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有哪些)

养殖吧 2023-05-08 04:16 编辑:admin 286阅读

一、竹荪菇栽培技术竹荪菇在大田的种植技术?

竹荪的种植方法

1、种植条件

竹荪种植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由于现在竹荪的种植有好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种植的条件也就会存在稍微的区别,首先我们就选择好种植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并且背风有一定坡度的地方进行种植,温度和湿度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竹荪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种植方法

现在种植竹荪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压块种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内箱栽。压块种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将竹荪菌压成块状,然后放进土中进行栽种,这样栽种的竹荪就比较集中,生长的周期也比较短。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养料进行栽种,这样出菌的面积比价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长的周期偏长,最后就是室内箱栽,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后倒入养料,再进行接种,这样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荪的质量。

3、养料配制

养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麸皮,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总共占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二的原则进行加水,然后搅拌均匀,要注意的就是每隔三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搅拌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进行装料,等养料配置好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将装好的养料进行高温或高压消毒杀菌,即可等待接种。

4、接种管理

首先我们就是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我们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八厘米、株间距六厘米左右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5、出菌管理

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较为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较好,以及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二、红托竹荪菌棒栽培技术?

1 红托竹荪栽培繁殖方式

红托竹荪为有性繁殖,从孢子萌发到孢子经过 11个时期的循环生活史,即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菌索→原基→球形体→卵形期→破口期→伸长撒裙期→成型期→自溶期→孢子 。

2 栽培技术规程

结合安龙县芝隆竹荪发展有限公司对红托竹荪实际栽培的情况来看,为实现红托竹荪的高效栽培,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主要应从栽培地选择、菌种培养、材料准备、栽种方法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以优化。

2. 1 选择栽培地

野生的红托竹荪多生长在西南地区,以贵州黔西的最为著名。红托竹荪喜中偏低温气候,多见于秋季,其利用植物机体中的碳水化合物,单生或者群生在腐朽的竹棍或活的竹根口部位,喜酸性土壤基质,最适生长基质 pH 值为 5. 5,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 80%左右,土壤湿度在 40%左右 。

因此,当前在对红托竹荪进行栽培时,宜选择离水源较近的稍高地势,面积要大,土壤为酸性土壤并且有机质要含量高,离林区要近。在栽培地搭建大棚时,要保证中桩出土高度达到 2. 5m 左右,结合栽培地形状,因地适宜搭建生产大棚。大棚顶部和四周要遮荫,遮阴率要达到 90% 。

2. 2 筛选、培养菌种

当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已形成较为丰富的品种类型,在对菌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宜挑选产量较高、发菌较快、出菇较早的菌种类型,且干品具有较高品质的优良品种。

同时,严格按照菌种制种工艺的级数选择最后一代红托竹荪栽培种,制种原料由阔叶树木屑、米糠、玉米粉、黄豆粉、蔗糖和石膏按比例混合装入玻璃盐水瓶或饲料袋中制种。待制种 3~4 月后,菌种几乎长满制种容器,无老化、淌黄水现象,在要求栽培时才能将菌种运到栽培地破瓶取出,破瓶后会散发出特殊的清香气味。

2. 3 准备材料

在栽培菌种之前,需要准备栽培前和栽培过程中要用到的材料。包括菌材、辅助料、农药以及营养素等。常见的红托竹荪菌材有白杨木、口啃木、刺棒头和桐油树等,辅助料为白糖,农药有甲基托布津粉剂、高效甲氰菊酯、多菌灵、辛硫磷乳油等,营养素为壮菇剂、氨基酸、高能钙、生命素和生长素等,按照使用说明建议的方法配制使用 。

2. 4 栽培方法

关于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有阴棚栽培、床栽、盆栽和砂锅栽培等方式,近几年出现发酵菌棒层架栽培的方法。安龙县芝隆竹荪发展有限公司在进行红托竹荪栽培的过程中主要采用阴棚栽培法和床栽法。

三、竹荪可以人工养殖吗?

可以

竹荪是可以人工种植的。

栽培竹荪的关键是湿度控制。 在菌丝的生长阶段中主要应该做好保温保湿,菌丝生长最适合的温度是24℃,它在温度为33℃或小于12℃的时候停止生长。环境干旱的时候,应将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0%左右,以防适当喷水、喷水的时候导致土壤板结。一旦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大于26℃时,就要打开薄膜降低温度,中午可以打开塑料大棚的四角形进行通风。

四、人工栽培技术大全?

下面介绍几种人工栽培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供广大农友参考。

一、地面覆盖栽培技术。它具有保水、增温、抗旱、增产、防治杂草、抑制病虫害发生等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蔬菜生产。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农业用水紧张的地区具有显著增产增效的作用。一般采用起垄覆膜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使用。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主要针对农业用水紧张地区和设施农业及园林绿化等。它具有省水、省肥、省工等作用,解决了农作物大水漫灌、水土流失、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适用于设施栽培、蔬菜、玉米、棉花等稀植作物。

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适用于所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通过农艺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微量元素、膜下滴灌、高温闷棚、清洁田园等)、物理措施(悬挂黄板、蓝板、灭虫灯、臭氧发生器、硫磺发生器等)、生物措施(利用害虫天敌,以虫治虫,如瓢虫、赤眼蜂等,利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等)、化学措施(主要通过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采收期。

四、秸秆还田技术。农作物收获后,对作物秸秆进行机械粉碎还田,一般要求秸秆粉碎长度在10cm左右,利用机械进行深翻,要求深度在30cm左右。然后结合夏季(或秋冬季)灌水。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能够培肥土壤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五、植保无人机作业技术。利用无人机对农田病虫害、杂草等进行防治。它具有省药、省水、省工、喷雾均匀等特点。它解决了高杆作物病虫害人工防治方面的困难,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六、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机械作业解决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力不足、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机械深翻、播种、中耕、收获等。它具有工作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

七、穴盘育苗技术。主要针对蔬菜、绿化苗木等。它具有节省种子、占地面积小、移栽成活率高、不缓苗、病虫害少等特点。在蔬菜和花卉育苗中广泛采用。

八、嫁接技术。主要解决抗病性、抗寒性及部分品种品质不佳等问题。如利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解决黄瓜冬季不耐低温和抗枯萎病等;利用杜梨嫁接梨树等,还可以通过高头换接的方法解决部分果树品种不佳等问题。

九、物联网技术。利用温湿度感应器等,对温度、湿度、光照、养分等进行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数据。

十、推广应用农作物新品种。近年来农作物新品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新品种及其它农作物名特优新品种等。

十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等,经过分析测试、田间试验示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十二、其它新技术。如缓控肥使用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农作物轻简栽培技术、立体复合种植技术、生物堆发酵技术、生物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等

五、人工蘑菇栽培技术?

一、种植场地的选择。

应远离畜禽场、垃圾堆、化工厂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洁无污染,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二、栽培食用菌的管理

1.选择菌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最好是研究所里弄来的,效果比较好,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咨询他们。

2.精细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3.科学育菌。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

4.施肥。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1次;喷施米醋。在平菇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5.水分管理。菇房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超过95%。当自然温度达到16℃时,在畦内灌1次水,以后每天早、中、晚各喷1次水。喷水尽量喷向空间和地面,不要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季节最好喷洒用日光晒过的温水。

6.温度管理。菇棚温度最好控制在10-18℃当气温较低时,白天延长阳光直射的时间,晚上要盖严草帘。当气温较高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则揭开草帘。

7.通风管理。当气温较高时,每天要揭开草帘通风2-3小时,低温大风天气少通风;早晚喷水前后加大通风,菇蕾分化期少通风,菇蕾生长期多通风。

8.光照管理。菇蕾生长期要有稳定的散射光,坚持每天早晚晾晒1-2小时,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期切忌强光直射。

三、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本身对害虫抵抗能力弱,一旦发生不易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从选用抗病虫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多种途径达到防治目的。

六、人工种植竹荪的生长周期?

北方种植竹荪:栽培季节一年可栽培两次:春栽在5月初播种,8月可以采收;秋栽在9月播种,翌年夏季收获

七、人工荔枝菌的栽培技术?

一般在广州新滘等果林密集的地区有比较多的荔枝菌,很多人通常会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时就在荔枝树下寻找荔枝菌。荔枝菌每年通常总会在相同时间以及几乎相同的地点出现,不过每年它出现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最多1个月左右。

在采摘荔枝菌时动作必须要迅速,不能让它长得太高或者让它的伞打开,因为容易变黑。而且当它长出后如果没有尽快采摘,则会被白蚁啃食。不过即使采摘到荔枝菌,通常也很难保存,荔枝菌一般最多只能保存2-3天,而且它的鲜味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递减,即使是在第1天食用它,中午吃的口感有时也会比晚上吃的口感更好一些。

八、桦树茸人工栽培技术?

白桦茸母种菌丝适应性较强,在一般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但以1000ml培养基葡萄糖20g,、黄豆粉10g、磷酸氢钾1g、硫酸镁0.5g,pH自然时最佳,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旺,颜色正。

实际生产中白桦茸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以玉米粒培养基为最好,玉米粒培养基制作简单、方便、但容易老化,不易贮存,应现制现用。

白桦茸菌核人工栽培培养料不同配方对白桦茸菌核产量不同。菌丝适应性较强,但菌核的形成以桦木屑52%、玉米芯26%、麦麸20%、白糖1%、石膏1%、水分65%为最好,生物学效率达30%。

培养基富含糖、氮,可见其菌核有明显喜糖、喜氮的特性。因此,在菌核人工栽培和实际生产中注意培养料的配比,以获得较高的生物学效率。

九、人工种植竹荪生长周期多长?

人工种植竹荪种植周期一般是1年时间。

竹荪在进入成熟期之前的几个小时,一分钟时间能长3毫米。竹荪成熟后很快就会进入衰老期,其营养价值就会开始流失。竹荪的成熟时间只有3个小时,一般集中在早上的6~9点之间,所以在采摘竹荪的时候,在竹荪成熟的3个小时内进行全部采摘完毕。

十、见手青菌人工栽培技术?

准备基质:可用花生壳、高粱壳、玉米芯、锯末、石膏粉等物质配制栽培基质,并保证一定湿度。

接种处理:准备大小适宜的塑料袋,装入基质,将袋子封闭好杀菌处理,处理好后将人工菌接种到基质中。

建立菇房:选温暖、背风、向阳的地方建立菇房,建好后放入菌袋栽培。

养护环境:控温在23℃左右,促使尽快萌发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