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与防治对虾幼体烂肢病?

养殖吧 2022-12-30 09:38 编辑:admin 248阅读

一、怎样诊断与防治对虾幼体烂肢病?

  对虾幼体烂肢病的病因有:①池水受重金属污染,使幼体中毒。②由于操作管理不慎,幼体受挤或损伤后细菌继发感染所 致。此病多发生在搔状幼体,糠虾幼体也偶有发生。患病幼体不 活泼,自主游泳能力很弱,常被动地随水漂流或活动异常,有的 沉底。一般情况下,只有少部分幼体患病,危害程度较轻,但池水污染较重时,会引起全池幼体患病死亡。

  (2)对虾幼体烂肢病的诊断方法:①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②将幼体水浸片在低倍镜下镜检,当看到幼体附肢末端1-2 节溃烂,或尾部刚毛断掉时可以做出诊断。(3)对虾幼体烂肢病的防治方法:①由重金属离子引起的烂肢病,可用5-10毫克/升的乙二 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全池泼洒,病轻时可治愈,但已 经腐烂的个体不能恢复,在蜕皮时会死亡。

  

  ②人工育苗期,应尽量避免幼体受伤,特别是在搔状幼体期 换水,管口应吊置于网箱中央,勿使管口紧贴于网箱壁,使网箱 内的幼体,随强水流的作用而擦伤。③在显微镜检时如发现有5%的幼体附肢不全或溃烂,用 0。8-1毫克/升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其他消毒杀菌剂全池 泼洒,并视病情每天1次,连用2-3天。

二、怎样诊断和防治对虾幼体楔形藻病?

  对虾幼体楔形藻病的病原为楔形藻,楔形藻属于底栖附生性 硅藻类,为群体生活。每个群体具有树枝状分枝的透明的柄,在 每条最后分枝的末端有一个藻体。藻体呈现楔形,即等腰三角 形,内具金色色素体。群体的大小不一,大的有100个以上的藻 体,小体仅2-3个藻体。

  楔形藻在我国沿海,是常见的藻类,因此,各地育苗场都可 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光线比较强的室内育苗池或露天育苗池中。楔形藻的群体附生在对虾幼体的体表各处,以头胸甲和尾部楔形藻病的诊断方法:(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初步确诊。(2)将幼体做成水浸片,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有金黄色等腰 三角形的楔形藻群体就可确诊。

  

  楔形藻病的防治方法:尚无有效防治药物,一般也不需药物 防治,只要采取下列措施即可。(1)控制育苗池光线,不要太强。(2)育苗池在放卵以前和出苗以后应将池壁及池内设施彻底 洗刷并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3)在育苗期间调整适宜的水温和饵料,加强换水,保持水 质新鲜,促使对虾幼体及时蜕皮。

三、对虾镰刀菌病怎样防治?

发病的虾池收虾后,要彻底清 塘,彻底消毒,同时对池底进行翻耙、冲泡。加强水体消毒,选用 有益微生物制剂进行底质改良调控,投优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