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养殖对虾(对虾放养密度)

养殖吧 2022-12-04 14:00 编辑:admin 240阅读

1. 对虾放养密度

虾苗放养密度关系到对虾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养殖产量和效益。

放养密度应根据虾池的水深、换水条件、增氧设施、水源、水质、养殖方式、种苗大小、饲料供应、养殖规格、养殖季节及管理经验等情况综合考虑。

如虾池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配套有提水设备和具有效的中央排污系统、每亩养殖水面配置一台增氧机,则放养密度通常为6万~10万尾/亩。

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养殖成活率和提高对虾的上市规格,而不能单纯依赖于加大放养密度。

无增氧设施时,应根据水深和换水率来考虑放苗数量。目前一次性投放虾苗、分批捕捞上市的养殖模式已被广泛采用

2. 虾的放养密度

分级养殖及放养密度。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采取分级轮养办法,从小苗开始分级养殖,逐渐分疏。具体分三级:

第一级:仔虾期(0.8~2.5厘米)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

第二级:幼虾期(2.5~6厘米)放养密度1000尾/平方米。

第三级:养成期(6~12厘米)放养密度300~500尾/平方米。注意事项:池搬苗时,必须带水搬运;虾长至6厘米后切忌搬运以免受惊死亡。

3. 对虾放养密度是多少

虾的亩产量需要根据放养的密度和品种决定,粗养池塘中对虾如果每亩投放1万尾亩产200斤左右,如每亩投放3-5万尾亩产500-800斤,龙虾一般个体重量为50-100克,按最小值计算,每亩可产800斤左右

4. 观赏虾养殖密度怎么样的

观赏虾其实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有:粒粮, 片粮, 红虫, 丰年虾, 苔藓, 水藻 , 水草, 泥中矿物质, 淡水虾专用粮, 有机波菜等,但是钟爱的还是菠菜,尤其是煮熟的菠菜。水晶虾比较喜欢海带,旋螺藻和莫丝。 虽然它是以素食为主,但是也可少量的摄入肉类以补充营养,还可在缸底铺上底泥,来补充虾体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幼虾和成年虾的食物是不一样的,它主要以青藻青苔和水中微小生物为食,人工饲料是消化不了的。 在观赏虾成虾时,食物量切记不可过多,如果你投放的食物过多,而虾子们又吃不了,就会剩下,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水质变坏,影响观赏虾的生长,因此在喂食的时候一定要适量。

5. 养虾 密度

高密度倒是其次,只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和漂浮物,倒藻就不太容易出现。主要是养虾时控制好温度,不要高温度养虾。

水体高温容易引发倒藻(硅藻:最适水温23~30℃,超过30℃容易引起倒藻;绿藻:最适水温25~33℃,超过33℃容易引起倒藻)。倒藻容易造成坏水缺氧,引起养殖对象应激减料,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侵,疾病易染,所以高温季节一定要警惕倒藻。

6. 低密度养虾

(1)虾池建设:虾池通常是水泥池,每只60—80平方米,保水深度1.5米左右,养虾池应具塑料大棚,以防自然降雨,降温等突变气候。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尤为重要。虾池还应配备增氧设备,稚虾放养前老池应进行消池消毒,新池应先放水浸泡半月以上,以稳定池中酸碱度。

(2)稚虾放养:稚虾放养时,要控制培育用水水温,避免稚虾下池时温差过大,然后逐步调整水温至罗氏沼虾适宜生长范围,虾种放养密度200—400尾/平米,挑选单雄虾养殖更佳。

(3)日常管理: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主要是水质和饵料管理。

①饵料管理:可根据虾体大小和水温生长情况进行定时定量投喂。

②水质管理:由于虾本身排泄物和残饵引起水质污染,坚持经常换水或保持微流水,使池水溶氧在3-4毫克/升以上,ph8.0—8.6,有条件定期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防止氨氮高于6毫克/升,亚硝酸盐高于1.0毫克/升(罗氏沼虾耐亚硝酸盐浓度较高为0.27毫克/升,1.4毫克/升时反应敏感,在1.0—1.5毫克/升时摄食停止、生长停滞)

7. 室内高密度养虾

养虾的池子要选择在安静、通风的地方来建造。附近最好是有水源,没有可以打深井,井深在90米左右。建设的面积大小具实际情况来定,一般室内养殖池30个,室外5个。还要做好防逃措施,用石棉瓦之类的做一个50厘米高的防逃墙,然后池子用石灰消毒,再施肥有富有生物即可放苗。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1、养殖池

在养虾子的时候,首先要建设养殖池,养殖池的面积可以根据养殖多少来决定。养殖池可以在室内和室外分辨建设一些,一般可以建设30个左右的室内养殖池,外面的产不多在5个左右即可。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2、打深水井

这个是必须的,在养殖的地方,最好是打两个比较深的水井,水井的深度一般在90米左右,这样在用水的时候,会更方便一些。如果在附近有湖泊或者是河流的话,就不用打井了,它们也可以用做水源。

3、地址的选择

养殖场一般要选择在比较通风的地方,环境最好是安静一些的,因为虾子不喜欢在吵闹的环境中生活,并且交通相对来说要便利一些,方便以后的运输。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才是最好的。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4、防逃措施

虾子其实是喜欢到处跑的,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做好防逃的工作,一般都是在水池的边上,用一些薄膜或者是石棉瓦等做一个高约55厘米的防逃墙,然后在它的下面要做好封死的工作,这样的虾子,在养殖的时候,是绝对不会逃跑的。

养虾的池子怎么建

5、水池培肥

在建设好水池之后,需要在里面施肥,常见的有牛粪、猪粪等,这些都是要经过发酵之后再用的,如果在三天之后,还是不够肥的话,可以在里面喷洒一些农机肥水,透明度在35厘米的样子即可。再经过几天之后,有一些浮游生物了,就能在里面投入虾苗了。

6、水池消毒

水池在养虾之前,是一定要做消毒处理的,消毒的方法可以用石灰撒在里面,不过这个需要提前十五天来进行,等到毒气散了之后,才能放虾苗。如果是在养殖过虾的池子,需要将下面的一些残饵、粪便清理干净了之后,再放鱼饵。

8. 虾养殖密度

河虾为杂食性动物,它们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幼虾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在自然水域中生活的成虾主要摄食水中的各种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的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碎片等;人工养殖河虾可以给它们投喂酒糟、豆腐渣、豆饼、蚕蛹、大米饭、螺蛳、麦粉、蚌肉、鱼肉粉等动物性饵料,还要给它们搭配配合饲料,确保饲料充足,如果饵料缺乏,它们还会自相残食。

河虾养殖注意事项

1、环境条件

养殖河虾的水一定要符合渔业水域的水质标准,水中溶氧量一定要充足,水深要控制在1.2-1.5米左右,池底淤泥不能够太多,底质最好要硬一点。河虾具有趋光性,它们白天喜欢在阴暗的石砾或水草中潜伏,等到晚上再出来觅食,因此要在池塘的四周适当种植一些水草,以供河虾栖息攀附。

2、饲料投喂

河虾是杂食性动物,它们在幼体阶段会摄食浮游动物、藻类、桡足类、有机碎屑、丝状藻固着藻、无脊椎动物及小型水生昆虫等,如果为人工养殖,则可以给它们投喂小杂鱼、蝇蛆、蚯蚓等动物性饲料,最好是搭配一些配合饲料一起投喂,确保河虾营养均衡全面。

9. 对虾放养密度多少合适

对虾栖息于10-40米水深海域,

喜砂泥底,白天潜伏沙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具有强潜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厘米以下。潜伏中呼吸水流,以左右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的鳞片及大颚附肢作为呼吸管,通过鳃腔后由头胸部腹侧边缘排出。夜间觅食时常缓游于水的下层,有时也游向中上层,在虾塘的高密度养殖中呈巡游状态。静伏时,步足支撑身体,游泳足舒张摆动,触鞭引前摆后,眼睛不时地转动;游泳时,步足自然弯曲,游泳足频频划动,两条细长的触鞭向后分列于身体两侧,转向,升降自如;受惊时,则以腹部敏捷的屈伸动动向后连续返跃,或以尾扇向下拨水,在水面腾跳。 

10. 对虾高密度养殖

  养殖密度过高,容易产生死吓,营养不良。改进方法如下:  1、改进池塘结构池塘面积2-6亩,池型呈圆形或方形圆角,使水体在增氧机作用下旋转时无死角。池塘不建进、排水阀门,用大口径PVC管子进、排水,池底采用锅底型结构,在池中央底部通过埋在池底的PVC管子进行底部排污。这样的池子封闭性好,能够有效地避免外界水体污染,特别是底部排污系统能在增氧机使水体旋转作用下起到很好的集污、排污作用。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后期,必须会产生大量的残饵、排泄物、藻类碎片及其他生物尸体等污物,如不时排出,必然滋生大量病原体,引发对虾发病。 小型池塘如果整塘都是水泥砼结构或全塘铺设塑料地膜,蓄水在1.7米以上,单茬平均亩产量1吨左右,最高亩产达2.4吨。10亩左右的池塘,不是锅底型、中间排污结构的池塘,如能严格按照下述技术操作,平均亩产也能达到400千克左右。  2、配备海水沉淀池进虾池用水必须预先沉淀、消毒。一般用10千克/每立方米的漂白粉消毒,也可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消毒。然后经80目以上筛绢过滤抽入养殖池塘养殖对虾。  3、严格晒塘、清塘消毒、修塘所有池塘在对虾起捕结束后即排干塘水、清洗池塘,然后让太阳曝晒。第二年在放养虾苗前半月,用漂白粉50克/立方米进行池塘消毒。采用药物灌洞的方法清除小龙虾,我地小龙虾较多,经常在池坝里打洞穴居,是对虾病毒的携带者,必须在养殖前把它消灭光。  4、培育基础饵料在虾苗放养前10天左右开始培育基础饵料,用生物肥水素1千克/亩肥水,7天后再施0.5千克/亩,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5、放养优质不带病毒的虾苗 用实时荧光PVR技术快速检测虾苗是否携带病毒,放养不带病毒的虾苗,更能保证养殖成功。若放养不经检测的普通虾苗,按照本技术操作也能成功。高密度养殖平均每亩至少放养8万-10万尾虾苗,甚至每亩放苗15万-17万尾。  6、控制池塘换水 养殖前期逐步添加水,中期有控制地换水,后期每天换水30厘米左右,个别差的池塘日换水50厘米以上。  7、配足增氧机 按1亩1千瓦配比配足增氧机,在养殖期间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应多开增氧机,养殖后期除投饵暂停1小时左右外,全天候开机,使水体溶解氧始终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8、池底定期消毒和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 每10天至半月对养殖池塘消毒一次,过3天后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前期投放“绿微康”,中期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后期使用“硝化宝”、“创博底改”。养殖中后期使用水质改良剂:沸石粉、生石灰、底质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