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非常有名,她们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非常有名,她们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扬州瘦马”是什么?古代扬州美女的血泪历史。扬州在古代是两会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可以说是当年的富甲一方,生活的奢侈程度可以与王室媲美。从明朝开始,扬州一带就出现了很多经过专业训练后要嫁给伤病的年轻女人,被称为扬州瘦马。扬州市和周边农村没有温饱的穷人不得不卖掉自己亲生的纤瘦女儿,充当瘦马,度过穷困无助的日子。
“瘦马”买了扬州,经过几年训练后,先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举止端正或仪态袅袅,然后教他们书法绘画、围棋、舞蹈、舞蹈、跳舞、跳舞、跳舞等。清印在《后甲集》,扬州人买了很多空家的小女人,教他们用抄写员武装卖别人的余妾,到千金,被称为“干马”。选择瘦马有非常严格的感情程序,其中最多的商人重视的是对瘦马小脚的判断。鉴定这个“3英寸金莲”也有非常详细的方法,为此,人们制定了“瘦、小、尖、弯、香、软、正”等7个标准。
清代扬州以“瘦马”产业链为中心,有专门生存的商人。他们从购买到培育,再到寻找买家,为瘦马和买家举行婚礼,提供一站式服务。历史记录显示,扬州买的“瘦马”接受正规教育,积累技艺,上厅堂获得厨房,温良公检节俭也同样不缺。在主人家里很少惹其他妻妾生气,也不吃醋,让男人们放心了。有些人感到扬州“瘦马”的优点,一次又一次地去扬州购买。那时,养马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因为瘦马有利可图,一些商人也收买年龄尚小的女人,如果遇到慷慨的买家,赚到千金自然是常有的事。
被称为“瘦马”的美女们和买家一起去扬州外广阔的天地,或者守护家乡,找到合适的家,嫁人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地嫁给有钱人的家。最终,一些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到烟火胡同。在秦淮河边,“两房”早期大部分来自“瘦马”。“运气好”的当官和贵公子纳为妾的“瘦马”也不是从此过上幸福幸福的生活。有人说扬州瘦马是扬州美女血泪的历史。
这些姑娘是从小被当成货物给买过来的,按照大家闺秀的规格来培养的,每天学习各种仪态礼仪,有专门的人教导她们琴棋书画,使得她们都非常有气质,长大之后非常抢手。
这些扬州瘦马其实都是有人专门买穷人家的女孩子来培养,从小跟教导大家闺秀一样,让她们学习各种礼仪和琴棋书画,把她们培养长大之后再卖给有钱人。
买贫苦人家面容姣好的闺女,教其琴棋书画,待到出嫁年纪再卖与富商等。
二、清朝养马槽有没有收藏价值
有
而且可以算当前全民收藏热当中的一个冷门。有潜力。
目前的价位较低,你的那个是什么材质的?品相如何?有无特殊来历?
目前市面上是有不少好的马槽,多是青石或是白玉石,看大小,看工艺,看年代决定它的价格,上图片就知道了!
还看看养马槽的雕工和造型如何,如果精雕细琢做出来的的确少见哦,最好发张图片来大家过过眼。
您又说是“清朝养马槽”,又说有600多年的明代货?石头是什么材质的?
三、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指什么
扬州瘦马,一定程度上,是扬州美女的代名词。清朝康乾时期,是扬州盐商最富足的时期,这一时期,盐商们的生活,完全是纸醉金迷,穷奢极侈。《扬州画舫录》里有记载说:扬州盐务,竞尚奢丽……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 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江草树之间,不可收复。是说有个盐商,用万两黄金制成金箔,到金山寺的金山塔上,迎风飘洒。
除了用洒金箔的法子取乐之外,扬州盐商们对于美女,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于是,有人用低价买来穷人家的漂亮女子,从小培养琴棋书画,以及在大户人家待人接物的礼仪,专用于卖给富户做小妾。这些瘦弱女子何以被称为瘦马,张岱在《扬州瘦马》中未作说明,史书亦无确切的记载。窃以为,扬州方言中,“马马”即是女人的意思这应当就是由清初扬州流传的瘦马一词演化而来,是一个对女性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意为可以对女性任意摧残和蹂躏,如同役使凌虐弱小的马匹一般。在今天看来,颇有些sm的意味。
跟着“扬州瘦马”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叫做“养瘦马”的职业。一时间,全国的富户们只要想纳妾,就会想到去买“扬州瘦马”,于是扬州瘦马的大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扬州出美女的理论也由此产生。从一个角度来看,由于盐商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使得扬州城的服务业大为兴盛,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扬州城百姓的生活质量。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一种职业,显得多么畸形,多么可悲。
当时扬州的大家闺秀,并不如其他地区的小姐一样,在家里做针织女红,到了春天,她们就相约看花游玩,在茶馆喝茶聊天,与她们相比,贫寒出身的“扬州瘦马”更加显得生世凄凉。换个角度看,也许对那些穷人家的女孩子来说,能被养瘦马的相中,能到大户人家做小妾,也许已经比在家里挨饿受冻强得很多,会不会,在那样的时代,也有人把做“扬州瘦马”,当成一条好的出路呢?
四、清代的阿玛和玛父有什么区别?
阿玛是父亲,玛父是满族对祖父的称谓。满语称呼祖父为“达达”。按字面意思也可解释为“阿玛的父亲”
五、清朝八阿哥的历史记载
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算是最多的,共有35子、20女。有学者统计,康熙的皇孙共97人。35个儿子中,序齿的有24位,实际上成人(年满16岁)的,只有20位。这20个儿子,是由17个妻子生育的。
这20个皇子中,年龄较长者有15人(20岁以上)。他们的名字里都带胤(胤,ying四声) ,雍正继位后众皇子改胤字为允字。
老大名胤祀(si四声)
老二胤礽 (reng二声)即废太子
老三胤祉(zhi三声)
老四胤禛(zhen一声)
老五胤祺(qi二声)
老八胤禩(si四声)
老九胤禟(tang二声)
老十胤(礻+我)(e二声)
老十三胤祥、
老十四胤(礻+是)(ti二声)
十六阿哥胤禄(lu四声)
十七阿哥胤礼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