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养殖周期是多久

养殖吧 2023-01-25 07:29 编辑:admin 288阅读

一、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养殖周期是多久

            回答

      池塘:水深1.5m以上(深2-3m最佳),池底有10-15cm的淤泥,用石灰进行消毒。鱼苗:当水温稳定在10°C以上时放养,每亩放养1000-2000尾。喂食:当水温低于18°C时,饲料日喂食量为鱼体重的1-3%,当水温高于18°C时,饲料日喂食量为鱼体重的3-5%。

一、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1、池塘处理:水深1.5m以上(深2-3m最佳),池底有10-15cm的淤泥。放养鱼种前15天左右用200-250mg/L的生石灰或者是20mg/L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

      2、鱼苗:当水温稳定在10°C以上时,进行放养,规格为40-60g/尾的鱼,每亩放养1500-2000尾,规格超过60g/尾的鱼,每亩放养1000-1500尾,如果是为了培育鱼种,每亩放养0.8-1.2万尾鱼苗。同时可以在训食成功后,每亩放养150-200尾的鲢鳙(20-60g/尾)。

      3、喂食:在喂食前需要进行训食,投喂前使用固定器皿敲击,让鱼记住声音,形成条件反射。训食成功后,当水温低于18°C时,饲料日喂食量为鱼体重的1-3%,每天喂食2次,当水温高于18°C时,饲料日喂食量为鱼体重的3-5%,每天喂食3-5次。每次喂食30-40分钟左右。

      4、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30cm,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30cm。同时每天中午使用增氧机增氧2小时左右,保持池水溶解氧3mg/L以上。

      5、疾病预防:生长期间每半个月左右,每亩泼洒15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当发现有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时,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2g硫酸亚铁合剂。

二、鲫鱼养殖周期要多久

      1、如果是野生的鲫鱼,从5月6月孵化出来后,到冬季的时候可以长到20g到30g左右,然后从冬季到次年夏季能长到100g到150g左右,冬季的时候大部分都可以长到150g。

      2、如果是人工养殖的鲫鱼,花费200-21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长到200-300g左右。

二、养鲫鱼分季节吗?哪个季节养鱼最好?农历9月到10月能投放鱼苗吗?

可以投苗,鲫鱼是不怕冷的,冬天快大。

冬天撒鱼不好,鱼苗容易生病。

春天 3-4月放。

三、鲫鱼苗怎么吃好吃

首先是准备食材上,小鲫鱼有个两、三斤也就可以了。可以直接把鱼头剪掉,只留下鱼身子就可以了。去鳞片的话,可以用啤酒瓶的盖子,比常用的水果刀或是剪刀方便多了。处理干净后的小鲫鱼,可以用清水先泡上十分钟,这样可以将血水都泡出来。然后用盐和胡椒粉腌制半小时,因为是小鱼,直接拌一下就行了,不用挨个来抹调料。

小鲫鱼腌制好了以后需要控一下水,这样炸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油点飞溅。炒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油要能够没过鱼,第一次炸的时候可能对火候的控制不是太好,可以适当多放一些油。然后用鸡蛋和淀粉简单的调一个蘸料,油烧热到起泡了以后,将小鲫鱼裹上蘸料后下锅开始炸(不用蘸料也可以),一个一个地下锅,一次炸五到六条就可以了。鱼全部下锅后,可以先盖上锅盖,大概两到三分钟后,揭开锅盖查看一下,一面已经炸到金黄了后,再翻另一面。火候上一定要掌握好,一定要炸透,但是又不能炸得太干。炸不透的话刺会比较硬,炸得太干的话,会影响味道!

炸好的小鲫鱼,喷上少许的醋后,稍稍放凉后就可以吃了。当然也可以再加工一下,那就是用葱、姜、蒜、香菜和酱油一起炒一下,这样会更有滋味。

红烧小鲫鱼

材料

主料:鲫鱼,葱,姜,青椒,蒜头(分开去皮拍松),食用油,糖,醋,酱油,黄酒(以丹阳和绍兴黄酒为佳)。

做法

鲫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淅干待用;将铁锅(用铁锅最好)上火烧热后放入适量食用油;待油刚起烟时,放入葱、姜、蒜头炒至起香后放入小鲫鱼略翻炒;随后放入黄酒,黄酒放入量以刚好淹没小鲫鱼为准,不能以白酒和水代替黄酒(关键一:不能放水);接着放入糖、醋、青椒、酱油,各放入量依各人口味为准,但醋不宜多,不能以盐代替酱油增咸;盖上锅盖以大火烧至汤浓即可,宜即烧即吃(关键二:烧的时间和摆放时间过长,将失去鲜嫩口感。

油炸,处理干净小鲫鱼,加葱姜盐十三香鸡精,腌制半小时,油温扔进去一个鲫鱼就出泡,这个温油就行了,下锅之前裹一层面粉,鲫鱼下锅以后不要动立马翻动,等炸定型了,再翻动,炸制有点发黄了,捞出来,放一会儿,然后油温升高一点,再复炸一遍。就行了。出来以后直接食用或者是炖汤,都可以。

四、鲫鱼苗怎么养?

鲫鱼苗种培育方法:

①苗种养殖用水:

养殖用水除符合 NY 5051 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求为25-30厘米。

②苗种培育池准备:

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要求池塘背风向阳,不渗漏,排灌方便,池型整齐,池底平坦,上风处设置食台。每亩配备0.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

放苗前15-20天,用常规方法彻底清塘(用生石灰200mg/L-250 mg/L或漂白粉20mg/L带水清池)后加水80厘米(注水口用80目筛绢网过滤),7-10天后每亩施发酵粪肥300-500公斤,当水色呈云朵状灰白色或黄绿色时及时将鱼苗下塘。

③苗种来源:

苗种来源于自繁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或原产地天然水域捕捞的苗种。对外购的苗种应检疫合格,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④鱼苗质量:

外观:肉眼观察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有逆水游动能力;鱼体不呈黑色。可数指标:畸形率小于3%,损伤率小于1%。

⑤鱼苗放养及投喂:

水花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鱼苗下池后每天辅喂豆浆4次,日喂豆浆量为每亩用黄豆3-4公斤。具体操作还应看水色浓度、鱼苗的生长的情况而酌情增减。7-10天后,鱼苗长至1厘米以上时,将鲫鱼专用配合饲料(蛋白含量达30%)打粉后沿池投喂,逐渐向食台范围收拢,将粉料和水捏团投喂在食台上,训练鱼苗集中摄食。经15-20天的精心培育,鱼苗可长到1.5-2.5厘米,然后可进行分塘饲养,进入鱼种阶段的培育。

⑥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不少于4次,观察鱼苗摄食与生长状态,及时增氧与加强投喂。在鱼苗下塘7天内,早开增氧机,尤其是高温季节,可从日出开到日落,防止气泡病。7天后杀虫消毒一次,防止疾病发生。做好生产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