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欧洲用马耕地而不是用牛?
一般来说牛和马都可以用来耕地,用哪个都行。仔细分析的话,用牛耕地和用马耕地也有差别。用马耕地比用牛耕地速度快一些,适用于大面积粗作的土地。但用牛耕地比用马耕地更深一些,适用于小面积细作的土地。
在地多人少、广种薄收、忙不过来时候,用马耕地比较划算。在地少人多、精耕细作、人力足够时候,用牛耕地比较划算。
相当于中国来说欧洲比较地广人稀,因此用马耕地更为多见一些。但是,欧洲各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里情况都可能不同。比如法国是欧洲的主要种植业区,法国不同地区的情况就不一样。法国东北部靠近大陆,气温低一些,土地收成差一些,种燕麦等作物多,不大需要精耕细作,再加上人少地多,所以用马耕地多一些。
法国西部和南部靠海洋,气温高一些,土地收成好一些,可以种其他作物,这些作物比起燕麦来产量更高,能养活的人口更多,因此地少人多。反过来,更多的人口也利于精耕细作和使用牛耕来增加产量。
牛和马对气温的适应程度不一样,马难以忍受炎热潮湿的气候。
炎热潮湿的气候会让马的工作效率降低、疾病增多、生育减少。因此,北方或高原等凉爽的地区比南方炎热潮湿地区更适宜马的生存。
在中国,也是北方地区养马更容易一些,用马耕地比南方多。欧洲的夏天比中国凉爽很多,更适合养马,因此用马耕地更多一些。中国东北地区夏天的气温和湿度比关内低不少,较为凉爽。而且地广人稀,很难精耕细作,因此用马耕地相对比较多。到了中国南方,连黄牛都不适应炎热的气候,得换成水牛。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古代中国,马是重要的军用物资。
古时候打仗非常依赖骑兵,而维持骑兵部队需要大量马匹。一个骑兵乘坐的马不止一匹,因为需要轮替,才能保持速度。骑兵部队里除了骑兵乘坐的马,还得有大量运输粮草的驮马。因为关系到战争胜负,历朝历代“马政”都极端重要。
除了官方马场养马以外,政府还从民间收购大量马匹。但是,好的马场大多是在北方,合格的马匹数量总是不足。因此要保障军马供应,就得严格限制老百姓使用马匹耕地。
然而即使这样,大多数时候官方军用马匹数量和质量仍然不够,得从北方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购买,比如失去好养马地的南宋。因此,历朝历代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希望能够鼓励民间养马。
然而,很多时候政府并不愿意自己出钱去补贴老百姓养马。有时候强制征用老百姓的马,有时候低价收购老百姓的马。于是,很多时候老百姓宁可不养马也不愿意被政府盘剥。因此,很多时候老百姓不得不用牛耕地来代替用马耕地。
综上所述,以上三大原因使得欧洲用马耕地比中国更多。
二、马在古代这么的重要,那么养一匹的费用需要多少钱?
将近要八十万元。其实养马很不容易。养马不仅要给他喂草,但是如果想让他有力气的话,也要喂它其他的食物,比如豆类、谷类和肉食也是必要的。而且马的食量非常惊人,吃的东西也得干净卫生才行。也就是说,和人吃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区别,量却更多。另外,军马必须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身上的装备。
比如马鞍、马镫、马蹄铁都是金属制的,而这个材料在过去是非常珍贵的。由于那时骑兵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所以每个国家都需要很多银子来供养马。按以前的说法就是骑马的人有钱,穷人都骑驴。实际上,马的力量比牛还要大。养一匹马,只要保证给他提供精细的食物,它就能做比牛更多的工作,无论是载人还是农耕,都很好。可是,我国不太适合养马,所以大家还是用牛、骡子、驴来干活的。
所以,当时,马主要用于拉扯和战斗的。也就是说,到了最后的时候,就不能吃马肉。以前养牛的人想要杀掉的话还需要批准。除非在战场紧急情况下才能杀马,其他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的。根据历史记载,骑兵一生的费用包括军马在内,现在换算约为80万元,而养马的费用占最大比重。一般情况下,一匹马的使用寿命大约是15年,所以也有可能不止这个费用。
而且它最需要的食物有可能有钱都买不到,比如大米和其他物资,由于以前的种植业不发达,农作物的收成完全依靠上天。可是战马必须每天都要进食的,不给他吃,就没有战斗力了。如果是普通饲养的马,也需要很多钱。因为马鞍、食物和马棚都需要钱。最重要的一点是马是生物,它和汽车等死物不同,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饲养更麻烦,耗费的精力和物力也更大。
马在古代的时候是十分重要的,如其是一匹打仗的战马,需要的费用是更加高的,所以当时的中原很多朝代都是缺,好的战马的,这也是为什么打不过少数民族。
马在古代这么的重要,历史资料记载,养一匹的费用足以抵当时20人的生活费,曾有20两黄金一匹马的传说,养马虽贵,但马非常精明能干。
按照唐代时期的记载,一个骑兵一生的费用,包括战马,就像现在的换算,大约是80万人民币左右,而马的费用才是占据最大的比重,一匹马的,使用寿命为,15年左右。
马在古代这么的重要,那么养一匹马的费用最少需要十两银子。这还不算上为马看病的钱。
三、战马到底有多难养?为何说历代王朝对它又爱又恨?
非常难养,但是因为古时候战马是古人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用来代替脚力的必需品,所以又不得不养,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战马是又爱又恨。但是,即使是再怎么又爱又恨,他们也不能放弃养殖战马,而且还要好好伺候它们,不能让它们生病、死亡。因为古时候,战马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重要,宋朝的战斗力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好的骑兵。
一、战马的重要性在古时候,兵种分为步兵、骑兵等各种各样的,而骑兵不管是在机动性上还是在战力上,都比靠着双脚走路的步兵要好上很多。而且,因为骑兵具有高机动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就经常仗着这一点对步兵进行骚扰。就算是不进行骚扰,在战场上面对面强攻,步兵也打不过骑兵。
比如说宋朝,宋朝因为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就没有养殖战马的马场。最初的时候,宋朝有一支优良的骑兵,这支骑兵也算是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但是因为优良马场的缺失,再加上打仗对于战马的消耗,到了后期,这支骑兵也明显不行了。所以说,要是当初宋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像唐朝一样建立起了优良的马场,说不定最后的结局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
二、养殖战马的困难性有人觉得,养马有什么困难的,就随随便便给它吃草,然后保证不生病不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战马养来是要上战场的,所以饲养战马的难度要比饲养其他的,比如说家养的马或者是拉货的马又或者是拉车的马的难度要大很多。首先我们从饲料上面来看,战马吃的饲料要比普通的马精细很多。
在那个经常大旱、大涝,又或者是连年战争的时代,人吃的东西说不定都没有马吃的精细,因为战马的饲料有黑豆和苜蓿等粮食作物。不仅平时吃得好,而且,因为马的胃对于粮食的消化吸收能力、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马在半夜还得加餐,也就是所谓的“宵夜”。毕竟“马无夜草不肥”嘛,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人用血和汗得来的。
其次,因为养马的利润不高,所以老百姓并不想养马,更别说替官府养马了。所以说,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中,有一项保马法,就因为老百姓不愿意替官府养马,而强制性让百姓养马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太过于沉重,因为怕事态恶劣化、严重化,所以这项举措不得不取消掉。
不同于其他的被养殖的动物,战马是不能自行繁殖生育的。因为马要上战场,少不了兵戎相见,大家害怕兵戈相交的声音惊到马,然后伤害到自己这边的士兵,所以所有的战马都是被阉过的。不能自行繁殖,那么战马就是死一匹,少一匹。因此战马尤其宝贵,特别是那些血统纯正的、品种优良的战马,就更为宝贵了。如此宝贵的战马,在伺候它们的时候必定要小心翼翼,除了战争损耗外,没有其他损耗那才是极好的。
所以说,有战马的朝代对它又爱又恨,因为作战价值高,但是又不好养殖,而且为了养殖战马,每年朝廷都要搭进去大笔的银两。没有战马的朝代,对战马更是十分渴求,毕竟战马作战的优势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横的部队呢。
中国的历代王朝除了明朝以外,都是北方的政权统一南方,这是因为北方拥有强大的骑兵力量,北方拥有很好的养马场来饲养战马,所以说战马是完成中国统一的重要利器。而朱元璋之所以能够从南到北完成国家的统一,是因为元朝大量在南方的退耕放牧饲养战马,直接为朱元璋的军队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战马和骑兵。
战马是非常难养的,首先战马的饲料饮食是非常讲究的。马跟牛羊不一样,牛羊有多个胃,而马只有一个胃,还不能反刍。牛羊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非常强的,对纤维可以消化50%,甚至到90%,而马最多只能消耗40%。并且马吃的粮食是非常精细的,只吃苜蓿和黑豆。放到现在,苜蓿是精贵的粗粮,黑豆是绿色食品。这在古代都是连人都吃不上的东西,养马可见其耗费巨大。
另外马还要吃夜宵,马无夜草不肥。另外,让老百姓养马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马除了速度比牛快以外,其他什么价值方面都比不上牛。马肉是非常难吃的,马粪当不了肥料,还会祸害庄稼。所以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意养马,承担不起养马的所有的这些耗费。宋代王安石变法让老百姓承担一部分政府养马的负担,搞得民怨沸腾,最后作罢。
战场上用的战马尤为讲究,都是被割除了生殖器的,所以不能指望让战马来繁衍后代。所以政府对于战马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战马的脾气是非常大的,发起脾气来可以轻松弄死几个人。再者,战马的服役期是很短的,一般的战马只能服役两年,好一点的也才三年,顶级战马最多到8年。所以战马的服役期短成为了政府和人民的一个巨大的负担。所力历届王朝为了能够完成统一,为了能够打败别的对手必须养马,但是养马耗费之高,性价比之低,是每一个王朝都不愿意承担的,所以让历届王朝又爱又恨。
战马特别是名优战马,非常难养,无论是身体指标监测还是平时饮食管理,都不同于普通马匹。因为战马在战争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战马管理,但是战马非常难养,非常矛盾。
首先作为战马,它们的脾气是非常大的,所以会经常伤人,而且它们对于粮草也是十分挑剔的,但是它们跑起来又是非常厉害的,所以王朝又爱又恨。
战马的性子是非常的烈的,饲养起来很有难度,但是它在战场上是如虎添翼的,很有战斗力,所以历代王朝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