯化相对较难,后者则相反。

3.2 驯化

选择池底淤泥较少、朝南向阳的塘边作为食场,每天分二次进行驯化,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4时。驯化时,先向食场泼水,几分钟后开始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循环往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向食场泼水,即会快速汇聚在食场。刚开始时的饵料最好为大小适口的活鱼苗与小杂鱼制成的鱼糜或鱼块的混和物,再过渡到全部用鱼块。

3.3 投饲

完成食性的转化后,应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鱼块,一般上、下午各一次,投喂前先“泼水引鱼”,待鱼聚集于食场后,再投喂鱼块。投喂量依天气、水温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如以投喂冰冻鱼块为主的,应每隔一定时间补充投喂新鲜鱼块,或在冰冻鱼块中加复合维生素及维生素C。

4、日常管理

4.1 加强水质调节

鱼养殖中的日常管理方法与其他鱼类养殖基本相同。在养殖中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以上。前期以注水为主,可每隔半个月加水一次,使池水随鱼体增大而不断加深。中后期应适时换水,并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也可施用复合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闷热天气要适时增氧,防止缺氧浮头。

4.2 及时分养

鱼抢食凶猛,食量大,生长快,但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养殖中如不及时进行筛选分养,会造成大鱼抢食厉害、吃得多、长得更快,小鱼抢不到食而长得更慢的结果。同时还会出现“大鱼块小鱼吃不进,小鱼块大鱼吃不饱”的现象。最终造成同塘养蕴的体重相差10倍以上的结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养。

4.3 病害防治

鱼的池塘养殖刚刚开始,尚未发现特有的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的预防。一是养殖池塘在使用前每亩用75~10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二是鱼种下塘前要用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三是饲料鱼要安全卫生,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对食场进行消毒。 野生鱼越来越少,在江河湖泊中捕捞亲鱼费时费力,而很多时候也会一无所获。鱼亲鱼一般要从正规鱼养殖场家引进,如果已养殖鱼多年,也可以从商品鱼里选择亲鱼。

亲鱼应该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性成熟个体。雌雄比例为1:1.5。

亲鱼一般在6―10亩(667平方米每亩)之间的土池里进行专池强化培育。水深在1.5米-2米之间。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阴雨天或高温季节每天增氧4-8小时,主要集中在午后两到三点钟,或凌晨一点到六点间。

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300千克左右。每亩池塘,可以投放重量为250克的鲢鱼100尾左右,它们可以帮助鱼亲鱼改善水质。如果亲鱼是已经驯化好可以摄食冰鲜鱼块的,每天要投喂占亲鱼体重8%左右的鱼块;如果亲鱼没有经过驯化,池塘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活饵料鱼,每天定时往池塘投入占亲鱼体重5%的活鱼。

成熟鉴定:成熟度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生殖孔肿胀微红,而雄鱼性成熟时,一般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

如果催产池离亲鱼池大于500米以上时,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行。捞亲鱼后要用专用布夹兜住亲鱼,不要让它冲撞以免逃跑和受伤。往塑料袋里装入适量的水,将亲鱼放入塑料袋。再用布夹兜住,抬到充氧机处充氧,然后再进行运输。 要先把亲鱼放入催产池,让它们适应了催产池水体环境后,再进行人工催产。

1)催产池

催产池为半径2米的圆形水泥池,池深为1.5米左右,水深1.2米,水体可见度50厘米以上。每个催产池可以放5-6条亲鱼。一般2条雌鱼搭配3条同龄的雄鱼,如果雄鱼龄数小,可以适当多搭配一些雄鱼。

2)催产剂配制

每种鱼都有适合自己的催产剂,对鱼来说,配制出合适的催产剂是保证鱼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经过不断实践,他摸索出了一个配制鱼催产剂的“秘方”。

鱼催产剂由三种药物配制而成,分别是鲤鱼垂体、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促排卵素2号)、注射用绒促性素。鲤鱼垂体能加快亲鱼性腺成熟,提高亲鱼的产卵率,另外还可以降低亲鱼的死亡率,用量为2―3毫克;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能促使亲鱼垂体释放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从而诱发亲鱼产卵,用量为200微克;注射用绒促性素可以促进亲鱼的卵泡发育成熟,使亲鱼尽早产卵,用量为10万单位,5万单位为一支。每瓶促黄体释放激素和每瓶注射用绒促性素分别注入1毫升0.9%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将所有药物混合到一起,并不断碾磨,使固体的鲤鱼垂体呈粉末状充分溶解到溶液中。配好药物后就可以进行催产了。

3)催产

鱼个体大,人工催产通常需要多人配合。鱼反应敏捷、性情凶猛,为了不对鱼产生伤害和方便捕捞,要先用渔网将亲鱼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催产时,用布夹将亲鱼托住,然后在亲鱼胸鳍基部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雌鱼,体重千克数乘以0.3(毫升);雄鱼,体重千克数乘以0.3并减半(毫升)。假如雌鱼体重为15千克,它的注射剂量为15乘以0.3,也就是4.5毫升;如果是15千克的雄鱼,它的注射剂量应为2.25毫升。鱼一般9个小时之后就会产卵了。

在催产后,要不断往催产池注水,排水口打开,用循环流动的水对亲鱼进行刺激,保证亲鱼按时产卵。

鱼苗培育:鱼苗期是指把出膜后3天的鱼苗,培育到体长3.3厘米左右的阶段,一般需要20天左右。鱼苗培育池最好选用土池,面积一般在3-4亩之间(667平方米/亩)。

1.放苗

放养前先清塘消毒,再注水,水深1.0~1.5米。放苗时,先将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泼水,让鱼苗先适应池水的温度,15―20分钟后就可以把鱼苗放到池塘里了,每亩池塘可放5―10万尾鱼苗。

2.喂养管理

这个阶段的鱼苗只投喂豆浆就可以了。豆浆不但是鱼苗的食物还可以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为鱼提供活饵。每天每亩用干黄豆3-4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这撒豆浆可有讲究呢!有经验的师傅泼洒豆浆时像下小雨,看这位师傅就是轻车熟路,将豆浆撒得均匀一致,豆浆落到水面就像是开了一朵朵小白花。当鱼苗体长3.3厘米时可以出售也可以转入鱼种期进行培育,生产上把这个时期的鱼苗叫做“夏花”。

鱼种培育:对鱼来说,鱼种期就是把鱼苗从3.3厘米左右培育到体长10厘米左右的阶段。人们把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3.3-5厘米和5-10厘米。 鱼从体长10厘米一直生长到出售的这个阶段,人们称为商品鱼。每亩池塘可养商品鱼1500尾左右。

1.投喂

要坚持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应随着鱼的长大逐渐加大鱼块。鱼块的大小应根据商品鱼的大小来定。

2.水质管理

商品鱼管理期间,一般在每天中午增氧2-3个小时左右,确保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左右。阴雨天或高温季节每天增氧4-8个小时左右。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9.0之间,如果池水pH值低于7.0就要用生石灰进行调节,生石灰用量为15-20千克,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3.分级

养鱼一定要及时分级,把大小差不多、活泼程度差不多的鱼挑出来放在同一个塘里饲养,把规格小的移到别的池塘进行专池养殖。 对洞庭湖区等地对鱼的生物学特性、消化系统特征及肠道组织学、鱼体肌肉的化学组成与食用营养价值等进行较详细的研究,为开展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提供了应用理论基础。对鱼苗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等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池塘驯化培育亲本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90%以上,水泥池培育鱼种成活率90.89%,网箱培育鱼种成活率86.4%,体长为8-10cm的稚幼鱼食性转化率95%以上。池塘主养成活率为98.7%,平均单产959.6kg/667m2,平均起捕规格8.78kg/尾;池塘套养成活率为100%,平均单产87kg/667m2,平均起捕规格9.13kg/尾;网箱养殖的2龄鱼当年商品规格达到6.12kg/尾,成活率在90.1%,3龄鱼成活率为100%,平均规格为16.73kg/尾,单产85.7kg/m2;湖泊放养6-7cm的鱼种,从2004年12月31日起的两年养殖,平均规格达到5.54kg/尾,回捕率为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