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同时发生两种病怎么办?怎样防治对虾肠炎?

养殖吧 2023-05-03 23:50 编辑:admin 141阅读

一、对虾同时发生两种病怎么办?怎样防治对虾肠炎?

如果发现对虾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则应该找出主次矛盾,顺次进行治疗,也可采取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如养殖池中的对虾既患有纤毛虫病,同时又患有肠炎,则要具体分析,如果患肠炎的虾占多数,且纤毛虫病不甚严重,这时就应该首先治疗肠炎,也可以通过内服外用同时进行治疗。

防治对虾肠炎。

病原为弧菌属或气单胞菌属成员。本病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其症状是消化道呈红色,有的虾胃也呈红色,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部分外观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但未发现死虾。防治方法同对虾红腿病。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二、无抗专家 | 对虾患肠炎病,会对对虾造成什么危害?如何预防?

对这些池塘虾子进行肠道镜检,发现大多数出现肠炎慢料虾子,肠道色素显著扩散、模糊,甚至发红。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对虾肠炎?又有何解决思路呢?

肠炎原因

肠炎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一般而言,肠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近年来爆发性虾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认为会引起对虾肠炎。当这些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引发肠炎。

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肠道有益菌群,彼此竞争、抑制,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众多养殖户验证,饲料中添加 辣椒提取物 ,对虾肠道更健康,发病几率更小。

2、藻毒素

据一线观察,池塘出现有害藻相后,虾子发生肠炎是大概率事件。但当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绝对优势后,因絮凝成团或黏附饲料上被虾子摄食或有害藻衰亡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才会导致对虾中毒诱发肠炎。

表观症状

发生肠炎时,对虾的消化道呈现红色,胃部最明显,肠道后部也变红或肿胀,后盲囊混浊。

进一步恶化时,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活力差、慢料、生长缓慢。

严重时,肠道内无食物,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道韧性变差,易断,虾子少量偷死。

肠炎带来的养殖问题

长速慢、体质弱

发生肠炎后,肠道对饲料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虾子营养不良,出现瘦身、脱壳困难、长速慢;时间一长,体质与抗病力随之大幅度下降,出现损耗偷死或其他病害;

快速败坏水质

饲料经胃部磨碎,肝胰脏消化后,需要进一步在肠道消化、吸收。虾子肠炎后,肠道消化吸收利用少,大量需要进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直接排出水中,难以集污排出,水中快速恶化。

预防方案关键点

1、缓加料、喂食饲料添加剂

天气好时,平稳加料,长期以 辣椒提取物 拌料投喂,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辣椒提取物具有明显的诱食性,同时可显著改善对虾体色,辣椒碱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菌活性成分,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可有效抗炎消炎,减少肠炎等炎症的发生,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2、少应激、多修复

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一方面尽量避免应激,比如水温变化、倒藻等,要稳定水质。使用天然辣椒提取物,提高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免疫力。

总之,南美白对虾肠道护理就用辣椒提取物,天然、绿色、安全、无毒、无刺激、无药残。实践证明,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拌料喂辣椒提取物,对虾的肠道发育得更加粗壮饱满、采食更好、免疫力更强。

如果您在养殖中也存在此类问题,那么私信我吧~

三、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等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常在菌,八十年代末以来在我国淡水养殖业大规模流行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造成极大经济损失。本项目对该菌的外毒素、蛋白酶、S层、外膜蛋白、菌毛等主要毒力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作用作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检测方法。提出并从理论上阐明了如下观点:细菌是否有致病性,主要取决于毒力因子,即取决于内因,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同。为此类研究选择了正确的突破口

、罗非鱼溃烂病

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整个养殖期及水域中普遍存在,但只有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罗非鱼的发病。病鱼体表充血,周围鳞片松动、脱落。并逐渐溃烂成血红色斑状凹陷。病灶无特定位置,在头部躯干等全身各部位均有可能产生。对病鱼进行解剖,可发现肝呈褐色、胆囊肿大呈墨绿色。

罗非鱼溃烂病的预防方法:要采用合适的养殖密度,及时地进入暖棚防治冻伤,定期采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结合投喂渔必得、海珍宝等饲料药饵,饲料上要适当投喂些青绿饲料,提高鱼体的免疫力。疾病发生后,及时捞出病鱼,移入优良的水质中进行暂养处理。同时在池塘中泼洒溴氯海因0.3ppm 或渔必得2ppm进行水体消毒,尽量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进一步刺激病灶处。在使用外用药物的同时,结合内服中鱼尼考(o.15%)药饵5~7天即可。

四、嗜水气单胞菌对人致命吗?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该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园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

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目前,在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暴发性出血病较多,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自清型很多,况且感染的对象不同,所以症状也各异。如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骤变,水质恶化时,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

筛选治疗嗜水气单胞菌药物的试验,都是用先从病体标本的肝、肾、脾等内脏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供试药物的抑菌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再经临床应用检验,对选定药物的疗效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可以参照以上的药物筛选结果,因嗜水气单胞菌的变异菌株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疗效,一般施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死鱼大量减少,说明使用该药物有效。否则应及时换药。如选用口服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肠道的吸收情况,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肠道中吸收很差,可用于注射但不易用于口服治疗。其次是用药量要准确,施药量要达到最低杀菌浓度,各种药物的性质不同,用量也不同,如大黄常用量为饲料量的千分之十二,痢特灵为千分之二至三,服用磺胺药第一次用量要加倍等。此外施药方法要科学,中草药可使用煎剂,也可使用散剂,但必须以利于吸收;全池泼洒要选晴天上午,泼洒要均匀,怕光的药物全池泼洒时,要在下午傍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