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怎么长出来的(竹荪蛋长在什么地方?)

养殖吧 2023-04-23 16:35 编辑:admin 82阅读

一、竹荪蛋长在什么地方?

长在阴冷潮湿的地方,前提是必须有孢子才能长出来。

二、竹荪种植全过程?

1. 场地整理:选向阳、通风、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耕地。整地做畦床,宽1m,高30cm,长度不定;畦距50cm,畦面铺10cm以上的肥土,整平。然后在畦面喷5%甲醛溶液密闭12小时。播种前,取畦面上5cm厚熟肥土堆放一旁,作覆土用,再用0.3%敌敌畏溶液或石灰水喷洒畦床。场地四周设遮阳棚,光照强度要求“四阴六阳”。

2. 培养料配制:配方为玉米芯48%,玉米秆30%,杂木片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或杂木片68%,黄豆秆30%,石膏粉1%,糖1%。使用前玉米芯应粉碎成2cm的碎块,玉米秆或黄豆秆切成3cm长的碎段;杂木用机械切片。先将原料晒干,再装入袋中置清水中浸泡5天,也可用0.5%石灰水浸泡2天,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即可使用。每平方米用料20kg,含水量65%左右。

3. 栽培季节:一年可栽培两次:春栽在5月初播种,8月可以采收;秋栽在9月播种,翌年夏季采收。

4. 播种:用层播法铺料播种。先在床面铺料5cm厚,用点播或撒播法播种,上面再铺10cm厚培养料,稍加压实后,再播一层菌种;上面再铺5cm厚培养料,压实后,盖树叶残渣,即可覆土。畦四周覆土5cm,畦表覆土2cm,加盖薄膜,保温保湿。每平方米用种8瓶,种块不能太碎,以蚕豆粒大小为宜。

5. 畦床管理:

①发菌期:播种后,盖好薄膜,温度保持在25℃左右,每天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一月内不喷水。

②现蕾期:30天后待白色绒毛菌丝长满畦面时,覆盖1cm消过毒的熟肥土,然后撒一层树叶或松针。菌丝扭结成菌蕾时,每天向畦面喷水,保持空气湿度80%,温度25℃。

③出菇期:40天后子实体相继形成,温度宜控制在28%,湿度保持在90%,喷水时间应在早晨7点以前,一般每天通风一次,温度高时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

6. 越冬管理:竹荪播种一次可采收两年以上,但在北方,竹荪越冬是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霜降前后,土壤开始冻结前,用杂草、树叶等将畦床盖好,厚度以15cm左右为宜。覆土前浇灌封冻水,使畦床和畦旁沟内灌足水。翌年春季土壤开始解冻时,分两次揭开覆盖物,每次隔7天,然后进入正常出菇管理。

三、竹子移栽几年能出竹荪?

第二年就有笋,但很小。年限越长笋越粗大。

四、竹荪长在竹林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竹荪长在竹林里面很像白蛇皮。竹荪长得很像网状的干的白蛇皮,在顶部还有一个深绿色的菌帽,而这些网状物包裹的则是一根雪白的圆柱形的菌柄,非常的粗壮。有些人也把它形容成为“雪裙仙子”、“真菌之花”,这样的赞誉确实很贴切,因为确实很像。

五、竹荪的种植方法及种子?

竹荪的种植方法

1、种植条件

竹荪种植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由于现在竹荪的种植有好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种植的条件也就会存在稍微的区别,首先我们就选择好种植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并且背风有一定坡度的地方进行种植,温度和湿度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竹荪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种植方法

现在种植竹荪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压块种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内箱栽。压块种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将竹荪菌压成块状,然后放进土中进行栽种,这样栽种的竹荪就比较集中,生长的周期也比较短。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养料进行栽种,这样出菌的面积比价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长的周期偏长,最后就是室内箱栽,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后倒入养料,再进行接种,这样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荪的质量。

3、养料配制

养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麸皮,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总共占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二的原则进行加水,然后搅拌均匀,要注意的就是每隔三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搅拌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进行装料,等养料配置好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将装好的养料进行高温或高压消毒杀菌,即可等待接种。

4、接种管理

首先我们就是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我们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八厘米、株间距六厘米左右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5、出菌管理

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较为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较好,以及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六、竹荪蛋怎么养成竹荪?

竹荪孢子体生长成熟后就开始稀溶成稀糊状,被苍蝇等昆虫带走,或被雨水冲洗落到适合竹荪生长的培养料上,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

初期孢子萌发长出的是单核菌丝体。单核菌丝体在培养料上分解、吸收营养,进行营养生长,营养菌丝体长到一定程度,进行质配,由单核菌丝体长成双核菌丝体,并由双核菌丝体逐步形成菌索。营养菌丝体生长达到成熟时,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向繁殖生长。首先表现在菌索前端膨大,产生子实体原基,也就是初期菌蕾。初期原基如米粒大小、白色。

原基通过菌索得到营养,不断生长发育,经过2~3个月的生长,就可达到鸡蛋大小的竹荪蛋。成熟的竹荪蛋顶端凸起,呈桃形。再经过5~7天的生长,在外界空气湿度较大时,一般均在早晨,从菌蕾凸起的部分裂开,首先是菌帽长出菌蕾,然后是菌柄伸长。

七、种植竹荪不会长是什么原因?

1.选场不当,土质不适,腐殖质含量低,通气性不好,排水不良,朝向欠佳等;

2.培养料选择不妥,使用霉烂、杂菌滋生的农作物下脚料。刚砍下的毛竹片、竹叶、杂木枝条等材料,最好晒干后有个贮存后熟阶段。

3.培养料没有设透过水,竹荪菌丝生长阶段水分控制不当;遇涝季未及时覆盖塑料膜防雨,使土壤含水量超过30%,造成畦内积水,通气不良。

4.菌丝生长期遇连续高温干旱,或雨后转晴,未及时掀去塑料薄膜,使地温过高;

5.填料放得太深,覆土过厚,造成通气及排水不良。

6.菌丝越冬春过程士壤积水、冰冻。

7.螨类、白蚁、跳虫、蛞蝓等的竹荪病虫害。

8.用了老化或染杂菌的竹荪菌种

八、竹笙是什么来的?

竹子的根部发出的嫩芽。

竹荪学名 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俗名有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竹荪隶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

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

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