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类养殖前水处理
杀菌水不可以养着鱼时倒入。 1、鱼用杀菌水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杀灭剂,对观赏鱼类有害的细菌、霉菌、真菌以及病菌具有迅速的杀灭作用。 2、可以用杀菌水倒入一小段时间后,才放鱼。也可以提前一天用杀菌水,第二天才放鱼。 杀菌水顾名思义是杀灭细菌的,同时也是能够杀灭硝化细菌的,但是视情况而定,在鱼缸中加入杀菌水,直接作用于水中的细菌(硝化细菌大多不在水中游离存在),所以对硝化细菌来讲也不是很大的威胁。每周添加的这个规定,也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换水的量大的话,适当的补充硝化 细菌还是正常的,杀菌水的添加就要看鱼儿是不是有病了。
2. 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
自制鱼缸水循环的方法有两种:
1、氧循环系统,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玩成,利用动植物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或是使用气泵增氧;
2、氮循环系统,需由有机物、氨、硝化、硝酸盐等组成,也可以加入植物介入,不过是直接吸收。
3. 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可以同时使用。
氨氮去除剂作用机理是低分子量无机化合物通过作用,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快速反应,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该产品应用过程简单,可直接投入原工厂废水处理装置,操作方便,直接或间接解决了污染物难处理的问题。氨氮去除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常用的无机和有机絮凝剂或助凝剂结合使用。
硫代硫酸钠在水处理中,可以用作饮用水和废水的脱氯剂、杀菌剂,经常用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硫代硫酸钠因其在水质改良中的低价、高效、无污染,在水产养殖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杀菌、解毒、改善水质的作用。
4. 养鱼前水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水源。进水前测一下几个指标,包括pH(最好在7.5-8.5范围内,太低太高都可能是严重污染的水)、盐度(与池塘盐度一致)、硬度(50dh以上)等,总碱度由于波动太大,检测意义不大(但肥水之后检测就非常重要了,一般60-120较好)。
其次,建议要适当抽多点水(1.2~1.5m以上,消毒后要抽排掉20~30公分的底水)。进水并没有特别明显固定的时间段,不过最好在白天进行,尽量用大寸泵抽水(6寸以上)。由于进水后要经过消毒,现在养殖常用的漂白粉,静置两三天后会絮凝沉积,所以最好通过底排污系统或抽水系统,抽排掉底层水20-30公分(尤其是放苗适应后会沉底,这层底水如果不排掉,不利于苗种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导致死亡),而我们最适合放苗的水深为0.8-1.2m,所以,要保证排掉20-30公分水后仍然保持有0.8-1.2m的水深,需保证前期进够一定量的水。
养殖中后期加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水的时候对水源要求更高,需要考虑整个养殖区域,包括上下游是否有人排水污染,防止交叉感染;阴雨天气,东风,闷热,大潮期(一般农历初一、十五)以及虾苗蜕壳期都不适合加水;加水不能一次性加太多,以防引起应激,可以1-3公分/天的频率增加加水量,如果水质恶化,需要换掉至少50%的水,也需要分几次逐渐增加,可以第一次换掉5公分,然后按3-10公分每天的增加幅度增加换水量。
进到池子里的水要注意消毒,改底,补菌(一般使用EM菌),同时适当补充氨基酸保菌保藻;有条件的可在刚开始进水的前3天晚上22:30-23:00补钙以防应激性蜕壳。
养殖过程中进水是很好的选择,一,加入新鲜的水源,池塘水质活力更好,不易老化,起到稳水的作用,尤其是高温天气;二,加水同时也在增氧,对虾活力更好,免疫力更强。
加水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外源水是否干净,有害藻类是否多;二,自己池塘的水质是否适合加水,比如蓝藻甲藻较多,越加水,有害藻繁殖越快;三,虾的情况和天气是否适合加水,翻风期、用药期、蜕壳期、发病恢复期等,不宜加水,避免因加入未消毒的水源带来风险;四,加水应该注意不要一次加太多,以免引起池塘水质变化。水源富营养化的谨慎加水或晚上少量加入,避免造成池塘水浓或有有害藻类起来;五,加水之后,注意补充钙镁和水质的消毒处理。之后观察虾的变化(体色、活力、吃料情况),以相应的做出反应,是停止加水还是间隔几天再加水。
养殖前期加水一般是加经过消毒处理的淡水(前期加淡水虾长速快),且在对虾大量蜕壳期不加水。其次,养殖中后期加水多为加经消毒处理的咸水,有助于对虾硬壳结肉。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位逐渐加深,以满足对虾对空间分布的需求。
加强水质调控,是夺取池鱼优质、高产的必要保证。而给鱼池加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加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酌情加水。加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10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清晨加水。给鱼池加水,最好选择在清晨进行。因为夜间无光照,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类生物的呼吸还须耗氧,到清晨3~5时会降到最低值。所以,选择清晨给鱼池注入新水,增氧效果最明显。鱼池白天一般不宜加水,因为白天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水中溶氧充足,此时注水不但不能增氧,反而会使水中溶氧逸出。
加注活水。注入鱼池的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且温差不宜过大,一般鱼苗池温差不超过2℃,鱼种池温差不超过5℃。抽水时应抽取水源上层水,一般将抽水管插入水面下30厘米左右,这样的浅层水有机质含量低、溶氧含量高、水温与池水温度相近,注入池塘后会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加注方法要得当。加水前应排出池塘底层部分原池水,然后注入新水,并且进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鱼池。加水时应将注入的新水沿着池水的上层水平线冲入,这样可促使上层水搅动,超到增氧的作用。切忌让水流从高处落下,以防池底沉积物、腐殖质泛起污染水质。
适量加水。加水量过少达不到加水的目的,加水量过多易使水中浮游生物密度降低,从而影响鱼类摄食与生长。一般每次加水深度以20厘米~30厘米为宜。当池中发生缺氧,或池水恶化时应放出1/2~1/3的原池水,再加注新水。
补肥培水。池塘注入新水后,往往水质肥度减弱,水体颜色变淡,所以应及时适当补施化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使池水的透明度达到30厘米左右,确保鱼类在丰富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5. 水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甲鱼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被视为名贵的滋补品,而且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药,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和破结软坚与消淤等功效。据民间传说,鳖血还能治疗贫血病,肺病、心脏病、气喘、神经衰弱等。
进入90年代,我国掀起一股“甲鱼养殖热”,并不断升温,其销售价格之高令人咋舌,但至1997年至现在“甲鱼热”骤然降温,跌入低谷。其主要原因受外来甲鱼入进、走私甲鱼的冲击和国内超速发展,存量饱溢。
目前市场价值与价值基本同步,符合价值规模,加之目前甲鱼的市场价值以被消费者认可,只要养殖条件具备、真正掌握了养殖技术提高成活率,并能妥善搞好经营管理,积极推行配套养殖,大力开发甲鱼深加工产品。养殖甲鱼仍有较好市场。
甲鱼营养丰富,口感鲜嫩,养殖甲鱼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细心和耐心,本次给大家介绍如何养殖甲鱼,快来看看吧。
1、选择环境安静,无噪音,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无污染的地方建造甲鱼池。
2、苗种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采用天然饵料,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玉米粉等。
3、将饲料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鳖虽然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
4、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以改善水质,成鳖池要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5、每天早晚两次巡塘,检查防逃设施和敌害情况,了解鳖吃食和水质情况。
6. 养鱼之前水如何处理
1、消毒:新鱼缸养鱼前要先消毒。消毒的方法很简单,一般用的药物是高锰酸钾,但也可以用二氧化氯,将其兑成溶氧后,浸泡鱼缸的内壁就可以了。浸泡的时间不用太长,高锰酸钾可以浸泡1-2个小时左右。
2、培菌:养鱼前一定要养好水,而养水最重要的就是培菌。培菌主要是培养硝化细菌,这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它可以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从而更好地维持水质,对鱼儿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培菌需要倒硝化细菌液,同时还要关灯爆氧加速繁殖。
3、试水:为了确保鱼缸里的水已经养好了,需要放几条鱼试试水。试水的鱼通常要选择皮实一点的,这样更能确定是不是水有问题。如果饲养半个月左右没有问题,就可以放别的鱼了,如果生病的话,则需要重新翻缸。
7. 鱼的过水处理
1、要水。
在鱼店里买鱼后,先让鱼店老板给个大袋子,多装些原来鱼缸内的水,以下称为混养缸的水。要尽可能的要大袋混养缸水或几袋混养缸水,因为回去后过水量要的比较大。
2、找空缸。
回家后先准备好一个过水用的空鱼缸或空脸盆之类都可以,做好开始过水准备。
3、第一次过水。
把袋子里的混养缸原水加入到空鱼缸中,比例为1:5,就是袋内原来的水和清水的比例1:5。然后放入新鱼,观察鱼的反映,有无异常行为,无异常就放置5分钟左右。
4、第二次过水。
再把过水的鱼缸中的水倒掉1/5,再添加袋子混养缸中的水补充到鱼缸中,比例是倒掉多少补充多少,这里是再补充1/5的比例的袋装混养缸水。然后观察鱼的反映,有无异常,无异常就再放置5分钟左右。
5、三次过水。
把鱼缸中的水再倒掉1/3,再把袋里的混养缸中的水补充到新鱼缸中,倒掉多少还是补充多少混养缸水,这里是补充1/3水量。再观察鱼的反映,有无异常,无异常就再放置5分钟左右。
6、第四次过水。
把鱼缸中的水倒掉1/2,再添加袋中混养缸的水,补充到新鱼缸中倒掉的比例,倒掉多少补充多少,这里为1/2水量,再次放置观察鱼5分钟左右,看是否鱼儿是否正常表现。
7、放鱼。
经过上面4次的过水后,观察新鱼在鱼缸中是否游的很快活,有无异常表现,把没有异常的新鱼捞到以后准备养的大鱼缸中加入大家庭,整个过程完成过水。
8. 水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底部平坦,淤泥厚度25厘米左右,水深1.8~2.5米。
2、水源要求: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要良好、无污染,符合养鱼用水标准,pH值7~8.5,溶氧5毫克/升以上。
3、防逃设施: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墙高40厘米,墙顶向内走檐10厘米,内壁光滑,以防止甲鱼逃走和敌害侵入。
4、搭建晒台:池塘每200平方米用水泥板或木板在池塘中搭建甲鱼休息、晒背的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15~25厘米,倾斜的一侧延伸至水面下20~30厘米。
苗种放养
1、清塘消毒:甲鱼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75~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后7天注水50厘米,施用经发酵的有机肥料,对池塘水进行培肥。
2、放养时间:甲鱼种苗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放养为好。鱼种在冬季放养为好,最迟也要在立春前结束放养。
3、种苗选择:甲鱼种苗要选择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个体,要求规格整齐、均匀,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每只个体重200~250克为佳。
4、鱼种规格:鲢、鳙鱼放养规格为每尾150~300克左右,鲤、鲫鱼为30~60克左右,放养时用4%食盐水进行浸浴消毒。
5、放养密度:甲鱼种苗放养量为每亩250~300只左右,鲢、鳙鱼为每亩200~250尾左右,鲤、鲫鱼为每亩150~200尾左右。
饲养管理
1、饵料制作:甲鱼饲料以动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为辅。鲜活饵料有小杂鱼、动物内脏和下脚料,青饲料有鲜嫩水草和瓜果、蔬菜茎叶,还可用小麦麸皮、玉米粉、豆渣等混合加工后投喂。
2、饵料投喂:甲鱼在水温上升到18℃左右时开始摄食,这时投喂少量饵料进行驯化,使甲鱼提早开食。新鲜动物饵料日投喂量为甲鱼总重量的10~20%,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则为总重量的5%。
3、投喂方法:甲鱼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四看”,投饲一般选择在池塘通风向阳的两侧固定食场进行,这样利于观察甲鱼和鱼类的摄食、生长和活动情况,便于调整投喂量。
4、水位管理:甲鱼放养初期保持水位80~100厘米,随着水温的升高和个体的增长逐步加高水位。春秋季每半月加注1次新水,夏季每周加注1次新水,夏季和初秋高温季节要提高水位。
5、水质管理:每立方米定期泼洒15~20克的生石灰或2克的漂白粉,保证水中的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5之间,氨氮不超过5毫克/升,必要时配置增氧机。
6、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晚2次巡塘,观察甲鱼和鱼类的活动、吃食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数量。及时清除池塘内的残渣残饵,确保水质清新。
扩展资料:
疾病防治
1、水霉病:肉眼可见甲鱼四肢、颈部、尾部等处出现水霉,生长缓慢。发病后可用鱼康宁或用万分之四小苏打和万分之四食盐合剂全池泼酒,效果很好。
2、脖肿病:甲鱼脖颈部明显肿大,□鼻出血,腹甲部呈贫血状。发病时可以用“富氯”消毒池水,然后再用“鳖健康”治疗。
3、红脖病:定期用生石灰水消毒,保持池水卫生,在饲料中添加0.5‰的“鳖健康”。初期发病的甲鱼每千克可注射青霉素、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于甲鱼腹腔,1~2次即可。
4、肠炎病:患病甲鱼排泄物有异味,消化不畅,行动迟缓。防治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1%大蒜汁、洋葱,每7天为一个疗程。
5、出血病:甲鱼腹甲出现血斑,肠道和呼吸器官出血,肾脏,肝脏亦出现病变。防治方法是迅速隔离病甲鱼,用“鳖健康”、磺胺或抗生素治疗。
6、腐皮病:除对池水全部用“富氯”、“鳖健康”进行消毒外,将病甲迅速隔离,每天用l00微升磺胺类药物溶液浸洗2~5分钟,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可以痊愈。
9. 水产养殖水处理方法
2020养殖场污水排放标准是:
①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下列水域,执行一级标准:
淡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取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海水水域: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②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下列水域,执行二级标准:
海水水域: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淡水水域: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③当水产养殖废水排入①和②以外的水域时,水质必须符合待排入水域的质量要求。
10. 准备养鱼前期水怎么处理
新的鱼缸一般养水5-6天才可以放鱼。在养水前首先要杀菌消毒,然后向鱼缸内注满水,晾晒2-3天,因为大部分水中都含有氯气,晾晒可以消除氯气。再给水体充氧1-2天,最后建立硝化系统,放入适量的硝化菌药水,等水清澈后就可以放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