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青虾养殖水质管理有哪些要求?

养殖吧 2023-07-23 05:01 编辑:admin 297阅读

池塘青虾养殖水质管理有哪些要求?

强化虾池水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夺取池塘养虾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应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按照青虾生长发育对水体环境条件的要求管好虾池水质

青虾为甲壳类水生动物,要求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为7~8,水的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池底的淤泥1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较少,水质清新活爽。在养虾过程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保持良好的水质,促进青虾生长。(2)按照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管好虾池水质

溶氧是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一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通过风力扩散作用,将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三是通过人工措施,补充水中氧气。而水中溶氧的消耗:一是水生生物的呼吸耗氧;二是风力的扩散,使水中的溶氧回到空气中;三是池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水中溶氧的昼夜变化是:晴朗的天气,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水中溶氧量中午前后达到饱和状态,而夜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生生物呼吸大量耗氧,加上有机物分解耗氧,黎明前虾池的溶氧处于最低水平,所以,夜间、凌晨易引起青虾缺氧。此外,虾池水质通过不定期施肥及大量藻类死亡,或连续阴雨天气,也会造成虾池缺氧。应加强巡塘,注意水质溶氧变化,及时采取增氧措施,以免发生缺氧事故,造成损失。

虾池pH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厌氧细菌分解的代谢物和残饵腐败产生的有机酸所致。此外,酸雨等因素也会引起池水pH的变化。而虾池水的透明度主要是由水中的悬浮物,特别是藻类的数量所决定的。通常茶褐色、油绿色为好,透明度40厘米左右为宜,应该根据这些因子的昼夜变化,强化水质管理。(3)按照渔时季节变化管好虾池水质

虾苗放养初期,虾池水深保持0.8米左右即可。8~9月既是高温天气,又是青虾生长旺季,因而要把池水加满,使水深达到1.2~1.5米。秋季水质极易变化,应根据虾池水质状况,每7~10天加、换水1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1/4左右。或定期开动增氧机,给虾池增氧。平时,如发现水质过肥、过浓,要及时加、换水,调控水质。(4)按照天气变化管好虾池水质

坚持收听气象预报和早晚巡塘,观察虾池水质变化,根据天气、水质以及青虾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

强化虾池水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夺取池塘养虾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应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按照青虾生长发育对水体环境条件的要求管好虾池水质青虾为甲壳类水生动物,要求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为7~8,水的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池底的淤泥1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较少,水质清新活爽。在养虾过程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保持良好的水质,促进青虾生长。

(2)按照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管好虾池水质溶氧是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一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通过风力扩散作用,将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三是通过人工措施,补充水中氧气。而水中溶氧的消耗:一是水生生物的呼吸耗氧;二是风力的扩散,使水中的溶氧回到空气中;三是池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水中溶氧的昼夜变化是:晴朗的天气,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水中溶氧量中午前后达到饱和状态,而夜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生生物呼吸大量耗氧,加上有机物分解耗氧,黎明前虾池的溶氧处于最低水平,所以,夜间、凌晨易引起青虾缺氧。此外,虾池水质通过不定期施肥及大量藻类死亡,或连续阴雨天气,也会造成虾池缺氧。应加强巡塘,注意水质溶氧变化,及时采取增氧措施,以免发生缺氧事故,造成损失。虾池pH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厌氧细菌分解的代谢物和残饵腐败产生的有机酸所致。此外,酸雨等因素也会引起池水pH的变化。而虾池水的透明度主要是由水中的悬浮物,特别是藻类的数量所决定的。通常茶褐色、油绿色为好,透明度40厘米左右为宜,应该根据这些因子的昼夜变化,强化水质管理。

(3)按照渔时季节变化管好虾池水质虾苗放养初期,虾池水深保持0.8米左右即可。8~9月既是高温天气,又是青虾生长旺季,因而要把池水加满,使水深达到1.2~1.5米。秋季水质极易变化,应根据虾池水质状况,每7~10天加、换水1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1/4左右。或定期开动增氧机,给虾池增氧。平时,如发现水质过肥、过浓,要及时加、换水,调控水质。

(4)按照天气变化管好虾池水质坚持收听气象预报和早晚巡塘,观察虾池水质变化,根据天气、水质以及青虾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池塘成蟹生态养殖放养前的准备有哪些?

1.曝晒塘底,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 2.药物清塘: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750px,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 3.投放螺狮:清明前,清塘1周后,投放鲜活螺狮200kg/亩~250kg/亩,并使其自然繁殖小螺蛳,既可作为河蟹、青虾的活饵,又可以清除部分残饵来净化水质。活螺狮采取二次投放法,清明前投放1次,8月底投放1次,以免活螺狮一次投放过多而造成水质过度、青苔大量繁殖。 4.水草种植与养护:清塘后,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为便于管理和提高幼蟹成活率,防止种植、移植的水草刚出芽就被河蟹吃掉,应设置河蟹暂养区,以利于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在池塘的一端或中央深水处,用围网拦出一块河蟹暂养区,面积为蟹池面积的1/10~1/5,将蟹种集中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河蟹放入池塘里培育。 5.注水施肥:放养前1周,池塘注水至水深1250px,视池水肥瘦程度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100kg/亩~200kg/亩,用以培育苗种下塘后可供摄食的适口饵料生物,有利于提高河蟹生长速度及养殖的成活率。

1.放养模式与苗种选择 放养规格为100只/kg~160只/kg的优质蟹种500只/亩~800只/亩,放养体长50px~75px的青虾10kg/亩,放养体长25px~50px的青虾苗种2万尾/亩~4万尾/亩,放养体长125px~175px左右的鳜鱼鱼种15尾/亩~20尾/亩,放养规格为体重250g/尾的花鲢15尾/亩,放养规格为体重150g/尾的白鲢50尾/亩。主要观察河蟹摄食、发病、生长情况以及水质变化情况,尤其观察有无活动迟钝、上滩死蟹等现象,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放养时间 青虾的春苗在2月初放养,青虾的秋苗在7月底放养;河蟹、花鲢、白鲢在2月底~3月初放养;鳜鱼苗种在5月下旬~6月中旬放养。

水质管理 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等),可在5月下旬~10月上旬每隔15天使用1次,以改良池水环境。每5亩面积的池塘配备1台增氧机,每10亩面积的池塘配备1台水泵,生长季节的晴天中午经常开启增氧机或用水泵加水1小时~3小时,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中后期,每隔20天使用5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调节池水的pH,使之保持在7.5~8.0。放苗前1天,池塘注入部分新水,凡注水时均需用60目以上的密眼网布严格过滤。3月~6月,每隔7天~10天加水1次,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750px~1000px;7月~9月,每隔5天~7天加水1次,使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1000px~1250px;10月~12月,每隔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50px~500px,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750px~1000px。3月~4月,池塘水位控制在1125px~1250px为宜,便于提高水温;5月~6月,池塘水位控制在1250px~2000px;7月~9月的高温期,应加高池塘水位至3000px~375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