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个月孔雀怎么养殖好
一个月的孔雀苗还是不能和大鱼养在一起合缸的。这个是因为其实一个月小孔雀鱼苗根本长不了多大的。如果给他们放在大鱼缸里面,就很可能成为一些成年鱼的食物,特别是在凌晨的时候,这些时候大鱼如果饥饿了就会把小鱼吃掉。如果你的大鱼缸里面水草比较多可能还会保护一些孔雀鱼苗。但是还是不建议一个月的鱼苗合缸。
2. 养孔雀一年有多大
人工饲养的孔雀年产蛋20~35枚,每年3月初到8月上旬为产蛋期。蛋为椭圆形,呈白色、乳黄色或淡褐色,蛋重100~125g,蛋形指数为1.34。雌孔雀开产后,一般隔日产蛋,产蛋时间主要在每天下午5时到天黑前。
发情孔雀22月龄达到性成熟。野生状态下,2月中旬开始繁殖;人工饲养条件下,3月初进入繁殖期。
3. 一个月的孔雀怎么养啊
有些吃的多,营养跟得上就大的快一点!同一窝鱼苗里面,有的鱼抢食比较厉害,就会大得快,小的有些体质比较弱,有不会抢食,就只能捡别人吃剩的。
一般养一段时间就要开始分批了,把大的挑出来,剩下小的就可以吃得多一点,这样才不会出现大鱼吃得过饱,小鱼抢不到食
4. 1个月孔雀怎么养殖好呢
孔雀鱼能养到一个月就容易养活了,但是也要注意,孔雀鱼在幼鱼时容易得针尾,耍勤换水,不要全部换掉,换3分之一就行,还有就昰如果水温底于22度就要用加热棒,孔雀鱼属于热带鱼,温度跳高一点,跳到24一25度这样孔雀鱼幼鱼就易活,不易生病。
5. 几个月的孔雀好养活
人工饲养,喂些易消化的鸟食。
6. 新手养孔雀技术
要有足够孔雀的生存空间,养孔雀一般内设一喷水池,保持环境湿润,设高树木一棵(或仿真树木也行,因为孔雀喜欢在高处睡觉是关键),养6-7只孔雀的地方大概要50㎡,笼高需要两层楼或三层楼高。可穿插养些小鹦鹉,这样子你的孔雀会觉得自己更美,活的更开心的。粮食麦粒跟玉米混合的那种饲料即可。我公司原来养的孔雀就这么养的特别简单,可惜只养了一个夏天,然后就让老板拿去做了标本,可怜的孔雀,长的非常美,毛色鲜亮。
7. 孔雀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孔雀场的选择要求基本同于家鸡,有条件的饲养场最好选择在在树多荫大、地势稍倾斜、半沙半土的半山坡上,环境要僻静。种灌木,植牧草,使活动之地绿草成片,尽量模拟野生环境,以利孔雀的驯化及饲养。孔雀可成对或1雄2-3雌同笼饲养,也可大范围内放养,但需要固定喂食地点。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围成,有防雨、能栖息的栏舍,禽舍一般5×5×5M。运动场宜稍大,用铁丝网或尼龙网(网孔1.5-2.0CM),有树木遮荫。禽舍应座北朝南,地势高,向阳,冬季保温,夏季凉爽。禽舍地面为硬底,上铺细沙,2-2.5M高处安一栖杠。
二 设施的准备:
孔雀的设施与家鸡相似,只是需要解决保温、孵化设备。
三 技术的准备:
孔雀的养殖技术主要靠自己从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电子刊物"孔雀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四 饲料的准备:
孔雀饲料基本与家鸡象似,饲料调配主要是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的配搭。粒料如高粱、玉米、水稻、麻籽、苏籽等混合喂给。动物性饲料是由肉末同蛋混合饲料掺在一起喂给。青绿饲料切碎在动物性饲料中喂或单独饲喂。
五 防疫的准备:
孔雀易患球虫病和白痢病,必须保持圈舍卫生,及早预防,必要时应做鸡新城疫苗预防接种。
六 引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孔雀供种货源,掌握选择孔雀的基本知识, 因选购羽毛光滑整齐,精神活泼,脚有力,趾不弯,食欲好,反应灵敏,眼睛明亮的孔雀。
8. 孔雀如何养
(1)在笼养条件下,幼年孔雀的最佳环境温度为20-259℃。当其低于15℃或高于30℃时,需要保持温度相对增加,从而增加了进料成本。
(2)光对幼小孔雀的生长和性成熟有很大影响。雌性豌豆在长光下具有长期的性成熟。为了节省成本,除了特殊需要外,通常不使用人工增加光线的措施,主要依靠充分利用自然光。
(3)对于大群幼豌豆,它们应按1:3或1:4的比例分为男性和女性。小组工作应在夜间进行,每组不超过30人,并且每个孔雀占据笼子区域。不小于1平方米。在育种的后期阶段,它也可以适当地分组,如成年孔雀。每只孔雀的笼子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
(4)小孔雀的采食量、呼吸量和粪便量相对增加,逐渐进入秋冬季节。为了保暖,将逐步采用封闭式管理,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过度潮湿。空气应循环,湿度应适当。笼子里必须保持新鲜空气和干燥的环境。
(5)孔雀喜欢在阳光下进行沙浴,可以促进雌孔雀卵细胞的发育,提高雄孔雀的性欲。尝试增加孔雀的日光浴,特别是在春天。
以上是关于提高幼小孔雀环境的知识的介绍。年幼的孔雀具有很好的环境温度要求,不应低于15°C或高于30°C,否则会增加其饲养成本。孔雀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光,这对其生长和性成熟有很大影响。将孔雀笼放在清新的空气中,并保持适当的温度,以实现空气流通。
9. 两个多月的孔雀如何养殖与管理
孔雀分为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其中蓝孔雀可以人工饲养食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是野味珍品。目前,孔雀养殖已成为畜禽养殖的新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本期介绍一组孔雀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环境消毒
人工养殖孔雀应确保环境卫生,做好消毒预防。清扫、冲洗、消毒要细致认真,一般先顶棚、后墙壁再地面。从孔雀舍远离门口的一边到靠近门口的一边、先室内后室外逐步进行,不允许留死角或空白。清扫出来的粪便、灰尘要集中处理,冲出的污水,使用过的消毒液要排放到下水道。
第一次消毒,要选择碱性消毒剂,如1%~2%烧碱、10%石灰乳。第二次消毒,选择常规浓度的氯制剂、表面活性剂、酚类消毒剂、氧化剂等用压喷雾器按顺序喷洒,第三次消毒用甲醛熏蒸,熏蒸时要求湿度70%以上,消毒剂量为每立方米体积用福尔马林42毫升加42毫升水,再加入21克高锰酸钾,1~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晾干孔雀舍。各次消毒的间隔应在前一次清洗、消毒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消毒。
发情期管理
孔雀繁殖季节性很强,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产蛋季节。其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每只年产蛋30枚左右,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每天产蛋时间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
孔雀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但也不能超过1:5配比,否则受精率会降低。每一个组合为一个产蛋群,每产蛋群只能一个栏舍饲养。进入产蛋季节,孔雀开始发情,公雀会发出求偶信号,一般都在早上10:00前和下午5:00后。公雀求偶,首先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发情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雌雀没有发情,则没有反应,不理不睬或者避开公雀。如果孔雀受到外界干扰刺激,孔雀也会开屏,并发出叫声,这是因为受到外界干扰刺激,而引起戒备。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做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孵化管理
孔雀蛋每枚重约108克,必须及时收集放冷库保存,5天入孵一次,孵化期为26~28天。在孵化前要做好选蛋、消毒、湿度、温度等调节准备,在孵化时要注意翻蛋、晾蛋。孵化温度为37.5℃,湿度65%~70%。孵化至25天时,胚蛋转入出雏机,温度为37℃,湿度75%,刚出壳雏雀每只重约80克。
选蛋孔雀蛋重约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
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死种蛋表皮上的病毒,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进行。
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8天38.5℃~38.8℃,9~15天38℃~38.5℃,16~21天37.8℃~38.2℃,22~26天(即出壳)
38.5℃~39℃。
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湿度过低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鸟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
65%~70%。
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为90度,第22天停止翻蛋。
晾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为防止内烧应晾蛋,一般孵化18天时每天晾1次。22~26天每一天晾2次,晾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孔雀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待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雏鸟破壳而出。
照蛋第一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任何变化也没有,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照蛋的次数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主要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查出死胎蛋。
人工育雏
雏孔雀由于其体弱而娇嫩,需要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求管理精心细致。育雏前应先彻底消毒笼舍及设备,刚出壳的幼孔雀要加强保温,温度可根据雏鸟的日龄和表现来掌握。一般情况下1~10日龄34℃~30℃,11~20日龄30℃~26℃,21~30日龄26℃~24℃,以后每周降10℃,直至18℃~20℃。一般温度过低,孔雀苗堆在一起,靠近热源;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脱温后一周左右,可让雏孔雀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促进发育。
雏鸟养殖密度为30~50只,雏孔雀出壳后24小时先用0.02%高锰酸钾水饮水,有利于胎粪排出,然后喂料(要求含粗蛋白22.5%以上),并保持料、水不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15日龄内在饲料中加入熟鸡蛋黄、青饲料、黄粉虫、添加剂。平时要仔细观察雏孔雀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饲喂管理
孔雀饲料基本与蛋鸡相似,饲料调配主要以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配搭。粒料如高粱、玉米、水稻、麻籽、苏籽等混合喂给;动物性饲料由肉末同蛋混合饲料掺在一起喂给;青绿饲料切碎在动物性饲料中喂或单独饲喂。
育成期是孔雀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饲料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使其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采用栏舍饲养,并适当喂些新鲜多汁青饲料,此期饲料有颗粒料(如玉米、小麦等)、混合料(如蛋白质饲料及骨粉、钙粉、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青饲料三部分组成。晚间及清晨略给少量谷、粟、玉米等杂粮及青菜;或可略加动物性食物,如昆虫、蛹、鱼、虾等。
疫病防治
孔雀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鸡马立克、鸡白痢、禽痘等,另外也常见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生。为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严格日常卫生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全面清理大消毒,将笼舍中的沙子彻底清除,消毒后铺换新沙。梅雨季节注意防潮,并定期投喂驱虫药,一般半个月至1个月为一疗程。为防治肠炎,可适当喂0.1%高锰酸钾水。
育雏期间,应定期防疫。1~15日龄用青链霉素每只3000单位饮水,3天后用2‰土霉素拌料,交替使用,防止白痢及球虫。一周龄后用1万单位痢特灵防黑头病,20天1次。7~9天用新城疫IV系弱苗和传支H120免疫,14日龄用法氏囊中毒疫苗,21日龄用鸡痘疫苗,35日龄用传喉疫苗。
鸡马立克氏病1日龄时,用马立克氏病二价油佐剂灭活苗对雏舍喷雾或每只颈部皮下注射接种0.2毫升。
禽白痢病2~3日龄,用广谱抗生素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