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美对虾养殖水色变红,什么原因怎么调过来
首先,纠正下表述。水色变红?可能是深褐色,感觉有点红色对吗?因红色如血,太吓人不可能。
没错,养虾先养水。
深褐色(你说的红色),说明你投苗前期水质养得不错,并且池中微生物种相对均衡,符合生态,说明你前期养水成功!
但是太肥沃了!微生物种的硅藻无度滋生,致使你的虾池由非常漂亮的浅茶色向深褐色变化,(你自己回忖一下是不是?),没错,硅藻是个好家伙,但物极必反,大量硅藻死亡后严重污染虾池(呈深褐色),而不断滋生的其它藻类(蓝藻等)又不断在夜间对虾池造成缺氧(水体缺氧),危及对虾,晚上巡逻就会发现游边虾,严重时直接浮头。
对头,是要调回水色。
但本人也不太相信经销商的各种改底剂,调水王之类的产品,觉得治标不治本!
我的做法是:换掉1/3水。
祝你好运!养出斤/20条呵呵呵~~
二、江山养虾池水质变脏怎么办?
清塘、挖泥挑沟、泼洒漂白粉、晒塘是养殖池塘排水后采取的一系列改良池塘底质的措施。既可以延缓池塘老化,使底泥呈微碱性,提高塘水肥度和COD利用率,又能杀死池底许多害虫、寄生虫和一些致病菌,消除有害的还原性中间产物,提高池塘肥力,为下一轮的养殖做好准备。
虾池水色发红是甲藻繁殖过盛,而水体发白一般意味着细菌大量滋生,发黑则是水质严重老化、有机物含量过多。
解决方案:先排掉50%的池水,在晴天上午施用强克202,3小时后加水,下午施用超级底净,晚上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72小时后再施用绿水利生素或益水宝(芽孢杆菌),水质即可转为正常。
经常换水吧,不过还是建议你在养虾池表面刷一下海峡漆虾池漆,刷完很少出现水质容易浑浊的情况。
三、怎样调节虾池水质?
虾池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掌握水色、水质变化,通常采取加水、换水,开机增氧,使用生物制剂等方法,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是促进青虾生长、减少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良好的养殖水体,要求水色以绿藻、隐藻、硅藻等优势藻类形成的绿色、黄色或黄褐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因投饵、施肥和排泄等因素,造成水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不断调节水质,为青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水质调节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如透明度、酸碱度(pH)、溶氧量、有机物耗氧量、碱度、硬度以及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调控水质,如加、换新水,应用微生态制剂,适时增氧,合理设置水草,保持一定肥度的水质,泼洒生石灰等,达到肥、活、嫩、爽的水质要求。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养殖的成败。
一、水质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养虾水体的水质指标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的味道和透明度等来表示。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氨氮和硫化氢是对虾养殖的有害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和硫化氢的含量,在对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6
-8.8
为宜。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对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60
厘米之内。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二、水质变化的判断与辨别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1、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硅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等,水色呈红棕色。红棕色是养虾的最佳水色,这些藻类都是对虾的优质饵料。
2、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绿藻,水体呈淡绿、翠绿色。绿藻能大量吸收氮,净化水质,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3、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金黄藻,水体呈淡黄、金黄色,也是养虾比较好的水色。不过,暴雨后泥土注入虾塘也会使水出现黄色,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4、如果水体呈暗绿色则含兰藻较多,如果水体呈黑褐色则含鞭毛藻、绿藻、褐藻等较多,这些都是有机质过多的征兆,是不好的水色。
5、如果水中轮虫、桡足类占优势,水体就呈现白浊色,它会使对虾的成活率下降。
6、如果水中浮游生物过少,水过瘦,水体呈澄清色。清水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果纤毛虫、夜光虫较多,水呈红色,易造成缺氧、发病。
通过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可判断水体中溶解氧情况。水体缺氧的预兆是:水体透明度小于30厘米或大于80厘米;对虾白天在水面上无力地漫游;水色呈浊白色;塘底黑区大、有臭味;日落后虾塘周围有很多蚊虫。另外,在夏季高温期,天气闷热无风,或连续阴雨天也容易缺氧。这时就要及时开动增氧机、加水、换水或使用增氧剂。
虾池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掌握水色、水质变化,通常采取加水、换水,开机增氧,使用生物制剂等方法,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是促进青虾生长、减少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良好的养殖水体,要求水色以绿藻、隐藻、硅藻等优势藻类形成的绿色、黄色或黄褐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因投饵、施肥和排泄等因素,造成水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不断调节水质,为青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水质调节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如透明度、酸碱度(pH)、溶氧量、有机物耗氧量、碱度、硬度以及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养殖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调控水质,如加、换新水,应用微生态制剂,适时增氧,合理设置水草,保持一定肥度的水质,泼洒生石灰等,达到肥、活、嫩、爽的水质要求。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