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虾池中的氧气怎么来的?
一般都是安装制氧机,这样虾就不会缺氧了
二、池塘青虾养殖水质管理有哪些要求?
强化虾池水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夺取池塘养虾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应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按照青虾生长发育对水体环境条件的要求管好虾池水质青虾为甲壳类水生动物,要求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为7~8,水的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池底的淤泥1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较少,水质清新活爽。在养虾过程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保持良好的水质,促进青虾生长。
(2)按照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管好虾池水质溶氧是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一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通过风力扩散作用,将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三是通过人工措施,补充水中氧气。而水中溶氧的消耗:一是水生生物的呼吸耗氧;二是风力的扩散,使水中的溶氧回到空气中;三是池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水中溶氧的昼夜变化是:晴朗的天气,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水中溶氧量中午前后达到饱和状态,而夜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生生物呼吸大量耗氧,加上有机物分解耗氧,黎明前虾池的溶氧处于最低水平,所以,夜间、凌晨易引起青虾缺氧。此外,虾池水质通过不定期施肥及大量藻类死亡,或连续阴雨天气,也会造成虾池缺氧。应加强巡塘,注意水质溶氧变化,及时采取增氧措施,以免发生缺氧事故,造成损失。虾池pH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厌氧细菌分解的代谢物和残饵腐败产生的有机酸所致。此外,酸雨等因素也会引起池水pH的变化。而虾池水的透明度主要是由水中的悬浮物,特别是藻类的数量所决定的。通常茶褐色、油绿色为好,透明度40厘米左右为宜,应该根据这些因子的昼夜变化,强化水质管理。
(3)按照渔时季节变化管好虾池水质虾苗放养初期,虾池水深保持0.8米左右即可。8~9月既是高温天气,又是青虾生长旺季,因而要把池水加满,使水深达到1.2~1.5米。秋季水质极易变化,应根据虾池水质状况,每7~10天加、换水1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1/4左右。或定期开动增氧机,给虾池增氧。平时,如发现水质过肥、过浓,要及时加、换水,调控水质。
(4)按照天气变化管好虾池水质坚持收听气象预报和早晚巡塘,观察虾池水质变化,根据天气、水质以及青虾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三、如何判断虾池水质的好坏?
池水反映的颜色,简称“水色”。它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综合而成,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池中浮游生物经常变化而引起水色改变。观察池塘水色及其变化,是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
(1)瘦水与不好的水
瘦水水质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较大,一般超过50厘米,甚至达60~70厘米,浮游生物数量少,水中往往生长丝状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下面几种颜色的池水,虽然浮游植物数量较多,但大多属于难消化的种类,因此为养虾不好的水。
①暗绿色:天热时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水中团藻类、裸藻类较多。
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混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较多。
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混浊度大,天热时有灰黄色的浮膜,水中微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2)较肥的水
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混浊度较大,水中多数是青虾消化及易消化的浮游植物。(3)肥水
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多,青虾易消化的种类如硅藻、隐藻或金藻等较多。浮游动物以轮虫较多,有时枝角类、桡足类也较多,肥水按其水色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优势种类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褐色,同时有较多的微细浮游植物,如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
②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优势种类多为绿藻(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4)“水华”水
俗称“扫帚水”、“乌云水”,是在肥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浮游生物数量多,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或绿色带状或云块状水华。渔民们常据此来判断施肥后的施肥效果优劣和肥水情况,此时,应防止发生“转水”而引起“泛池”(尤其是天气突变时)。可在通过注、换新水,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生石灰等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适量追肥,调控水质。
①“转水”:藻类极度繁殖,遇天气不正常时容易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这种现象群众称为“转水”。这时池中溶氧被大量消耗,往往引起 “泛池”。
②“水华”:保持较长时间的“水华”水,不使水质恶化,可提高青虾和鲢、鳙等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