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盐碱地养什么鱼高产,如何养,周期是多长?
1、东海水产所专家专门筛选引进了亚冷水鱼种―白斑狗鱼,实现全人工繁育。一条白斑狗鱼一年就可养到0.75公斤,每公斤卖80元,附加值极高。
2、盐碱地池塘养殖品种选择的原则是品种广盐性,且耐高碱度、高硬度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宜主养的品种有罗非鱼、梭鱼、鲫鱼、鲤鱼、南美白对虾、鲢鱼、鳙鱼、草鱼、河蟹、罗非鱼、梭鱼、美国红鱼、鲫鱼、鲤鱼、南美白对虾等。
3、养殖模式:盐碱地养鱼模式混养模式产量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
有一篇文章不错:《盐碱地池塘养殖技术》
水质的情况?
目前对虾的主要养殖方式有哪些?
(1)港温养殖国原始、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是依靠天然生产力提供产品的生产模式。北方称港养,南方称“鱼_”,即利用沿海港湾、海汊、荒滩、洼地,加以人工筑堤,建闸、开沟、劈滩,以贮存海水,利用潮汐涨落,引潮纳苗、鱼虾蟹混养。管理十分简单,不清池,不投饵,产量低。从十几千克到数十千克,以广种薄收获得利润。近年来,这种养虾方式已逐渐为池塘养殖所代替。
(2)人工生态系养殖在港_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依靠天然生产力养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人工干预,如通过消除有害生物、施肥、移植饵料生物,或补充投饵等方法,努力培植起一个适于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水质环境),在较低的养殖密度下,努力发挥水体的自然生产力,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和虾病发生。维持水体中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少投入、低成本的运作中获得较稳定的养殖效益。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在数十公顷乃至数百公顷的大型养鱼港对虾养殖中,采用这种方式。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已改造成中小型池塘养殖。近年来由于虾病的暴发,半精养池塘废弃甚多,在这些废弃闲置的池塘上部分地采用、完善和发展这种养殖模式,也是对抗虾病,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3)中型池塘半精养在潮间带或潮上带修建面积为数公顷的长方形池塘,以潮差纳水或机械提水,或两者兼而用之的方式供水,以人工投饵为主,施肥繁殖或移植生物饵料为辅的养殖方式。中国用这种方式养虾,每公顷已达1500千克左右,高者可达3000千克。
(4)网堤式养殖也称半蓄水养殖,属半精养类型。即在潮差大、风浪小、底质硬的潮间带(一般在低潮区),修筑1~1.5米高的石砌坝或混凝土坝,坝顶撑有高出大潮最高水位线的尼龙拦网,拼成半堤半网的池塘、投饵养殖对虾。其优点是可利用潮差自动换水,水质好,节省提水动力,缺点是清池难操作,投饵易流失,安全程度差。该种养殖方式在日本天本县天草地区最为盛行,每公顷产日本对虾4500千克左右。中国青岛崂山1987年也曾以土坝代替混凝土坝建成半堤半网的虾池,每公顷产对虾4500千克,但因安全问题未坚持下来。
(5)小型池塘充气养殖属精养式的低等形式,即利用面积多在1公顷以下,水深2米以上的小型室外土池,采用机械提水,增氧机充气或循环流水等方式保持较好的水质,主要依靠人工投饵养殖。投入大、产量高,一般每公顷产虾3000~7500千克。该种方式在中国台湾省、东南亚(如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进行较早,近年来,国海南、广东、山东、天津等地结合当地特点,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如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自1998年开始,在盐碱地结合造田,挖地筑池,利用渗出高盐水,加入淡水调配,充气养虾,使虾病减少,产量每公顷最高达4500千克以上。
(6)工业化养殖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精养方式,也称超精养。指在水体较小的水泥池中,利用先进的工业调控手段,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如日本鹿儿岛式,系在潮上带建造圆形水泥池,单池面积为1000~2000米2,双层底,上底铺设20厘米厚的砂层,供日本对虾潜居。海水由池表面切向进入,推动池水旋转流动,多余的海水由池底渗出。并定时经过池中央的圆柱形排水网,由其下面与之相连的排污孔排出池底污物。这种养殖方式产量高,可达1.5~3千克/米3。美国的跑道式养虾池和国曾利用对虾育苗池试养对虾皆属此类。2001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参照日本鹿儿养殖模式,利用面积为500米2的水泥池,上盖塑料大棚,增设涡流设备和增氧设施,养殖南美白对虾、蓝对虾,取得了37500千克/公顷的高产。由于超精养模式投资大,耗能高,技术要求高,目前在国尚未大面积推广开来。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