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ph值调法(水产ph值多少合适)

养殖吧 2022-12-03 23:32 编辑:admin 301阅读

1. 水产ph值多少合适

 如果工厂水产井水PH值特别高,那么必须采取化学的方法对井水进行降低酸度,例如可以加入碳酸氢钠等碱性材料,对井水进行酸度的降低,达到合格的PH值以后才可以正常使用

2. 水产ph值多少合适喂鱼

不可以。

最多一个月放一次。维生素c放多了鱼会死。虽然维生素C不会对鱼儿直接造成毒害,但它会改变水体的酸碱度,这会引起水质波动,一旦波动较大就会危害鱼儿的生存了。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给鱼儿投放维生素C,只要保证食物中含有少量维C就可以了,它对这种营养的需求不是很大,最多一个月放一次。

3. 淡水鱼的ph值的要求

广泛的说,淡水鱼就是指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世界上已知的鱼类有26000多种,而淡水鱼就有8600多种,在中国,已知的就有1000多种。淡水鱼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以按照水中盐分浓度分为初级,次级,周缘性淡水鱼三种;根据中国淡水鱼分类则可分为软体鱼类,低等鱼类,软骨硬鳞鱼类,硬骨鱼类,和真骨鱼类。真骨鱼类是我国现在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4. 水产养殖ph值在多少合适

一般来说高产池塘pH在6.8-8.5都是正常。水质偏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定期用生石灰调水,15天左右一次,少量多次;

5. 水产养殖PH值

一、水体pH值的作用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养殖生产。1.养殖生物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5~9,而最适宜的范围为弱碱性,即pH值在7~8.5之间,某些种类为中性附近即pH值为7左右,如鲑科鱼类。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10,低限为4~5会直接造成养殖水生物的死亡。

pH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当超出最适范围时也会影响鱼类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到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例如,养鱼的实践证明鱼在酸性(pH值低于5.5)条件下,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2.pH值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例如在低pH值下,Fe+2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协力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

6. 养淡水鱼的ph最佳值是多少

不能。

鱼缸未够大。

桂花鱼又名季花鱼,学名鳜鱼。是喜弱碱性PH值约为7.2-8的优质水的。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略有水流,溶氧量高,尤其是要有可躲避的石洞或沉木。因与泰国虎同科,可参考泰国虎的喂养方法。

在我们当地,夏天高气压缺氧条件下,可见到水库湖泊里有死鳜鱼,钓鱼时常用活饵如泥鳅、小活鱼活虾黑蚯蚓可钓起,足以证明此鱼食性为追食型的肉食性鱼类。

顺便告诉楼主,我也养过多条钓起来的野生鳜鱼,放大水泥池里最长时间养过一个月,因此,我认为鳜鱼需要大水域空间,而不是鱼缸可以养得活的。

7. 水产ph值是什么意思

(1)试苗放养前一天,必须先进行试苗。方法:从育苗场拿回来的虾苗先滤去育苗水,再将池水和虾苗放入试苗盆中,至少经过24小时以上的观察,未出现死苗现象,则说明可以放苗,如果出现死苗现象,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放苗。

(2)做好温差调节。虾苗运到虾塘后,立即将苗袋放在池中浸泡30分钟左右,目的是使虾袋感温,调节袋内水温。当袋内水温与池塘的水温基本一致时可以放苗。

(3)盐度调节:对虾淡化培育出来的虾苗,其盐度一般均在2‰左右,甚至更高一些。但当盐度降低时,试苗和虾苗放养后成活率均不高,此时池塘应用小竹竿,尼龙套膜等围成一个小区,里面放置水产养殖用盐,使其盐度达到2‰左右,并在小区内继续淡化2-5天,这样做可以提高低盐度池塘中的虾苗放养成活率。

2水质测定

对虾虾苗放养时对水质要求较高,指标要求如下①PH值:要求7.8-9范围内比较适宜;②透明度:虾苗放养时透明度最好控制在30-40厘米;③溶解氧:要求达到4mg/L以上;④氨氮:应控制在0.3mg/L以下;⑤亚硝酸盐:应控制在0.2mg/L以下;⑥硫化氢:应控制在0.01mg/L以下;⑦水色:理想水色是油绿色或茶褐色。

8. 海水鱼的ph值多少合适

海水的pH值约为8.1,其值变化很小,因此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海水的弱碱性有利于海洋生物利用 CaCO3组成介壳;海水的 CO2含量足以满足海洋生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因此海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一般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与其在大气中的分压成正比,但CO2是个例外。CO2与水有反应,因此提高了它在海水中的浓度。CO2在生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大部分地区的海水表层是不饱和的,深层水由于下沉有机物的分解含有较多的CO2。赤道海域环流和美洲大陆西岸上升流把CO2带入表层水。

海水从大气中吸收CO2的能力很大,而且最初它所能吸收的CO2是现金的几倍。要准确估计海水吸收CO2的能力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整个体系处于动态之中。CO2与水生成碳酸,碳酸离解得到碳酸氢根和碳酸根,这是海水中溶解碳的主要化学形式。CO2浓度随深度增加,因为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而在呼吸中放出CO2,另一个原因是CO2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天然的碳有三种同位素:C,C和C。其中C是放射性同位素。大气中的C有两种来源,一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N2发生核反应产生的;另一种是由于核爆炸产生的。C进入海洋后,随着海水的运动减低浓度,因此可以用来研究CO2的气体交换速率和水团的年龄等。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约为2.2mmol/kg。CO2的各种形式随pH的变化而变化。海水的pH值等于8.1,以HCO3形式为主;其次是CO3;而CO2+H2 CO3含量很低。在CO2+H2 CO3中则是以溶解CO2为主,H2 CO3更少。常常把CO2+H2 CO3称为“游离CO2”,写为CCO2(T)。

一、pH标度

1909年Sorensen首次提出了pH标度,定义为

pHs=-log CH+

这里是使用H+的浓度标度的,在1924年离子活度概念提出后,他又提出一个用活度标度的定义:

pHa=-loga H+

这两种标度之间差一个常数,25°C时,pHa=pHs+0.027。

二、pH实用标度

但是,实际上单独离子的活度无法测定,为了得到一个确定的值,需要确定一个实用标准,即根据现有的pH标准液(pHs)对比未知溶液的pH

pH= pHs +(E-Es)F/2.303RT

这里的pHs标准一般采用0.05mol/dm苯二甲酸氢钾的水溶液在25°C时pH值,即4.00。

三、影响海水pH的因素

大洋水的pH变化主要是由CO2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

海水的pH一般在7.5~8.2的范围变化,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温度、压力、盐度一定的情况下,海水的pH主要取决于H2CO3各种离解形式的比值。海水缓冲能力最大的时候pH应当等于碳酸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反过来,当海水pH值测定后也可以推算出碳酸的浓度。当盐度和总CO2一定时,由于碳酸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随温度、压力变化,所以海水的pH值也随之变化。计算出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碳酸第一、第二级离解常数值,就可以计算出pH。在实验室测定海水的pH时,如果温度、压力与现场海水不同,则需要进行校正。

温度校正可用下式

pHt1(现场)=pHt1(测定)+0.0113(t2-t1)

由于深度改变引起的压力校正可以通过查表得到。

9. 水产正常ph值是多少

水产养殖对水体比较关注的指标基本上有这几个:PH,DO(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水温,盐度。还有个别的会关注一下总碱度和硫化氢。

PH: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在中性或者弱碱性的水环境下比较适合生存,比如在ph7.5-8.2之间。淡水鱼类对ph的适应范围能更广一下,在ph6.5-9.0之间都可以。说句题外话,在观赏鱼养殖中,有专门玩草缸的爱好者,这种草缸的水环境要求是弱酸性。

溶解氧:有耐低氧的品种和不耐低氧的品种,但总体来说DO大于5mg/L比较好,当然,溶解氧过高,会使鱼类得气泡病。

氨氮:基本都要求低于0.2mg/L,高了会使养殖品种中毒。

亚硝酸盐:一般会要求低于0.1mg/L,高了的话会向氨氮转化,间接导致水产动物中毒。

总碱度:我只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了解到这个指标,要求在80-120mg/L。

硫化氢:基本也是要求低于0.1mg/L。

水温: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大菱鲆属于冷水性鱼类,水温在12-18度比较合适,海参在10-16度比较合适,水温高于20度就会进行夏眠。南美白对虾喜欢高水温,在22度以上生长速度比较快。

盐度:同水温一样,不同品种对盐度要求也不一样。淡水养殖品种就不说了,海水养殖品种有广盐性和狭盐性的区分,广盐性的品种在不同盐度下都可以生存,比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而狭盐性品种只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才可以生存,比如海参等,而且水体的盐度不易短时间内变化太快。

10. 水产ph值多少合适钓鱼

鱼池调水就是在生产条件下,以尽量贴近自然的方法,建立适于养殖目标的养殖水体环境。也就是,把养殖水体中生物平衡、物质平衡调整到满足或者促进养殖目标的水平。

鱼塘⽔质怎么调节

  ⼀、选好⽔源定⽔质

  池塘应选在⽔源充⾜、⽔质清新、⽔温适宜、排灌⽅便、⽆⼯(农)业和⽣活污染的地⽅。有条件的地⽅,可设蓄⽔池对⼊池新⽔过滤消毒,以杀灭⽔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物,⼀般可⽤25~30克/⽴⽅⽶⽣⽯灰或1克/⽴⽅⽶漂⽩粉全池泼洒;需杀灭⾍害时,还可⽤0.5克/⽴⽅⽶90%的晶体敌百⾍全池泼洒。

  ⼆、加⽔、换⽔调⽔质

  夏季⽔温⾼,⽔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污染,故应加强⽔质调节。⼀般每7~10天加注新鲜⽔1次,每次加⽔量为20~30厘⽶;每15~20天换⽔1次,可采⽤边注边排的⽅法,最好将排底层⽔排出,每次换⽔量为原池⽔的20%~30%。要求新加、换⽔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温与池⽔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具体加、换⽔应视池⽔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最⾼⽔位。

  三、搅动底泥改⽔质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积不少于鱼池⾯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压低天⽓时不宜搅动。搅动底泥的作⽤是:使池⽔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物的⽣长繁殖,改良浮游⽣物组成。主要⽅法有:

  ⼀是选择晴天上午,⽤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是⽤⽔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灰⽔同时进⾏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四、增加溶氧优⽔质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中溶氧,为鱼类⽣长创造

优良的⽔质环境。⼀般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天⽓时半夜开,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每次开机2⼩时左右。⽆机械增氧设备的鱼塘,亦可选⽤增氧剂等药物进⾏增氧。

  五、使⽤⽣⽯灰调节PH值

  养殖⽔体的PH值是影响养殖鱼类摄⾷、⽣长的重要因⼦之⼀,保持PH值的稳定是保证稳

产、⾼产的重要⼿段。对PH值较低的养殖鱼塘,⼀般每半个⽉泼洒1次⽣⽯灰,⽤量为15~20公⽄⁄亩,⽅法是将⽣⽯灰加⽔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晴天上午使⽤。泼洒⽣⽯灰可起到杀菌、消毒和改善⽔质的作⽤。通常情况下,鱼类养殖池⽔的PH值应保持在7.0~8.5之间。

  六、使⽤⽣物制剂改良⽔质

  当⽔源⽔质较差或注⽔不便时,可使⽤活⽔宝、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底净宝等⽣物制剂,以增加溶氧,降低⽔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病菌

⽣长,改良⽔质和底质,增强免疫⼒,促进鱼类健康⽣长。⽣物制剂在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过程中需消耗⽔中的溶氧,故通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使⽤时应开启增氧设备或使⽤。

  七、科学投饵稳定⽔质

  夏季是鱼类快速⽣长的季节,饲料投喂量较多,对⽔质影响很⼤,为了稳定⽔质,应把握科学投喂原则,以免造成⽔质污染。投饵量应根据天⽓、⽔质及鱼类摄⾷等情况综合确定。天⽓晴好,⽔质清新,鱼类摄⾷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配合饲料以投下半⼩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吃完为宜。

  ⼀般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及下午2:00~3:00各投喂1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饵料要选择配⽅合理、营养全⾯、安全⽆害、粒径应与养殖鱼类的个体⼤⼩相匹配,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以降低养殖成本,促进鱼类健康快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