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鸡养殖(笼养麻鸡养殖技术)

养殖吧 2022-12-02 22:01 编辑:admin 186阅读

1. 笼养麻鸡养殖技术

  青脚麻鸡能和土鸡交配,交配后有变异,可以留下良种。  土鸡,家禽的一种。有别于笼养的肉鸡。其中以“山坡散养土鸡”为最好,公鸡冠大而红,性烈好斗,母鸡鸡冠极小。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从古代家养驯化而成,从未经过任何杂交和优化配种,长期以自然觅食或结合粗饲喂养而成,具有较强的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具有耐粗饲、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肉质鲜美。鸡蛋在城乡市场上非常畅销,且蛋价也高于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

2. 笼养麻鸡养殖技术视频

家鸡的养殖方法。

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库坝河滩等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库这一资源优势,且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利用我国土鸡好动活泼、觅食力强的特性,从大自然获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又使家鸡具有了野味。

一、品种选择  我国的优质土鸡,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产蛋率高,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食客和养鸡户的喜爱。  

二、棚舍的搭建 

 

(一)场址的选择。  场址应选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猛烈时到树荫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最好有青草、沙粒,让鸡自由的栖息和啄食。  

(二)搭棚方法。  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先用油毡盖第1层,以挡住阳光的直射;第2层盖稻草,以防水蒸气落入鸡棚内;最上一层盖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和消毒。  对循环生产,若需利用旧棚,每一批肉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将粪便、垫草、剩料分别清理出去,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最好利用新棚,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实行游牧饲养。对棚内土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  

(四)铺设垫草。  为了保暖,通常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种类有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但要平整,距离热源最少10厘米以上,以防火灾发生。  

三、鸡群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但亦可同时进行,因为喂料也可促它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水不要太热,更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高锰酸钾溶液。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的新陈代谢,也可刺激食欲。  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开食,亦可喂雏鸡料。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纸面上或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较差故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相对增重快,新陈代谢旺盛,要少量多餐。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此时喂料要定时、定量。喂饲时,每次不要让雏鸡吃得太饱,但又切忌让鸡受饿,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吃得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饲喂不足,又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餐喂八成饱,可保持雏鸡旺盛的食欲。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出壳雏鸡,绒毛疏而短,御寒能力低,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由吃入的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故此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以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关系极大。如果温度过高,雏鸡代谢机能受到障碍,食欲减退,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体质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时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恶癖。如果温度过低,雏鸡受凉就会相互挤压(俗称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压而造成伤亡。此外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诱发白痢病。所以,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都是不利的。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湿度过小,即太干燥,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病雏分群饲养要经常进行,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即捉出分群。对那些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鸡群,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雏鸡食欲,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饲料的配合是否得当,饲料有否发霉变质,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雏鸡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停电或保温灯泡坏了,或电源烧着了附着物,鸡群发生啄食癖,其他侵扰鸡群的兽害、鼠害等,以便及时处理,减少鸡只死亡。   (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饲养目的是使鸡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和羽毛丰满,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以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公母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易受环境的影响,争斗性也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于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  生长期全期采用定时饲喂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中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晚餐时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三)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即10周龄后到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加,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由长骨骼、内脏、羽毛到长肉和沉积脂肪。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商品屠体外观的美感。因此,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水平一般要求达到12.54兆焦/公斤,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草根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体的体质,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肉质更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但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相应地缩小活动场地,目的是减少鸡的运动,利于育肥。三是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老鼠既偷吃饲料、惊扰鸡群,又是疾病传播的媒介。  苍蝇、蚊子也是传播病源的媒介。所以要求每月毒杀老鼠2~3次(要注意收回毒鼠、药物)。要经常施药喷杀蚊子、苍蝇,育肥期间,棚舍内外环境,饲槽、工具要经常清洁和消毒,以防引入病原,要特别注意禽出败的发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提高育肥鸡的成活率

3. 种鸡笼养技术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养殖场的高效益与管理的相关性也越来越高。一、鸡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包括鸡场大环境和舍内小环境。鸡场大环境是指鸡场场址应选择在宽阔、噪声小的地方,不与其他鸡场(尤其管理不善的鸡场)相邻。舍内小环境包括鸡舍、饮水、饲料和饲养用具。

鸡舍的要求:第一,其结构要容易清洁和消毒,便于保温和通风条件好;第二,各鸡舍间完全隔离;第三,不能让猫和老鼠等动物侵入鸡舍和饲料存放处;第四,邻近不可有污水、垃圾堆、粪堆等。望采纳

二、鸡场的引种管理

从健康种鸡场引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近年来由于一些人盲目引种而忽视检疫、消毒、隔离、观察,在引进良种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传染病。防疫观念淡薄,忽视种鸡疫病检测和种蛋消毒,一哄而上办孵坊,导致白痢杆菌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贫血因子病、支原体病等蛋传递性病增加。因此,应向声誉良好、管理严格、种群健康、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鸡场购买种蛋或雏鸡。

三、鸡场的饮水卫生管理

水是鸡体重要组成部分,是鸡体内新陈代谢和各种生化反应的物质基础,担负着组织器官内各种营养物质和排泄物的运输,同时参与体温调节,直接影响鸡只的健康生长,所以搞好鸡场的饮水管理对于养好鸡、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选择适当的饮水系统是搞好饮水管理的前提,饮水系统分开放式饮水系统(水杯、水槽、饮水器)和封闭式饮水系统(乳头饮水器)。开放式饮水系统使用起来虽不太卫生,易产生滴漏而污染饲料等,但成本低,操作方便,南方许多鸡场仍采用开放式饮水系统。在选择饮水器时饮水用具的性能要良好,不能让水溢出,饮水处不要太宽,以免被鸡粪、垫料污染。雏鸡饮水管理关键在于卫生、均匀,诱导其饮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按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消毒,水温以17~20℃为宜;二是开食前2~3小时雏鸡先饮水;三是采用开放式系统供水,适时调节饮水器高度,以便雏鸡能充分饮水。育成鸡生长旺盛,采食量增加,提供充足的饮水十分重要,供水量随着采食量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依据粪的干湿程度、垫料的潮湿程度、气温和空气湿度等调节供水量。还应注意饮水温度,避免冬天的低水温和夏天的高水温。

四、鸡场饲料卫生管理

饲料配制要合理,营养水平要达到标准,贮存时要防止受潮霉变。

五、鸡场综合防疫管理

鸡场的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的防疫措施,可使病原微生物无机可乘,从而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1. 加强鸡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预防疾病的诸多因素中,鸡场工作人员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才能细致地做好饲养工作,认真落实预防疫病的每个环节,减少疫病的发生。

2. 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进入养鸡场的所有交通工具必须通过消毒池,并进行喷雾消毒,池中的消毒药水定期更换。每次进鸡苗、转栏、卖鸡前后装鸡的笼具要严格消毒。鸡场工作人员自身在传播疫病中的作用易被忽视,进入鸡舍时必须将胶鞋先在消毒池中浸泡,巡查鸡舍、接种疫苗和注射药物都有可能传播疾病。因此,要认真做好个人防疫卫生工作。

3. 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科学饲料配方,尽量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增加鸡只的抵抗力。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饲料配方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保证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不同日龄、不同季节分别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保证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提高机体抵抗力。

4.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监测以及药物预防计划。根据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建立一套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监测工作。超过有效期的疫苗绝对不用;接种疫苗时应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全鸡群均应接种,决不遗漏;严格掌握鸡只接种疫苗时机,接种前后3天,鸡群不用任何消毒药,在饲料或饮水中增加维生素E,以确保接种效果。另外,在一些疾病流行季节来临前,通过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一些药物(如抗菌药、抗球虫药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发病时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确保鸡只健康生长。

4. 麻鸡怎么养殖

麻鸡养殖55-75天可以出栏。青脚麻鸡属于麻鸡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细嫩、营养价值较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养殖55-75天即可出栏。麻鸡适合散养,3-6月份养育雏麻鸡比较合适,这段时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麻鸡的生长。小麻鸡放养前每天喂5-6次,放养后喂2-3次即可。

5. 笼养麻鸡养殖教程

可以养但坏处也很多1、笼养鸡产蛋量较散养鸡相对有所减少,且血斑蛋比例较高,蛋品质相对较差。还存在着一些蛋鸡的综合症,如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脂肪肝综合症、惊恐症、啄癖等。

2、鸡长期养在笼子里也具有一些优点,因为笼养鸡活动面积较小,运动量就随之减少,耗能少,浪费的饲料量也就相对减少,减少了饲料开支。笼养鸡不接触粪便,有利于鸡群防疫,且笼养鸡可实行人工授精,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公鸡的饲养比例,同时蛋鸡产下的蛋比较干净,也可消除窝外蛋的损失。

能够缩短饲养周期。肉鸡散养慢慢的也会适应的。

1、正常的土鸡都是散撒饲养,有足够的场地,或者设有围栏的树林,土鸡的随意性大,运动量大,能够采食野外的虫草沙粒,每天定时补饲,但生长缓慢,需要300左右天出栏;如果土鸡笼养,减少了运动量,同时饲喂营养全价的饲料,全天供应清洁饮水,土鸡生长发育的速度会加快,一般180左右天即可出栏,缩短了饲养周期。

2、肉鸡按照正常的饲养方式是网上平养,供给充足的营养全价的饲料及清洁饮水,50天左右就出栏;如果散撒饲养,运动量增加,采食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自己觅食,每天定时补饲,时间久了,肉鸡也会慢慢的适应这种饲养方式,但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延长了出栏的时间。

3、不管哪种饲养方式,土鸡和肉鸡都有本能的生存本领,慢慢的都会适应新环境。只是改变了自身的生长发育速度,从餐饮上看,土鸡笼养烹制的佳肴失去了土鸡原有的风味,肉鸡散养烹制的佳肴增加了风味。

6. 麻鸡饲养管理技术

1、鸡场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设备管理技术。解决住得好问题,前者可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服务获取,但设备管理技术要靠自己,不然设备罢工就会影响鸡群的生产和健康。比如风机出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鸡舍温度很快就会上升,空气也会变得污浊。

2、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解决管得好问题,主要包括精准饲喂、良好环境卫生、温度、湿度、风机调控、定时巡检等。

3、自配料技术。解决吃得好问题,主要包括3点:一是采购小型饲料加工设备建设一个饲料生产车间,二是选择靠谱的预混料、玉米、豆粕供应商,三是根据推荐配方生产鸡饲料。

4、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解决防得好问题,主要包括鸡场清洁与消毒、人员封闭管理、车辆洗消、免疫、疾病诊治、驱虫等。

5、粪污处理技术。解决环保问题,随着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环保已成为养鸡业的高压线,要想可持续发展,鸡场必须掌握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目前堆肥法、立式发酵罐法使用较多。

养鸡的4大方法

1、圈养。目前行业内主流的养鸡方法。鸡全程生活在狭小空间,饲养密度大,吃的是全价饲料,一生会打很多种疫苗,有病会用抗生素,生长速度快。

2、放养。三四十年前的主流养鸡方法,目前仍有极少数农户采用。鸡不吃全价饲料、不打疫苗、不用抗生素,生长速度慢。

3、半放养。前期圈养,后期放养。农村土鸡养殖绝大多数采用这种模式,不少农户甚至直接从鸡场买半大的鸡回来放养。

4、无抗养殖。近年兴起的一种养鸡方法,只有极少数鸡场在做,与圈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全程不使用抗生素。

结语

总之,虽然养鸡涉及的技术很多,但只要掌握上述5种基本就能养好鸡。另外,养鸡的4大方法中,圈养赚钱的难度最低。

7. 笼养麻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1、养殖环境

养麻鸡在选择环境上特别重视,一般都会选有优越的环境地方作为饲养地,比如说牧场,果园等,然后周围不能有大规模的污染,要有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比如小溪树林等。最好选择山的凹处,周围都有自然的环境,然后麻鸡就可以散养在山谷的凹陷处,肉质也更紧实。不过最好还是要用铁丝或者不网布,把麻鸡跟环境隔离开来了。

2、种类选择

一般分为肉用食用性或者蛋用鸡,一般选择兼顾的比较好,毕竟万一真的那天急需用钱也容易售卖。

3、养殖季节

一般根据气温来考虑麻鸡的存活率,所以一般选择在三月份到六月之间来养育雏麻鸡,因为这段时间的温度比较高,然后有利于小麻鸡的生长。

4、需要营养

麻鸡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所以小麻鸡在放养前必须每天喂五到六次,然后要准备干净的水确保小麻鸡的饮食,然后进入放养时期,就可以减少喂养次数,大概每天只需要喂养两到三次就可以。

5、养殖方式

所麻鸡都是先人工喂养,然后喂养到四周以后,体重稳定在200克,再改为半开放式,但是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概训练四到六周,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然后等它的体重达到500克的时候就可以完全的散养,让它们自己开始觅食。

8. 笼养麻鸡养殖技术培训

1、笼养笼养土鸡时,要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土鸡苗放入鸡笼中,并将鸡笼放在垫有砖块的位置,然后向其中放入取食器和饮水器,让土鸡自行取食,而且鸡笼要用透气性好的材质制作,以免环境通风性差。

2、平养平养土鸡分为网上平养、地上平养两类,网上平养指的是在距离地面30厘米的位置搭建铁丝网,将土鸡放在铁丝网上,而地上平养指的是在水泥地上铺上稻草,然后将土鸡赶入其中养殖。

3、放养放养土鸡时,要在每天早上打开鸡笼,将土鸡赶出圈舍,使其在养殖场地自由活动,捕食其中的昆虫和草籽,但中午和晚上,要将土鸡赶回鸡笼中,投喂玉米粉、米糠等食物,补充消耗的能量。

9. 麻鸡苗养殖场

凤翔土鸡苗 柴鸡苗 黄脚土鸡苗 公苗

专业孵化场长期出售各种鸡鸭鹅苗,品种多,质量好,做好疫苗,养殖成活率高,免费养殖技术指导。

正宗灵山土鸡苗桂香土鸡苗凤翔土1.5土2麻鸡苗阉鸡苗品种。本孵化场有十几年养殖孵化经验,为你提供详细养殖技术,禽苗疾病解剖,及用药指导,品种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