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趋势(海水养殖产量)

养殖吧 2022-12-16 08:25 编辑:admin 208阅读

1. 海水养殖产量

海田养殖

优点是:集中发展某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如刺参)等,生产周期较短,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按养殖对象分为鱼类、虾类、贝类、藻类和海珍品等海水养殖,其中以贝、藻类海水养殖发展较快:虾、鱼类、海珍品养殖较薄弱。按空间分布分为围塘、海涂、港湾和浅海等。按集约程度分为粗养(包括护养、管养)、半精养和精养,以粗养为主。

2. 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多少以上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碳汇,每年吸收全球约一半的碳排放量。如能提升碳汇功能,固定更多的碳,将会分担部分减排的压力。针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开展的科学研究较多,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

早在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就允许各国通过人工造林、森林和农田管理等人为活动导致的“碳汇”用于抵消本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在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幅增加了森林碳汇,也是不争的事实。相比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的固碳能力毫不逊色。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就指出,海洋生物具有固碳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的独特优势。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上,加强海洋的减缓和适应行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有望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成为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的又一重要措施。尽管海洋碳汇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理念到行动还面临不少挑战。

和陆地碳汇相比,我们对海洋碳汇的储量、速率、过程机制和功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尚未建立起专门的观测和评估体系,难以做到“可衡量、可报告、可核查”。因此,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建立健全海洋碳汇的核算体系,形成系统的海洋碳汇核查理论、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通过科学进步,凝聚更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我国海洋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几十年来,受到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沿海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红树林面积丧失了60%,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海草床绝大部分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固碳能力自然也无从谈起。增加海洋碳汇首先在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海洋就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近年来,渔业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原理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达到负排放的功效。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现代立体养殖、深远海养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广阔海域具有了巨大的空间潜力。通过筛选高效良种,构建增汇模式,蓝碳产业未来可期。

海洋碳汇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取决于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撑。我国前期探索值得称道,后续应加强群策群力,尽早形成中国方案,充分激发海洋碳汇的价值和潜力,为兑现我国碳中和承诺不断努力实践,从而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3. 海水养殖产量排名

市场上常有的海水鱼中,无法人工养殖的有带鱼、鲅鱼、鲳鱼、黄姑鱼、沙丁鱼、老板鱼、小黄花鱼等,鱿鱼和乌贼也无法人工养殖;既有捕捞也有人工养殖的有鲈鱼、黑裙、大黄花鱼、六线鱼,还有螃蟹、海蜇等海鲜;基本上全为人工养殖的有牙鲆、大黄花、大菱鲆、半滑舌蹋等。

4. 海水养殖业产量占水产品养殖业的比重

上海水产品消费年交易量约140万吨,其中年进口水产品20多万吨,消费量约85万吨,本地养殖水产品约占年消费量的20%,市外供沪水产品占年消费量八成。上海水产市场的48%为养殖水产品,主要来自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重庆,山东等。

福建水海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水海产品出口达到3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海洋渔业、商务、海关、侨联、信保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建设5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和175个国际标准、农产品示范基地,支持186家企业参加国际食品专业展会和线上展会,支持出口龙头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海外闽商优势,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取得显著增长。

2020年,广东省水产养殖产量746.65万吨,年涨幅2.4%。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31.24万吨,全国排名第三;淡水养殖产量415.41万吨,全国排名第二。水产养殖面积略有下降,海水养殖16.47万公顷,下降0.16%;淡水养殖30.94万公顷,下降1.23%。从养殖品种看,广东有草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鳜鱼、加州鲈、乌鳢、海鲈、鳗鲡、罗氏沼虾、青蟹等28个品种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

5. 海水养殖产量占比

2020年,广东全省水产养殖产量为746.65万吨,增长2.4%,连续2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31.24万吨(全国排名第三),增长0.64%;淡水养殖产量415.41万吨(全国排名第二),增长3.85%。池塘养殖产量381.09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草鱼、鳜鱼、鲈鱼、乌鳢、罗非鱼、鳗鲡、罗氏沼虾等10个淡水鱼品种的养殖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鲈鱼、军曹鱼、鲷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青蟹等十多个海水鱼品种的

6. 海水养殖占比

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036.11千公顷,同比下降1.0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95.55千公顷,同比增长0.17%;淡水养殖面积5040.56千公顷,同比下降1.48%。

7. 海水养殖产量居全国首位的是

绵鳚(绵鳚科)Enchelyopuselongatus

[地方名]光鱼、海鲶鱼、水岔、大头光、松鱼。

带鱼(带鱼科)Trichiurushaumela

[地方名]牙带、白带鱼、刀鱼、鳞刀鱼、柳带、裙带、脚带、青棕带、带条鱼

鲐鱼(鲭科)Pneumatophorusjaponicus

[地方名]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巴浪。

羽鳃鲐(鲭科)Rastrelligerkanagurta

[地方名]白柄子、白面鱼。

蓝点马鲛(鲅科)Scomberomorusniphonius

[地方名]鲅鱼、条燕、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马鲛、青箭。

银鲳(鲳科)Pampusargenteus

[地方名]平鱼、白鲳、长林、车片鱼、鲳鱼、镜鱼、草鲳、白仑、乌伦、枫树、叶、扁鱼。

刺鲳(长鲳科)Psenopsisanomala

[地方名]瓜核、南鲳。

青干金枪鱼(金枪鱼科)Thunnustonggol

[地方名]青干、长鳍、海里。

(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种)

目前中国养殖的鱼、虾、贝、藻类共计有60余种,主要品种有海带、牡蛎、珍珠贝、鲍鱼、紫菜、对虾、海参、扇贝、鲻鱼等。1990年中国海水养殖产量达162.4万吨,跃居世界首位。

鯻鱼,鳉鱼,海藻

8. 海水养殖面积

按实际养初殖的水面面积来算,一亩池塘大约可以养殖8000尾罗纸虾

9. 中国海水养殖产量

过度捕捞、海 洋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退化、外来物种 入侵。

威胁一: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是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海洋环境污染,使得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等化学因子含量发生改变,对海洋生物的正常栖息、觅食、繁衍、生存等造成影响。其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且难以控制。

威胁二:海洋资源过度开采

  过度开采,包括过度捕捞,盲目围填海,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滨海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是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近海经济鱼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严重衰退,传统优质鱼类已不能形成渔汛,小型鱼、低龄鱼、低值鱼类比例增加,部分地区已到了“无鱼无渔”难以恢复的程度。

威胁三:海洋物种生境遭到破坏

  在沿海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海洋海岸带开发活动和城市扩张建设日益增多,不合理的开发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自然岸线变异、海岸侵蚀加重、海洋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优质海洋生物资源衰竭,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等。

威胁四:外来物种入侵“防不胜防”

  外来物种入侵类,如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水生生物贸易、科学研究、开辟航道和船舶运输等,可能有意或无意引入新的物种。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涉及许多不同的门类。到目前为止,明确引进或者进入我国的海洋外来物种数量约有119种之多,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海洋外来入侵种之一是1979年引进的互花米草。

威胁五: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海平面上升将直接淹没沿海地区的大片潮滩湿地和滨海低地,导致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生境以及其他多种海岸资源大面积丧失。海水温度升高会造成珊瑚的死亡和白化,影响红树林的分布界限,也会使海洋浮游、游泳等生物群落结构显现变化。海洋酸化会影响到以碳酸盐为骨骼的生物的代谢过程与生活史,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10.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排名

1、霞浦海带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位于福建东北部,当地产的海带是全国最好的海带,据了解,由于霞浦县海域不存在工业污染,同时海带养殖的区域,和大黄鱼以及其它的水鱼很接近,海水非常的清洁,富含营养物质,因此产的霞浦海带不管是外观,还是口感,或者是营养,都要优于其它地区所产的,而霞浦也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霞浦海带,具有色泽翠绿、口感香醇、蒸煮易烂、粘滑爽口等特点,是营养丰富的纯天然无公害产品,在各地都很受欢迎。

2、连江海带

连江是福建省海带南移试养最早的县,在上世纪50年代末,从北方引进的海带,在连江县筱埕镇试养成功,经过50多年的养殖实践,养殖规模从当初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34万多亩。连江海带产业的发展非常完整,从育苗、养殖、加工到销售,实行产业一条龙,它对整个海带产业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中国藻业协会将连江县命名为中国海带之乡。

3、大连海带

大连市作为我国海带主产区之一,产量达31.4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大连海带产区中,旅顺海带,是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横跨黄渤两海,处于黄渤两海对流的狭长海域内属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的暖温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受黄海软流影响,冬季不结冰,不受台风侵扰,适宜海带大面积浮筏养殖,产出的海带非常优质。

11. 海水养殖产量多少

黄鱼亩产在2000斤左右,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大黄鱼产自宁德市,有“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之称的鹿西岛,以黄鱼为媒点燃“夜经济”,带动渔区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一条小小的黄鱼成为海岛渔民致富增收的敲门砖。在温州,像鹿西岛这样依托黄鱼实现村民增收,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引擎的地方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