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
矿业: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35%。农牧业: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渔业:澳大利亚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2.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有利自然因素
澳大利亚素以畜牧业发达著称于世,而畜牧业又以草地放牧生产为特征。全澳人口1490余万,面积768万余平方公里,农业用地约占65%,其中约90%用于放牧牛、羊,饲料主要来自草地。畜牧业产品主要用于外贸,羊毛出口占世界第一位,其它如牛、羊肉和牛奶制品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全澳约有16万个农场,规模大小不等,专业化较强,一般生产2~3种产品。牛、羊是畜牧业的主体家畜。但是也有集约化舍饲生产的养猪和养鸡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的国家,缺水是生产限制因素,根据自然经济条件所形成的农牧业经济特点,可分为:北部草地带,南部草地带,小麦与羊地带,肉牛与羊地带,奶牛地带等
3.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一、地域辽阔、地形平坦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有26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有利鱼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澳大利亚农牧业用地485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面积近十分之一。
二、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无天敌
澳大利亚由于环境稳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它们虽显得原始,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三、气候适宜
绵羊一般喜干燥而怕湿热,澳大利亚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性气候,气候较为干燥,.降水适宜,澳大利亚气候炎热干燥,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这些丰富的地下水的形成,一是由于中部平原是一向斜盆地。在含水底层的上下两层都夹有不透水的地层,使地下水能承受一定压力,而含水地层在地势较高的东部山地西坡和西部高原东缘出露,二是东部山地降水较多,雨水除一部分蒸发和渗入河流外,另一部分就沿含水地层渗入盆地中部,成为有承载力的地下水,只有把上面的隔水层钻穿,地下水就在压力作用下,沿钻孔自流上涌,喷出地表成为自流井,有利于绵羊生长。
4.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前景
相同点:
1、以禽类、牛、羊为主;
2、都采用家庭工厂式生产方法;
3、机械化养殖,北美、澳大利亚畜牧业以机械化集中大型养殖为主,欧洲无论东、北、南欧各国,由于土地面积等原因无法形成美澳样式的规模经营,但也不离机械化养殖范畴;
4、畜牧业饲料上大部分采用混合饲料,即动物内脏搅碎烘干后混合其他饲料喂养。
不同点:
1、进出口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2、畜牧业经济结构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存在较大差异。
5.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先说结论,澳大利亚中部不开发畜牧业的原因如下。澳大利亚中部为大自流盆地,这里的气候十分的干旱,主要是温带荒漠性气候向亚热带荒漠性气候过渡的地区,因为水资源不足,所以地表上的植被较少,不能够开发畜牧业,否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6.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蒙古是世界最大内陆国,交通受限,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和澳洲相比这些是不利条件。
7.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地形:广阔平坦的草原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
(2)牛与羊是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生产对象,其中在美国以及阿根廷的牧场上,牧牛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南非,羊则占有重要地位。
(3)可以通过草原上打多个机井,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以及给牛群和人们提供饮用水、种植一些饲料作物或者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修建铁路以及培育良种的方式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4)大牧场放牧业与畜牧业的区别在于,大牧场放牧业只是畜牧业其中一种类型,而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通过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者役畜的生产部门。
8.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原因
从自然条件来说,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温和,有丰富的水源,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有优良的品种,从社会环境来说,四面环海,交通方便,冷藏技术的提高,市场广阔
9.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1. 大力种植牧草,走以草兴牧的路子
澳大利亚有人工草场2580万公顷,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旺盛,起固氮作用,能促进黑麦草生长,而黑麦草在寒冷或潮湿的冬、春、秋季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产草量比较均衡。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1次,每公顷可养羊15~20只,高的可达25只,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高五、六倍。
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
澳大利亚把草地建设和保护视为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脊梁,加强了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合理载畜,防止荒漠化。对国有贫瘠的草场,政府以较低费用长期(一般为99年)租赁给牧业生产者,避免了经营者掠夺式利用草场。通过科学围栏放牧和粮草轮作、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草地和一年生草场,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和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主要措施有:
①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
年均降水量380毫米以下地区为畜牧区,以绵羊为主,也养一部分牛。主要利用天然草场实行低密度放养家畜,约3.3公顷地养1只羊。年均降雨量380~500毫米地区为农牧区,小麦种植和养羊(牛)两业并行,家畜放牧的密度较高,大约0.33公顷地养1只羊。年均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的地区,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高产作物,养畜以奶牛、肉牛、肉羊和猪、禽为主,种植业则有小麦、甘蔗、水稻、棉花、水果、蔬菜等。该地区实行高密度放牧,每亩可养羊1只左右。这种因地制宜的放牧制度,既能以草定牧,合理利用草原,保持水土肥力,又能种草养畜,防止过牧退化,稳步提高生产能力。
②注意保护天然草场。
澳大利亚天然草场面积很大,也存在水土流失和沙化问题。该国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保护天然草场:
一是根据国家专设的研究机构应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应控制的人口密度和牲畜头数,一旦发现有超载过牧或草场退化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是进行科学轮牧,天然草场也用围栏划分轮牧区,但面积较大,一个围栏往往上千公顷,有些农场还采用轮牧和休牧相结合的方法,稳定草场的生产能力;
三是施肥,澳大利亚的土壤普遍缺乏磷肥,该国用飞机撒施过磷酸钙和磷钾复合肥,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还要加施硼、硫、铜、锌等,以保证家畜营养的需要;
四是对耐贫瘠、竞争性强的耐牧性豆科草进行补播,以提高产草量。
③因地制宜进行水利建设。
澳大利亚不少地区利用自然地势,在较高处修蓄水池,同时向四周围栏内埋设塑料输水管,在部分围栏内设有自动控制饮水槽,供牲畜饮水用。
④建立有效的草场建设机制。
澳大利亚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均为农牧场主私人所有,投资建设草场由私人负责,草场自由转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场多为国家所有,农牧场主通过合同租用,或者由国家土地开发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场后,再卖给农场主。
3 .家庭牧场从中小型为主逐渐向大中型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有各类农场12.65万个,目前年总产值在2万澳元以上的大农场占94%,64%的大农场从事谷物种植业、养羊业、养牛业或兼营其中两种或三种。94%以上的农场是家庭农场,其余为公有或私营公司所有,农场主使用自家的劳动力或其亲戚参加经营。农场兼营或兼业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兼营农场的收益也高于专营农场。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有家庭牧场8万余个,目前已减少到5.3万个,每个家庭牧场平均养羊2500只左右,拥有耕地和草地400~1000公顷,其中养羊1000~5000只的家庭牧场占50%,其余家庭牧场养羊1000只以内。
4 .生产作业高度机械化
澳大利亚畜牧业不仅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现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都是由机械来完成。每个家庭牧场都有耕作、播种、锄草、喷药、收获、贮藏和运输等农业机械,有的牧场还有草地播种、牧草收割、打捆、青贮、切碎、饲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家庭牧场,一般生产设施比较完善,作业机械齐全,现代化水平更高。应用剪毛机械进行剪毛,每个剪毛工每天可剪200~300只羊的毛。在进行小麦收割时,几百公顷小麦仅用1天多时间就可全部入仓。
5. 围栏放牧
通过围栏,对不同畜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产性能的家畜进行分群管理。对不同用途的草地进行科学的划区轮牧,使草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永久的保护,使草地生产和动物生产合理配置,实现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因此,对草地实行围栏管理和科学放牧,是畜牧生产中特别是草食家畜生产中应用的现代技术之一,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明显特征之一。
6 .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利用合作组织经营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良种引繁、品种选育、疫病防治、检疫监测、牧业机械等方面加强了科研力度,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牛、羊品种,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澳大利亚科技人员培育的苜蓿草和地三叶草,牛、羊食后可以增加牛奶、羊毛的产量,增强牛、羊的免疫力;澳大利亚的剪毛机械和剪毛技术,可使剪毛时保持一定的羊毛长度,并能剔除低品质的羊毛,提高了羊毛产量,保证了羊毛质量。澳大利亚发达的畜牧业不仅来自农民的高生产率,而且来自于各类农民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的有效服务。这类组织除了充当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外,还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农产品产销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等。在澳大利亚,一些基础性和技术性工作,如围栏建设、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牲畜配种和剪羊毛等,都有专门的公司帮助完成。
7. 加强畜牧业疫病的防检工作
澳大利亚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动物及其产品输入的安全问题,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是致力于对外来动物的检疫工作。政府重要职责之一是检疫工作,而且有严格的控制和检疫措施。对引进的动物,检疫官必须到原生产地及其周围检查当地的动物疫病情况,引进后还要隔离6个月再次检疫无疫病后方可。政府绝对不允许进口他们认为高疫病风险的动物或从疫病高风险地区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