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螺淡水养殖技术(花螺水产养殖)

养殖吧 2022-12-04 22:32 编辑:admin 209阅读

1. 花螺水产养殖

1.5-2万元,

通常情况之下,每生产1斤等等花螺,需要投入30元左右。包括种苗12.5元,饵料6元,人工费和水电费12元,合计30.5元。那么,一斤花螺的利润也有9.5元。而一个平方米的水面可以生产12斤花螺,利润114元。那么,一亩池塘的花螺,可以获得利润76038元。由此可见,花螺养殖的效益挺高的。

2. 哪里花螺养殖的地方最多

是方斑东风螺。

方斑东风螺别名花螺、泥螺、南风螺,在我国东、南海沿海、台湾海峡、日本沿海、泰国沿海均有分布。

方斑东风螺,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蛾螺科、东风螺属的一种。在广东俗称“花螺”、“海螺”和“南风螺”,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台湾等省沿岸的浅海海域及东南亚和日本等地。方斑东风螺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养殖周期短,个体大,产量高,耐低氧,肉味鲜美,软体部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丰富,养殖经济价值高及便于运输等优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

3. 花螺养殖基地

广东最好。东风螺在广东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其肉质鲜美、酥脆爽口,是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我国的主要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三种。

东风螺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己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南海水产研究所2000-2002年在广东沿海开展了东风螺人工育苗养殖科研试验。

4. 花螺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

一般选择海水清澈、无污染、引水距离较短、排水方便、没有淡水冲击、周年盐度高、夏季水

温较低、受台风影响小、地面平缓的地方。

2.水源

水源条件要求:周年盐度保持25‰35‰之间,PH值在7.88.5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33℃。

3.养殖管理

螺苗选择和放养密度:选择活力强、外壳色泽好、没有外伤、壳高0.8cm以上的螺苗,放养密

度每平方米800粒1000粒之间;

水质控制:水质控制很关键,要控制水温、盐度、溶解氧和浑浊度等。方斑东风螺的养殖采取

连续充气、适量流水培育的方式,水温要控制在22℃30℃,当水温降到20℃时,螺体会缺乏活

力并降低食量,应减少或停止投饵。海水盐度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当盐度长时

间低于15‰时,方斑东风螺会出现死亡。所以,大雨天气时,应该注意养殖池盐度的变化。此

外,养殖池每710天冲洗一次。

4.饵料与投饵

方斑东风螺主要以杂鱼、虾、贝及蟹为食。人工饲养多投放低质杂鱼,每天傍晚投喂一次,一

般日投饵量为螺体重的3%5%。

5.主要病害防治

方斑东风螺病害较少。在水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出现腹足肿大或腐烂,每天可采用

5. 花螺人工养殖

1. 花蛤适养苗种,就是将0.5-1.0毫米大小的文蛤幼苗,分阶段培育成50-70颗/500g适苗种。

2. 第一阶段将0.5-1.0毫米的幼苗培育成0.8-1.5厘米的小苗,筛取后,再均匀分散,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适用中苗,培育池滩面上水深15-30厘米,以利底栖硅藻能较快地繁生,水位随水温升高而适当加高,比重保持在1.010-1.017,池水以略带硅藻的暗褐色为好。

3. 苗种来源主要依靠采捕自然苗或半人工采苗。以拦网与耙滩相结合的花蛤,半人工采苗既简便,又易操作,成本又低,这一采苗方法是可行的,值得推广。进行花蛤半人工采苗时,花蛤产卵盛期的时间和场地选择尤为重要。

4. 据调查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是渤海湾南岸花蛤产卵盛期。每隔 2-3 天对花蛤亲贝性腺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再利用浮游生物网进行海上拖网调查,每隔3—5天利用浮游生物网拖网一次,一旦发现海上大量花蛤浮游幼虫出现,应立即进行拦网与耙滩的花蛤半人工采苗。 花蛤人工育苗所用的亲贝主要来源于自然海区。

5. 一般通过人工强化培育亲贝的肥满度和性腺发育情况都比海区亲贝好得多。在花蛤自然繁殖季节前,到海区选择壳表新鲜,无损,活力强,性腺发育较好的3-4龄文蛤,放置亲贝暂养池进行强化促熟培养。

6. 亲贝强化促熟培养管理要求是:海水比重1.018-1.020,pH值8.3,溶解氧不低于6.8mg/L,温度控制在26℃,每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底质,去除排泄物,换水后投喂饵料,饵料生物量不低于50万个藻细胞/L水体,选用的饵料生物最好是海区的油泥或人工培养的底栖硅藻。连续充气培养。定期观察亲贝性腺发育情况,掌握好育苗的时间。

6. 野生花螺和养殖花螺

为什么有些花螺便宜,有些就贵!其实主要就在于是人工养的还是野生捞的!现在的人们对于海产品,很多都是选择野生的。因为人工养殖的,有可能会撒一些东西喂养,使得肉质上没有野生的鲜美。但是野生的就是靠它们自己去寻找吃的,从而肉质比较鲜美。

7. 淡水花螺怎么养殖

3~5天。

花螺用自来水可以养3-5天,自来水中氧气较少、缺乏营养物质,长时间养殖田螺,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因此养殖田螺时最好使用干净的河水或者溪水。

花螺适宜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水质中,在养殖过程中要每隔3-4天换一次水,并且换水时只换三分之一即可,避免水质浑浊,滋生细菌,使花螺死亡。

8. 花螺水产养殖方法

温度:花螺能够适应14~33度的水温,但是养殖花螺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3~30度之间,这时候花螺最具有活性,成长最快。

2、水质: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证水体的干净,无污染。这这样花螺才能够健康的成长。

3、盐度:花螺对于盐度也有一定要求,如果盐度低于12的话,花螺是不能够生存的。因此最好养殖花螺时,需要将盐度控制在14~34之间。

4、酸碱度:花螺像其他螺一样比较适应生活在碱性环境里。因此在养殖花螺时需要将水中酸碱度控制在PH值8.0~8.4之间。偏碱性的环境,更有利于它们外壳的生长。

5、食物:养殖花螺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食物。花螺对于食物的要求不高,可以把它们放在泥沙底质的池塘、沟渠里,它们可以吃水中的藻类和一些沉淀物。如果在养殖缸里养殖花螺,那么需要给它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经常喂它们一些鱼粮、虾粮、螺粮,甚至是鱼虾尸体,当然一些食物残渣它们也是吃的。

9. 花螺的养殖

温度:养殖花螺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3~30之间。

酸碱度:花螺需要生长在PH值8.0~8.4的碱性环境中。

盐度:养殖花螺需要将水的盐度控制在14~34之间,过高或者过低的盐度都会导致它们死亡。

食物:需要保证食物充足,可以定期投喂鱼粮、虾粮、螺粮或者是鱼虾尸体。如果缸中的藻类非常多,可以少喂或不喂。

10. 花甲螺养殖

一、场地选择

  花蛤养殖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远离污染源且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底质稳定,含沙量为70%~90%,比重1.012~1.022,流速40厘米/秒~100厘米/秒的中、低潮区滩涂,或底质、水质条件适宜的围垦区内的池塘、滩地。养殖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

  二、埕地清整

  已连续养殖多年的滩涂(或池底)需翻滩改良。翻出的泥沙经过潮水多次冲洗和太阳曝晒后,整平滩面,捡除敌害生物及杂物。易受洪水冲刷和泥沙覆盖的埕地要用芒草筑堤防洪,堤宽30厘米~40厘米,堤高出埕面20厘米~30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种苗流失。

  垦区内池塘、滩地养蛤,要做好堤坝、水闸整修,播苗前一个月,先排干池水,连续曝晒池底15天~20天,然后用漂白粉(含氯量25%~28%)全池均匀泼洒消毒,用量15公斤/亩~20公斤/亩。消毒后,用网目0.258毫米(60目)的筛网过滤海水,进水浸泡2天~3天,排干池水,并重复浸泡、排水2~3次。清塘后,进水深30厘米~50厘米,施肥(晴天时,每隔2天~3天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单位水体用量分别为0.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和0.1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培养基础饵料,使水色呈浅褐色,以利花蛤生长。

  三、蛤苗选择

  蛤苗按发生季节、外表颜色和个体大小分为白苗(壳长0.5厘米)、中苗(壳长1厘米)和大苗(壳长2厘米)。提倡放养大规格蛤苗。蛤苗产地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蛤苗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288的规定。要选择当日采收、含泥沙杂质少的蛤苗,而且每一批蛤苗,应大小均匀,无破损,健壮,活力强。

  四、苗种运输

  当天采收、当天运输、及时放养,遵守“通风、保湿、低温”三原则,防晒、防雨淋。车运时以竹篓装苗,每篓20公斤左右,以不满出篓面为宜。篓与篓之间紧密相靠,上下重叠时,中间隔以木板,防止重压死亡。船运时,舱内放置若干个用竹篾编制成的“通气筒” (高70厘米~80厘米,直径30厘米),苗种围着“通气筒”倒入舱中,以利于空气流通,防止舱底的苗种窒息死亡。

  五、播放蛤苗

  根据苗种规格不同,白苗一般在4月~5月,中苗在12月至翌年2月~3月,大苗在产卵之前(9月中、下旬)播苗。播苗方法建议采用湿播(又叫带水播),以提高播苗的质量与效果。

  六、养成管理

  (一)抓补苗:播苗后要及时检查种苗分布情况,过密的要散开, 过疏或局部发生死亡的应补苗。

  (二)抓移殖:小苗一般撒播的潮区较高,经6个月~7个月养殖后,个体增大,摄食量增加,抗敌害能力增强,应移养到较低潮区,加速生长。夏季烈日暴晒,埕地较高的蛤苗要移殖到潮区较低处。

  (三)抓防灾:易受台风、洪水、酷热以及漂油和其他污染物影响的养殖区,要做好防范和抢救措施。台风来临前要提早收获或移到安全海区养殖。洪水后要及时清理覆盖埕面的泥沙,集拢散蛤减少损失。

  (四)防敌害:养成期间应经常检查,及时清除危害严重的敌害生物。鱼类敌害可用茶籽饼(用量5~8公斤/亩)捣碎泡水,均匀泼洒埕面。蟹、螺等敌害,可用网具或手工采捕清除。

  垦区蓄水养蛤,要严防滤水网破损,可利用夜间灯光诱捕水中的鱼虾蟹等敌害生物或定期排干池水驱赶抓捕敌害生物。杀除浒苔,先将水位降至20厘米~30厘米,再用漂白粉全池泼洒,经6小时~10小时,引入过滤海水冲稀,然后把水排干,经2个~3个潮水反复冲洗,即可。

  (五)繁殖基础饵料:垦区蓄水养蛤,要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晴天时每隔2天~3天施尿素0.5克/立方米~1.0克/立方米,使水色保持浅褐色。若水色变清、饵料不足时,可投喂豆浆作为代用饵料,单位水体用量为1克/立方米 (以干豆重计)。

  (六)专人管理:整个养殖期间,应认真做好生产记录。蛤埕要有专人管理,防止人为践踏和鸭群侵入危害,还应注意及时填平埕面,修补堤坝水闸等,以保障养殖生产安全。

  七、质量安全

  应着重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种质、强化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加强花蛤产品的质量安全措施:

  (一)选用的养殖场地、蛤苗和清池消毒除害用的药物以及肥料等,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的要求;

  (二)养殖埕地和设施使用前应彻底整修消毒,有效控制病源菌的危害;

  (三)蛤苗应采自渔业环境达标的养殖海区,必要时应先检测后采用,以保证蛤苗质量;

  (四)提倡生态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五)防治病害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用药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

  (六)建立养殖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对育苗和养殖水源、养殖水体和投入品作全程监控检测,建立养殖过程的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以确保有关技术措施的准确、到位。

  八、适时收获

  花蛤经1年~2年的养成,长到壳长3厘米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从3月~4月开始,直到9月花蛤繁殖期前结束。收获的花蛤质量应符合NY 5288 的规定。

关于蛤蜊的人工种植技术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海鲜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蛤蜊既味道鲜美,价格又实惠,在市场上非常的畅销。

蛤蜊吃什么

蛤蜊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蛤蜊一般就吃浮游生物、藻类等,

11. 海水花螺养殖

田螺吐粘液是因为它吐的是受精卵,受精卵要吐出后,寄生在鱼类的身上,才可以繁殖。

我们是可以在盆里面倒入适量的冷水,然后就是放入适量的盐,将水的咸度调到和海水相近,将花螺放到里面,而且要注意降温,一定是不要让水的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