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参养殖方式有几种
海参苗养殖时更要注意水质,提供稳定的环境。平时要多增氧,解毒。养殖的场地还要放人工海参礁石,用来给它提供好的生活场所,可以保证它更好的进行野生繁殖。
一般30平米的投放300-500头参苗,早上晚上各投一次,注意投放前要先配合饲料用水浸泡15分钟
2. 海参养殖方式有几种品种
在海参行业里并没有所谓的8a、9a的辨别标准。判断海参的好与坏,主要是从海参的生长环境(海里自然生长或者陆地养殖)、海参出产的区域(例如大连参产自北纬39度、日本关东参产自北海道渔场附近)、海参的肉质是否厚实有嚼头、海参生长的年份、海参的标准发制率等等。
而所谓的8a9a标准,一般是某一品牌海参为了区别自身海参品种,而制造的噱头或者内部标准,只是为了好记,而判断不出海参好与坏。
3. 海参养殖需要注意哪些
海参不能在家里养。
海参可以在池塘中养殖。养殖时,要在中潮或者低潮处建立池塘,每亩投放尽量别超过4000只。池塘中可以放置一些海参礁,池塘水位不宜超过2米。平时可以给海参吃藻类植物或者水草。海参也可以底播养殖。养殖前要先改造海洋底部的环境,再将海参苗投入其中养殖。养殖时粗放管理,让它们吃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即可。
一、海参能养殖嘛
海参是一种常见的棘皮动物,在海洋之中就生活着很多海参。部分海参品种能够食用,而且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因此海参的经济价值就比较高,很多人都选择养殖海参。养殖的海参有不同的方式,其中有两种是比较常见的,分别是池塘养殖和底播养殖。两种养殖方式采用的养殖方法是不同的,而且养殖出来的海参质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底播养殖的时候成本比较高,成活率低一些,不过相对来说质量是比较高的。
二、海参怎么养
1、池塘养殖:可以在中潮或者低潮地带建立池塘。池塘养殖需要注意控制密度,一般来说每亩的投放数量控制在4000只左右比较好,不然可能会影响海参的生长状态。池塘中可以放置一些人工海参礁。池塘的水位需要注意,可以控制在2米左右深。还需要为海参提供食物,可以给它们吃人工培育的藻类或者水草。
2、底播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指的是通过对海洋底部的环境进行改造,从而投放海参苗养殖的方式。海参的食物也主要是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由于底播养殖时环境不太容易控制,所以成活率会比较低,不过这种海参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些。
4. 海参和养殖海参的区别
1、观察体型
想要分辨野生和养殖的海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观察它的体型,一般来说,野生海参的体型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外观也比较丑,但人工养殖的海参个头相差不大,外观相对来说比较好看。
2、颜色区别
野生海参和人工养殖的海参在颜色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一般野生海参的颜色会根据生活的环境来决定,颜色有深有浅,而人工养殖海参的体表颜色相差不大,基本上都是褐色。
3、观察背刺
野生海参因为生活在野生的环境中,需要自行寻找食物,以及面对天敌的威胁,所以它的背刺和两侧的刺都十分粗壮,而人工养殖海参的生长环境安全、舒适,其背部和两侧的刺粗细有一定的差异。
5. 海参养殖方式有几种图片
1、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的固定于海底。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的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此种方式目前大面积应用的较少,具备此种养殖环境条件的海区,是海参中间培育的理想方式。
2、室内控温养殖
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对“刺参夏眠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参的夏眠现象是因水温而致,且海参夏眠的水温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降低,即个体越大夏眠水温越低。同时显示,经过夏眠的海参体重明显下降,平均失重为原体重的1/3至1/2,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参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在高温期间,采用控温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始终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从而完全可以避免养育海参夏眠对养殖造成的弊端。
养殖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水温:适宜水温最好保持在10-13度;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3~5cm或更大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50~100头/m2 为宜;投饵:首要的是要保证饵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投饵量以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在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范围内,投饵量调节的主要依据是视刺参对上一次投饵的摄食情况;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观察,观察包括海参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等。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3、围网养殖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因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小岛屿和明暗礁石较多,可以在这些岛屿和礁石之间,加固围网养殖海参。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4、多品种混养
试验混养的品种比较多,有参虾、参鱼、参贝(如扇贝、鲍鱼)、参蜇等混养方式。在混养中,应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的养殖种类,其他的为附属养殖品种。从而决定不同养殖品种的放养数量、规格等,真正达到养殖生物、生态及效益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在混养中,海参作为附属养殖品种,是非常好的环境清道夫。
5、大菱鲆废排水养殖
近几年,大菱鲆养殖在山东半岛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亮点,由于该品种养殖的特点,必须在夏、冬季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证其存活和快速生长,而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海水深井水的养殖模式使大菱鲆的养殖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利用大菱鲆的废排水养殖海参既使废水得到了二次利用,节省了能源,又使废水得到一次净化处理,同时,废排水的水温基本可以使刺参常年保持在比较适宜生长的水环境中,延长了生长时间,缩短了养殖周期。
注意海井水的盐度,不是所有的海井水都适于海参养殖,盐度须在26以上,最好30%0左右。盐度过高或低,也许海参尚可生存却未必可以正常生长。
6、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目前辽宁、山东沿海非常普遍的主要的海参养殖方式。池塘可以依自然的海岸条件,以水泥、石块等筑坝围池,可以在潮间带完全由人工新建池,也可以由养虾池改造建成;水的交换有自然纳潮和动力提水,或二者兼有;养殖池大小不一,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
6. 海参养殖知识
答案是,养活海参的养殖方法是先让海参育苗到海参池里,然后要清理海参池里的杂物,将海参池里消毒,还是苗长成时可以用海,海水和淡水养殖
7. 什么是野生海参什么是养殖海参
从营养价值上看,野生海参和底播海参是可以等同的,但对利用虾池和围堰养殖的海参目前还不能给予肯定。
人工养殖的方法
1、虾池养殖;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2、海上筏式养殖;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3、海底沉笼养殖;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
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
营养元素含量(每100克):能量262cal、水18.9g、蛋白质50.2g、脂肪4.8g、纤维0g、碳水化合物4.5g、维生素A39mg、维生素B10.04mg、维生素B20.13mg、维生素C0mg、维生素E0mg、烟酸1.3mg、纳4967.8mg、钙0mg、铁9mg、胆固醇62mg。
海参简介
8. 海参养殖方式有几种类型
种植方法:适合的生长温度是0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但是它在16~23摄氏度之间的生长状态会达到最好。养殖的土壤,我们一般选择的是肥沃疏松透气并且排水性良好的土质。
9. 海参的养殖技术
目前的海刺参养殖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大棚养殖,第二种叫虾池养殖,这两种养殖方式所出产的海刺参品质较差,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在海中生长的特点和习性。第三种叫围堰养殖,即在较浅的海域用水泥等围起一片海域,把参苗投入到其中养殖。第四种养殖方式叫做底播增殖,即在自然海域中投入参苗,让其自然生长。
相比较而言,底播增殖的方式最接近野生海参的生长习性,但这种方式也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采用大棚、虾池及围堰养殖的刺参,由于可以大量添加生长素、抗生素等添加剂,海参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很高,仅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便可上市;而底播增殖的刺参却需要至少三年的生长周期,且面临因海参苗投放密度高做造成的死亡率较高问题,仅此一项的成本就大幅增加。因此,现在采用此种方式来养殖刺参的企业并不多。而真正采用底播增殖方式培育出的刺参,其售价基本都高于普通养殖刺参50%以上。
10. 野生海参养殖海参的区别
野生海参的营养要远远优于养殖海参。海参养殖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虾池或圈海养殖的海参,二是人工育苗,放回大海任其自己长成的海参,即底播海参,从海参成长过程看,可视为野生海参。
下面介绍野生海参和养殖海参的区别:
生长环境的区别
野生海参:生长于深海区域,没有污染,由于天然的环境的因素,海参没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为食。野生海参的捕捞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生长年限不够的海参一般不予捕捞,这也是为什么野生海参肉质肥厚、口感韧度好,营养价值高的原因。
养殖海参:围堰或是虾池水位很浅,光照充足,海参生长很快,池养海参一般两年就可以长成了,有的甚至6个月就已经长成了,营养积累低。尤其注意的是在养殖过程中,一些海参养殖户为防治病虫害,在养殖海参的水池内加入抗生素;为促进海参快速生长,在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等,导致成年海参体内药物残留,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池养的海参一般生活在20摄氏度水温,1.5米的水深环境下,池温极易升高,而且海参是人工投料进食。使得海参的生长速度快速,个头大,但是海参的品质和安全性却令人担忧。
形体特征的区别
海参的形体。野生的海参由于野外生长,海水深,水温低,日照少,没有固定的饵料,生长慢,多生长为三五年,外观颜色呈棕(或黑)褐色,呈棒槌形,4—6排刺,肉质厚实有弹性,筋宽厚饱满,沉积的营养物质丰富,其中胶原蛋白含量高,组织密实;而圈养的海参,需要定时定量的喂养饵料,生长快,大多一两年就可以长成,体形颜色大多鲜艳,呈黄绿色,皮质薄,胶原蛋白含量低,组织稀疏。
海参底足:底播野生海刺参一般生长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域,通过底足行动来寻找食物,所以底足长得短而粗壮;而圈养的海参因为长期使用养殖人员投放的饵料不需要移动,且生活在浅水区域,底足的行动作用下降,吸附力差,变得细长。
海参肉质:野生海参因为生长水域深(15到20米),水温低,日照少,生长慢,肉质厚实有弹性,筋宽厚饱满,沉积的营养物质丰富;而圈养的海参生长的快,肉质松软不紧实(这一点很像三个月出栏的生猪)
海参口感:野生刺参非常耐煮,即使煮的时间稍长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煮制后的海参参体有弹性,刺透亮,肉质筋道,有咬头,口感好;圈养刺参不耐煮,煮的时间稍长就发馕,肉质缺乏韧性,口感不好。另外,野生的海参口感劲道,无涩味,切口细腻、整齐、均匀,无异味(药物味道和腥臭味)
海参生长年限:野生海刺参一般生长3年以上才达到捕捞标准,时间越久营养沉积越多,滋补价值越大;而圈养海参温度适宜饵料丰富,生长速度快,一般达到商品规格5-8头就可出售,滋补作用相对差。医学界公认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以产自渤海海域的海参品质最佳。
另外,野生的海参口感劲道,无涩味,切口细腻、整齐、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