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谁是养马的?

养殖吧 2023-01-04 00:43 编辑:admin 184阅读

皇宫里谁是养马的?

太仆

官名,始置于春秋。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南北朝不常置。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历代沿置不革。比如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始设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正职叫太仆寺卿,副职叫少卿。

我知道明朝的时候宦官里有个职位叫御马监太监,掌管着皇宫里的兵马。

太仆、御马监

明代设御马监,始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执事者全由太监担任。这些掌御马监事的太监,官职为正四品,从四品或正五品,并非不入流。但他们若饲养不力,致马死亡,便要受罚治罪,与《西游记》中天上御马监众监官所说“如稍有些焚,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的情景相同。

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始设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三月,正职叫太仆寺卿,副职叫少卿。猴王当叫“孙太仆”才是,为什么叫“弼马温”?别说是明朝,其他任何一个王朝的官制里,都没有“弼马温”这个职位。

据一些玄怪笔记记载,东晋大将赵国的马突然死了,有人用一只猿猴样的动物救活了它,所以后人便常在马厩中放一只猴子,认为这可以使马不得瘟疫。而我国传统医学也有此看法。例如北魏人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说:“常系猕猴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息百病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马厩蓄母猴避马瘟疫”之说。“弼马温”与“避马瘟”同音,于是《西游记》中玉帝天宫里便杜撰出了一个“弼马温”官儿,专候孙猴王来补缺。

牧师:官名。《周礼》谓夏官司马所属有牧师,设下士四人及胥四人,徒四十人。掌牧马之地,按季节烧除陈草,使马匹交配,并将牧地分授给圉人(马夫),禁止他人入内放牧。牧师在古时是官职名,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周礼・夏官・牧师》中这样说:“牧师掌牧地,皆有历禁而颁之。”根据《周礼》,牧师的职责就是掌管牧地(牧地就是公家所授的专门用于畜牧的田地),把和牧地有关的界线和各种命令传达给养马的人。同时,在正月的时候要焚烧牧地的陈草,二月的时候要完成马交配的任务。出了这些分内的工作之外,牧师还要在举行田猎的时候帮助别的人焚烧荒草,清理场地。由此可见,牧师在整个国家体制中属于最基层的干部。

汉文帝接受他的建议,下令用免役的办法促使民间养马,史称“马复令”,民间养马之风再兴。汉景帝时,卫绾建议,“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史称“马弩关”。就官营养马而言,汉初已建立完整的养马机构,形成分布较广的养马管理体系。中央的太仆是国家掌管车马的最高机关。太仆位列九卿,其助手初太仆丞外,还有下属养马厩的令、丞或长、丞。汉景帝时,西北边郡养马范围扩大,又在边郡地区增设了六牧师苑令,每令之下,设三丞为辅助。此外,中央的一些部门如廷尉,也辖有一定数量的牧场。在郡县也设有主持马政的官吏,称马丞,诸侯国则设“仆”官,下领“厩长”及“厩丞”,负责马政。中央到地方主持马政的机构和官吏,平时与传驿系统相结合,战时则向军队提供战马。官马场的分布一在京师及近郊,一在边郡地区,尤以后者规模最大。京师的天子六厩,专供皇室专用;边郡六牧师苑令所领36所马场,集中在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供军马之用。

马与戎事相联,马的数量是国家富强的象征,因而为朱氏皇帝所重视。洪武十年2月,增置涂阳、仪真等五牧监。成祖登极后即问马政,洪武三十五年12月,上问兵部尚书刘俊曰:“今天下畜马几何?”何俊对曰:“比年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上曰:“古者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

马政繁杂,难以应付,官往往就轻避重,如令下户养马,不行验印,不行编审马户。嘉靖十年4月,太仆寺卿冼光条陈马政,“马头之编系于地亩,而地亩之数载于马册,所以验人户之消长,稽地亩之典,责也。今郡县马册经久不编,地亩人丁,漫不可考。”为提高马政效率,明政府加强对管马管的监督,如重处渎职官员、兵部官亲临督察、太仆寺官复查马匹, 成化十六年4月,“申严马政之禁”就要求重处不尽职者、兵部官监收马价,“凡马非管马太仆寺丞等官印验者不收,其通同作弊者以枷项编戍之罪,而折收马价之际必兵部官亲莅之,仍交盘其存留者以数上闻。” 而且对马匹的数目进行复查,《 明世宗实录》就记有太仆寺官先后查验马匹之事。嘉靖二年6月兵部言:“国家养马,民间岁遣,太仆寺卿佐行所部,分理其事,顷寺丞徐宪等验报七分膘马一万六千余匹,越三四月,责令李浑复验则止一千六百三十八匹,升降相去什百,法当究治。”

太仆。

朱元璋北伐时的骑兵部队,是从哪里得到的战马? 南方不是不能养马吗?

公元1368年,不到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朱元璋还需要与元廷反复较量。在与元朝势力作战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步兵和新兴的火器兵之外,朱元璋还拥有数量庞大的骑兵。朱元璋本来盘踞在江淮一带,作为南方地区,朱元璋从哪弄来的战马?

一、中国历代王朝都拥有数量庞大的骑兵军团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军事力量强大的王朝都拥有强大的骑兵军团,例如汉朝、唐朝。组建骑兵军团自然需要数量庞大的战马,汉朝鼎盛时期,饲养的战马数量超过60万匹。唐朝玄宗时期,唐朝饲养的战马达到了41万匹。至于辽国、金国这种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就更是以骑兵为主。

在古代战争模式中,骑兵对步兵拥有很多天然的优势。步兵即使击败了骑兵,也无法围歼骑兵部队,因为反应速度远远不如骑兵。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宋朝军队一直缺乏战马。所以宋朝才打造了重装步兵,依靠这抵消骑兵的一些优势。在宋朝历史上,即使是战马最多的时期,宋朝军队也才只拥有6万战马。这个数字包括了那些后方拉运粮草的马匹,由此可见,宋朝战马数量稀少。

元朝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骑兵曾经让欧亚大陆各国君主头疼。但是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蒙古骑兵的进展并不顺利。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蒙元才最终占领了江南半壁。元朝确定自己的统治之后,开始推出一系列符合自己标准的规定,例如划分4种等级和圈地为牧场等等。

蒙元是游牧民族起家的政权,在建立自己的统治以后,蒙古贵族们开始大规模圈地,将农田改为牧场。无论是什么地方,都出现了大量的牧场。忽必烈在位的中期,出于各方面的需要,暂停了圈地,并且将部分牧场重新规划为农田。但是这仅仅是制止了牧场的扩大,大部分牧场仍然存在。不仅仅是在北方地区,淮南、江南、西南地区都有牧场,这些牧场饲养了大量的战马。

二、朱元璋依靠南方的牧场,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团

元朝末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规模最大,不得不说,元朝很多牧场里的战马都便宜了起义军。当时,几乎大股的起义军都有期间的骑兵队伍。有一支红巾军部队甚至攻下了元上都,而且随后进入了高丽境内。

朱元璋就是在这一时期起家的,他本来地盘并不大。依靠一点点的积累,朱元璋最终成为东南地区最大的一股势力。在扩张的过程中,朱元璋非常注意收集散落到各地的战马。他手下的将领徐达和常遇春都是骑兵将领,非常善于指挥骑兵作战。朱元璋与张士诚、陈友谅反复较量的时候,元朝没有趁机各个击破,因为元朝在打内战。等元朝腾出手来时,发现朱元璋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南方地区。

公元136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率领30多万军队北伐。在这30多万军队中,包括5万骑兵。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家底当时已经十分雄厚。元朝方面只有王保保这么一个大将,而朱元璋阵营,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等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王保保根本就忙不过来,最终徐达的军队攻入了元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往大草原。在朱元璋、朱棣时期,明朝拥有的战马数量一直在20万匹以上。这是为了保证与蒙古势力作战时,拥有数量充足的战马。但是随着吏治腐败的加剧,马匹饲养政策逐步名存实亡。到了明朝的后期,明朝只能对外进口战马,自己已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所有的战马主要是来自于军营的养殖以及从百姓中征集而来的。南方是可以养马的,不过需要有很多的草料来饲养,这一点不如北方。

古代战争都会有专门养马的部门,而且在没有打仗之前肯定会提前从北方买一些马匹进行储备的。另外当时的北方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要跟南方进行交易的,所以多少肯定还是会流入一些马匹的。

就是从占领的地区获得的战马,并且这些战马还非常优质;当时的南方已经能养马了,这样多亏元朝近百年的经营才有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