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怎么种出来的 木耳是怎么长出来的?
1、其实木耳就是一种菌类,一辈子潮湿地带生长比较多。它们主要寄生在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在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在树皮下可以形成扇状菌丝体。它的外形比较扁平,耳片乌黑光润,很像人耳,故名木耳,也被称为黑木耳。
2、种植黑木耳的场地,可以选择向阳且背风的位置,而且海拔要在1000m以下。这种地方见光的时间长,环境比较温暖。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小,一定要温差小湿度大,还要距离水源比较近。
3、种植木耳的菌种主要有枝条菌种和锯木屑菌种,枝条菌种是将枝条切成1.5cm长的小段,直径为1cm,然后适当添加米糠、蔗糖等,再在瓶子里面进行高压灭菌,接入母种,温度一定要调整到25-28°C,培育1个月左右菌丝就可以长满瓶。锯木屑菌种就是用锯木屑和麦麸进行配制成为培养基。
1、木耳是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头,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来的木头,制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在上面钻孔,植入菌,就能生长出来,然后采摘上市。
2、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 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木耳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木耳栽培方法
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锯木屑栽培技术的发展。利用锯木屑栽培黑木耳,能够节省大量木材,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很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方法。
应用锯木屑栽培生产黑木耳,其栽培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1、瓶内料块栽培法:瓶内料块栽培法,简称瓶栽法。将菌丝已经长满瓶的锯木屑栽培种,移至低温培养室或保护设备里,取掉瓶盖,使瓶口向上,整齐排列。室内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95%左右。
2、砖形料块栽培法:将生长有大量黑木耳菌丝体的培养料从瓶中挖出,放在铺垫了塑料薄膜的小木箱中。装箱时可同时掺进一些消毒过的新鲜木屑,有助于增加栽培材料的养分,能延长产耳时间,提高产量。用木板把栽培料压实、压平,使厚度在7―10厘米左右,移至22―28℃的温室中再培养一周。当菌丝体已经恢复发育并重新联结成一体时,从木箱中倒出来,用刀切割成砖形的块状体,其体积应略小于建筑用砖。把这些砖形的料块侧立于事先挖好的露天浅坑里。坑深15厘米,宽1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坑底铺上一层洁净的砂子。料块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最后在坑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块入坑之后,可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喷清水一次,使料块保持在“不干不湿”的状态。依天气情况,可在中午前后揭开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待子实体已大量形成时,应每天喷水两次,水量适当增加,控制适宜的湿度,同时要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照条件,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 在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常有杂菌和虫害发生,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特别是在管理粗放和高温高湿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甚至无收。 常见的黑木耳害虫有鱼儿虫、壳子虫、米象、蛞蝓、小马陆、弹尾虫、蓑衣虫;危害黑木耳的常见杂菌有碳困、革耳、云芝、木霉、青霉、裂褶菌、朱红菌等。 防治黑木耳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从而提高黑木耳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孽生条件和药剂防治三方面入手。主要措施如下: (一) 提高黑木耳本身搞病虫能力; 1、选育优质高产,抗逆力强的菌种。 2、创造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和营养条件,使黑木耳本身具有较强的与杂菌竞争的能力。 (二) 减少病虫害生长条件: 1、清理好耳场。耳棚周围及走道应每周一次用多菌灵或菇霉灵液喷雾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2、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3、必需严格搞好耳场内和栽培房及灭菌、接种等各环节的消毒工作。 3、1 、灭菌。 装完袋需经过灭菌后才能接种黑木耳。目前常用土蒸锅灭菌,一次可灭菌500~800袋。灭菌时锅内材料不能排列过密,以便蒸汽流动畅通,灭菌彻底。灭菌时间为8~12小时。灭菌时要防止漏气;否则锅内达不到需要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3、2、接种。 接种室大小可根据接种量而定,一般每5-6平方米可接种1万袋。有条件可设置一个冷却间,灭菌后的料袋在冷却间冷却到30℃左右时即可接种。 接种前1-2天要对接种室消毒,具体方法: ①将白灰在接种室内四处扬撒。 ②放置5-6堆硫磺和锯未混合物点燃熏24小时。 ③用甲醛5-10毫升和5克高锰酸钾混合熏24小时。 接种前,对镊子、接种钳等接种工具应用75%酒精擦拭后点燃消毒,操作人员要用肥皂洗手,并用医用酒精擦拭。接种时将菌种弄成玉米粒大小,用镊了夹出,一手打开培养袋棉塞,一手将菌种放人袋内。一般在培养孔放4-5块,在袋上部周围放4-5块,然后用手在外面按一按,使茵种和培养料充分接触。便于萌发。最后塞上棉塞。 4、对感染性强的污染耳木,菌袋、菌瓶,菌砖应隔离和烧毁。 (三)、药剂防治: 1、用2%生石灰涂刷被杂菌危害部位可抑制杂菌蔓延。 2、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3、若发现袋内有黄、红、绿、青等颜色的斑块即为杂菌、较轻的可用福尔马林液注射患处,移到另室单独培养,仍有一定产量。
香菇室外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是重要的食用菌之一,代料栽培就是用木屑、桑枝粉、棉籽壳等人造菇木代替段木栽培香菇。该方法资源广,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非常适合广大农民栽培。�
1、菌种选择�
香菇品种类型较多,常用的为中低温型。这类香菇发菌的最适环境条件是气温24~27℃,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无光或弱光。出菇期最适环境条件是气温8~16℃,空气新鲜、潮湿,三分阳七分阴。实际选择菌种时,可选择中温型的856、CrO�2、L26等。每瓶菌种要求无杂菌,无害虫,种性纯,菌丝生长健壮。
�
2、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的组成包括杂木屑、麸皮或米糠、糖、石膏粉、尿素、过磷酸钙等。杂木屑是香菇菌丝的主要碳源物质,可用锯木厂的阔叶树锯屑,也可用阔叶树的残次废材和枝桠的粉碎物;麸皮或米糠是香菇的主要供氮物质,应选用无霉变的新鲜料;糖是供菌丝生长发育前期吸收利用的速效性碳源,白糖、红糖均可;石膏粉则既可提供钙素,又可延缓培养料的酸化过程;尿素和过磷酸钙分别为氮肥和磷肥,提供氮、磷、钙等营养物质。培养料的配方为杂木屑77%、麸皮或米糠20%、糖1.2%、石膏1.8%,或杂木屑78%、麸皮16%、玉米粉2%、石膏2%、过磷酸钙0.5%、尿素0.3%、糖1.2%。将可溶性的尿素、过磷酸钙、糖等先溶于水中,其它粉末状物干拌后合在一起,边加水边拌料,反复多次。加水至手捏能成团,触之能散的程度,此时含水量约为60%左右。
�
3、灭菌�
将折径15cm、厚0.04mm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截成55cm长的筒料,一端封口。将培养料装入塑料筒袋内,每袋重0.9kg(干料)左右,扎口后放入常压灭菌灶。灶内中心留一定空间,促使蒸汽均匀分布,提高灭菌效果。旺火加温,锅内温度升至100℃时,改用文火,持续10~12小时后停止加温,降温至70℃左右时出料。
�
4、接种�
待培养料筒冷却到28℃以下时,连同酒精灯、接种箱、打孔器、接种耙等接种工具等用品,先经0.25%新洁尔灭溶液表面消毒,然后搬入接种箱,每立方米空间加福尔马林10ml,高锰酸钾5g混合,关闭玻璃窗、操作孔,熏蒸半小时,可使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凝固变质而死亡。之后接种人员用75%酒精擦洗双手,伸入接种箱内边打孔边接种,并同时贴好胶布。这一过程要求动作快,持续时间短。胶布可用食用菌专用胶布或医用胶布,大小为3.5cm×3.5cm。
5、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筒料搬入清洁干燥的房间内,成“井”字形堆叠,高80~90cm。平时经常开窗通气,其间翻堆2~3次,剔除杂菌污染部分筒料。经40~50天后,菌丝长满筒袋,这时称“人造菇木”。当多数人造菇木出现少量褐色斑块时,可转入出菇管理。�
6、建造菇棚
选择近水源的旱地或冬闲地,挖宽1m深15~20cm的畦,畦面上搭30cm高的横放梯子般的菇架和中心部位1m高的小弓棚,在此基础上再搭建荫棚,荫棚一般高1.8~2.5m,荫棚四周和顶部围盖草帘,使之能透入三分阳光。�
7、脱袋
将发育成熟的人造菇木剥去筒膜,斜靠在菇架上,每袋间距10cm左右。并立即覆盖薄膜(最好是0.07mm厚的农用高压聚乙烯膜),保温保湿。
�
8、出菇管理�
脱袋后3~4天内,膜内气温保持在26℃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当菌筒表面长满白色绒毛状菌丝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1周后,菌筒表面会产生茶色小水珠,菌膜逐渐加厚、色泽转深。此时,喷水冲洗褐色分泌物,薄膜日盖夜揭,拉大日夜温差,持续3~4天,表层长出小突起即菇蕾。香菇是变温结实性菇类,菇蕾需低温和日夜温差刺激才能形成。此后应继续保温保湿,并加强揭膜通气,小菇蕾就逐渐长大。待菇盖八分成熟,呈铜锣边时采收、烘干。�
每潮菇采收后,加强通气,停止喷水3~5天,养菌生息,以后又转入出菇管理,大致经1个月后又可采收第二潮菇。采收2~3潮菇后,用铁丝在人造菇木中心戳一个洞,在菇木上压重物后浸于水中。当人造菇木重量接近原先重量后再取出,在膜内保温发菌2~3天,加强揭膜通气,促进下潮菇的形成和生长。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第二年5、6月份结束。�
在整个出菇阶段,早秋、晚春应防止高温烧菌烂料,冬季,特别是菇蕾期应注意保暖防冻,此外,还应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种植及管理方法:首先把温室或大棚的地趟平,然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合在一起消毒,地面也可洒些白灰消毒,消毒后可以把培育好的食用菌黑木耳袋,按每平方米5―6袋摆放,在摆放前把食用菌袋随着圆型用刀划九个口,每个口大约5厘米左右,用于长出木耳用。摆放好黑木尔后第二天开始喷水,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潮湿度一般掌握在80%以上,天热时要用草莲子遮掩,一般用一层草莲子足够,大棚温度一般控制在10―25℃,一个月以后即可产出好木耳。
栽培黑木耳,首先就要选择栽培场地,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黑木耳菌种分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菌种定值时,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