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蚯蚓繁殖技术
蚯蚓属于雌雄同体,繁育方法如下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对,很小,由许多极细的卵巢管组成,位第13体节前隔膜后侧,卵漏斗(oviduct funnel)一对,位第13体节后隔膜前侧,后接短的输卵管(oviduct)。
两输卵管在第14体节腹侧腹神经索下会合,开口于此腹中线,称雌生殖孔。
另有纳精翼(seminal receptacle)3对(P. differingens为4对,P. aspergillum和P. californica为2对),位第7.8.9体节内。
纳精囊由坛(ampullaa)、坛管和一盲管(diverticulum)构成。
为储存精子之处。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面两侧。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2对,很小,位第10及11体节内的精巢囊(seminal sac)内,精漏斗 2对,紧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细的输精管。2管于第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开口于第18体节两侧,为雄性生殖孔。前列腺(prostate gland)一对,位雄生殖孔一侧,前列腺管开口于输精管末端,分泌粘波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精巢囊与其后第11及12体节内的贮精囊(seminal vesicle)相通,贮精囊内充满营养液。精巢产生精细胞后,先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经精漏斗由输精管输出。
2. 蚯蚓繁殖技术有哪些
堆积腐熟的有机肥,粪便树叶作物杆都可以堆积发酵好下入种蚯蚓,期间可以撒麸皮喂养,蚯蚓喜欢甜味饲料。
3. 蚯蚓的繁殖技术
要繁殖得快,不仅要吃得好,还得养得好。。1.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2.温度 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3.湿度 湿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气 据上海市金山区钱锦康的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 5.pH值 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
4. 蚯蚓 繁殖
蚯蚓的繁殖方式是以下几种方式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在茧中受精。蚯蚓继续后退,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再生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虽然它也有头、有尾、有口腔、肠胃和肛门。但它的整个身体就像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一层是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便是一条消化道,从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在内外两条“管子”之间,被体腔液充满着。
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在温度,PH和杀菌等适宜的条件下,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学的一位毕生研究“蚯蚓”的老教授指出,上面提到的蚯蚓的再生是极为不正常的。根据他毕生研究成果,他分析后认为,一只蚯蚓被从中间切开后不可以再生为两条蚯蚓,只有包含脑神经结的一端可以活下去。除此之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动物学》的175页附近的一节也没有提到蚯蚓切开后可以再生为两条蚯蚓
5. 蚯蚓繁殖技术教案
个人比较喜欢用蚯蚓,因为相比于红虫,我认为蚯蚓上的鲫鱼更大,而且在有些鱼塘,尤其是岸边是泥土的鱼塘,蚯蚓对于鱼儿来说更受欢迎。相信很多钓友都有一个困惑,就是需要用到蚯蚓的时候渔具店卖完了已经,对于整理好装备准备出发钓鱼的你来说是很绝望的。渔具店的蚯蚓少则两三块多则四五块,有时候买回来钓鱼用的时候才发现很多蚯蚓都不新鲜,要么是软绵绵的没有活性,要么就是一点也不鲜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我们怎样自己去培育蚯蚓,在家里就能制作上等的钓鱼饵料。
一、先说说自己养蚯蚓优点吧
钓鱼人如何自己培育蚯蚓
1.自己养殖的蚯蚓的活性更好,颜色鲜红,跟野外刚挖起来的是一样的。
2.使用方便,不需要多跑一趟渔具店,也不需要拿着锄头到处找蚯蚓挖。
3.养殖成本底几乎为零。
钓鱼人如何自己培育蚯蚓
二、材料准备:
准备一个大的油桶,类似花生油、金龙鱼油那种桶,其实只要是个容器只要不漏水都可以,拿刀子在顶部减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都可以。弄完这些就用碎报纸垫在最底下,大概垫个四五层,为什么要垫这个报纸呢?因为报纸有保暖、锁水分的作用。做好这些之后用手轻微的在报纸上面润湿一点点水,这样做是让盆底保持一定的湿度,切记不可太多,蚯蚓是很怕水的,水太多的话蚯蚓就没有活力了。去山上找一些土,最好是菜地里的土,找种菜的老太太要一点就行,菜地里的土质更松软,有条件的同学们可以加一点点粉状的木屑。步骤做到这里大致就完成了,只需要找蚯蚓放置进去即可,像我这样的懒人就一般去花鸟市场直接买现成的放进去,有时间的话自己去采土的地方挖几个大的蚯蚓放在养殖盆里,大蚯蚓主要的作用就是拿来繁殖蚯蚓。
钓鱼人如何自己培育蚯蚓
三、蚯蚓食物
蚯蚓的食物很简单,苹果皮,香蕉皮之类的水果皮都可以(柑橘类不可以因为有油性),荤菜之类的就不要放进去了,暂且不说作用大不大,那股腐肉味在自己住的地方弥漫肯定是不好闻的,个人建议就投放简单的苹果皮就可以,吃一个苹果剩余的皮够蚯蚓个把星期才能分解完,哪怕我们忘了一两个星期没喂也没事的。这样养殖的蚯蚓哪怕放在自己床底下也不会有任何味道的。
钓鱼人如何自己培育蚯蚓
四、存放和使用
平时放在阴暗处切记不要见光,除非你制作的盆有盖子且有很小的透气孔。除此之外每隔3-5天,浇点水,不可过多,泥土干一点,蚯蚓最多是不舒服,不爱吃,不繁殖,但是如果太湿了,就容易死的,因为泥土下面会没有空气,这就是
6. 蚯蚓繁殖技术视频
有啊。红蚯蚓可作钓鱼饵料卖,黑蚯蚓供养殖场喂鸡鸭
7. 蚯蚓繁殖技术视频教程
先老师给孩子们看有关蚯蚓的视频,然后孩子们说说自己眼里的蚯蚓和别人的有何不同,最后老师挑选出几个说的特别好的小朋友的,老师总结下蚯蚓到底神奇在哪里
8. 蚯蚓育种方法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