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亩产一般是多少斤的呢(优良菱角新品种?)

养殖吧 2023-04-24 02:27 编辑:admin 240阅读

一、优良菱角新品种?

 四角菱

1、馄饨菱,产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一带。晚熟品种,清明播种,秋分到霜降收友优资源网获。优质丰产,味甜而糯,亩产1000~1200斤。果皮绿白色,每斤40~50个,肩角上翘,腰角下弯,菱腹凹陷,菱肉厚实,皮薄,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

2、小白菱,产江苏吴江、苏州等地。中晚熟品种,清明播种,白露到霜降收获,亩产600~1200斤。肉质硬,含淀粉多,宜熟食,果形较小,每斤60~70个。皮绿白色,,肩角略向上斜伸,腰角细长下弯,腹稍隆起,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4:1。菱盘小,茎蔓坚韧,生长势强,抗风浪力较强,生长适应范围较广,宜湖荡深水栽培。

3、大青菱,产江苏吴江、吴县、宜兴等地。中熟种,播种与成熟期与小白菱同,亩产1000~1200斤。品质中等,果形大,每斤20~25个。皮绿白色,肩部高隆,肩角平伸而粗大,腰角亦粗。略向下弯。果皮厚,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2:1。

4、水红菱,产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以及嘉兴一带。早熟种,清明播种,立秋开始收嫩菱,处暑、霜降收老菱,一 般亩产800~1000斤。菱肉含水量多,含淀粉稍少,味甜,宜生食。叶柄、叶脉及果皮均呈水红色。果形较大,每斤25~35个,肩角细长平伸,腰角中长,略向下斜伸,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不耐深水,不抗风浪。

5、邵伯菱,产江苏里下河地区。早、中熟种,处暑到寒露收获,产量中等,亩产500~1000斤,每斤40~50个,皮绿白色,肩角较大,腰角尖锐,皮较薄,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

6、沙角菱,产江苏吴江、吴县等地。中熟种,清明、谷雨播种,立秋、处暑采收。亩产400~600斤。果形小,肩角细锐平伸,腰角向果侧斜伸,皮绿白而厚。菱肉坚硬,富含淀粉,宜熟食。根茎坚韧,叶小密生,抗风浪,耐深水及瘦地。

两角菱

1、扒菱,又名乌菱、风菱、大弯角菱,产江、浙及南方各地。晚熟品种,清明、谷雨播种,寒露、立秋采收,亩产600~1000斤。果形长大,每斤约25个。皮暗绿色,两角粗长而下弯。品质好,含淀粉多。成熟时果柄不易脱落,可以减少采收次数;但皮壳厚,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2:1。

2、蝙蝠菱,产南京附近。早熟品种,清明播种,处暑、寒露采收。生长势较弱,叶表面淡绿,背面赤褐色。果形中等,每斤约40个。皮色有红、绿两种,两角平伸,先端较钝。

3、五月菱,产广州市郊。早熟品种,两角平伸,产量中等,皮薄肉厚,菱肉含水多,为生食品种。

4、七月菱,产广州市郊。晚熟品种,果皮绿色,果形长大,两角粗长下弯,产量较高,含淀粉多,皮壳厚,宜加工制粉和熟食。

二、最大的菱角品种?

1、馄饨菱,产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一带。晚熟品种,清明播种,秋分到霜降收获。优质丰产,味甜而糯,亩产1000~1200斤。果皮绿白色,每斤40~50个,肩角上翘,腰角下弯,菱腹凹陷,菱肉厚实,皮薄,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

2、小白菱,产江苏吴江、苏州等地。中晚熟品种,清明播种,白露到霜降收获,亩产600~1200斤。肉质硬,含淀粉多,宜熟食,果形较小,每斤60~70个。皮绿白色,,肩角略向上斜伸,腰角细长下弯,腹稍隆起,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4:1。菱盘小,茎蔓坚韧,生长势强,抗风浪力较强,生长适应范围较广,宜湖荡深水栽培。

3、大青菱,产江苏吴江、吴县、宜兴等地。中熟种,播种与成熟期与小白菱同,亩产1000~1200斤。品质中等,果形大,每斤20~25个。皮绿白色,肩部高隆,肩角平伸而粗大,腰角亦粗。略向下弯。果皮厚,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2:1。

4、水红菱,产江苏苏州、浙江杭州以及嘉兴一带。早熟种,清明播种,立秋开始收嫩菱,处暑、霜降收老菱,一 般亩产800~1000斤。菱肉含水量多,含淀粉稍少,味甜,宜生食。叶柄、叶脉及果皮均呈水红色。果形较大,每斤25~35个,肩角细长平伸,腰角中长,略向下斜伸,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不耐深水,不抗风浪。

5、邵伯菱,产江苏里下河地区。早、中熟种,处暑到寒露收获,产量中等,亩产500~1000斤,每斤40~50个,皮绿白色,肩角较大,腰角尖锐,皮较薄,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

6、沙角菱,产江苏吴江、吴县等地。中熟种,清明、谷雨播种,立秋、处暑采收。亩产400~600斤。果形小,肩角细锐平伸,腰角向果侧斜伸,皮绿白而厚。菱肉坚硬,富含淀粉,宜熟食。根茎坚韧,叶小密生,抗风浪,耐深水及瘦地。

7、扒菱,又名乌菱、风菱、大弯角菱,产江、浙及南方各地。晚熟品种,清明、谷雨播种,寒露、立秋采收,亩产600~1000斤。果形长大,每斤约25个。皮暗绿色,两角粗长而下弯。品质好,含淀粉多。成熟时果柄不易脱落,可以减少采收次数;但皮壳厚,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2:1。

8、蝙蝠菱,产南京附近。早熟品种,清明播种,处暑、寒露采收。生长势较弱,叶表面淡绿,背面赤褐色。果形中等,每斤约40个。皮色有红、绿两种,两角平伸,先端较钝。

9、五月菱,产广州市郊。早熟品种,两角平伸,产量中等,皮薄肉厚,菱肉含水多,为生食品种。

10、七月菱,产广州市郊。晚熟品种,果皮绿色,果形长大,两角粗长下弯,产量较高,含淀粉多,皮壳厚,宜加工制粉和熟食。

三、菱形丝瓜栽培高产技术?

一、选择品种 适时播种

有棱丝瓜属于短日照植物,多数品种对短日照条件要求较严格。日照在10小时以内,雌花数目较多,第一雌花着生节位较低,产量较高。日照10小时以上,雌花数量少,叶蔓易徒长,产量较低。早春和秋季日照较短,温度较低,可选择较耐低温的品种如绿旺、双青等。夏季日照较长,须选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的品种如夏棠—号、天河夏丝瓜等。有棱丝瓜生长适温为22—28℃,IO以下生长停止,5℃以下易受冻害。

二、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有棱丝瓜连作病害严重,不宜两年连种,应与非瓜类蔬菜轮作。地选好后,深耕晒白,精细整地,深沟高畦栽培。畦宽1.5—1.8m连沟,种植两行,株距30--40cm,每亩施腐熟有机肥IO00--1500kg和过磷酸钙15—20kg作基肥。

三、管好肥水 培土窝藤

有棱丝瓜产量较高,对肥料需求量较多。如果严重缺肥,易导致雌花脱落,幼果枯黄,出现畸形果。生长初期追肥过多,也会造成叶蔓徒长,很难结瓜。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进行合理追肥。搭架前追肥应少而薄,防止瓜苗徒长。开始结果要逐步增加追肥。一般每隔5—7天追一次浓度为30%一40%的人粪尿,每亩用量为300--5OOkg。结果盛期重施一次追肥,每亩用复合肥5k8和尿素5kg,进行穴施,防止植株早衰,促进多结果。有棱丝瓜整个生育期对水分要求较高,以土壤湿度70-80%最适宜。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注意田间排水和灌溉。3—4片真叶时进行—次培土,促进根系发育。结果盛期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和早衰。夏植的有棱丝瓜生长势旺盛,雌花节位较高,过早引蔓上架,不利通风透光,易引起病虫害。可采取窝蔓措施,将瓜苗分向两边,任其在畦面生长。利用瓜藤荫蔽地面,保湿降温,待其出现雌花时,引蔓上架,春、秋栽培一般不窝藤。

四、引蔓护果 人工授粉

春、秋种植的有棱丝瓜苗高20—23cm时即可插竹引蔓。夏植的一般在雌花开始出现,窝藤结束后才插竹引蔓。以“之”字形均匀地横斜引蔓,以防止过快封顶。同时结合护果,解除缠绕幼果的卷须,使幼苗顺利下垂,防止果实弯曲畸形。有棱丝瓜雌花开放时间为下午3点钟以后,夜晚合闭。根据试验,雌花开放的当天进行人工授粉,坐果率可达98%,第二天授粉的坐果率只有10%左右。因此,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获得有棱丝瓜高产的重要措施。

五、防治病虫 适时采收

有棱丝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虫害主要有黑守瓜和螨类等。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叉喷雾防治。黑守瓜可用50%辛硫磷2500倍液或5.7%百树菊脂2000倍液喷杀。螨类可用73%乳油克螨特20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托尔克2000倍液喷杀。有棱丝瓜是以嫩瓜供食用,过期采收,会导致纤维素增多,降低品质。因此,要做到适时采收。适时采收的标准是瓜身饱满,颜色较淡,瓜身稍硬。盛果期每日或隔日采收一次,亩产一般为1500--3000kg

四、社会服务的需求是什么?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很多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志愿服务。

志愿者奉献自己的时间,服务社会,虽然不获取报酬,但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志愿服务一直备受鼓励。但志愿服务项目,尤其是草根项目的发展面临很多痛点,资金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

如何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成为重要议题。“志愿服务发现了一个社会服务的需求,我们怎样高质量、可持续地满足这种社会需求?”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朝晖提出。

志愿服务公益创业成为一条可行之路。近日,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落下帷幕,102个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获奖。社会价值显著、运营保障到位、组织治理规范、公益创业模式合理、社会影响力强是主要评审标准。

从这些获奖项目可以看到,通过公益创业,志愿服务可以叩开市场之门,实现更好的自我造血,走得更远。

公益创业吸引年轻人

即食菱角、菱角粉丝、菱角酒……地方特产菱角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上,这背后一群志愿者功不可没。

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耕读兴农志愿服务队启动“菱辟蹊径 强农兴农”项目,在湖北天井湖村发展菱角产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志愿服务队筹建了我国首个菱角院士工作站,选育出高产耐抗的新品种“菱美人”,并大力推广菱—菱—鱼种养模式。

“水塘种植两年菱角,再养一年草鱼,如此循环的产量是最佳的。”耕读兴农志愿服务队创始人彭达解释,这种模式能节约种植成本、提高产值,又保护环境,让菱角亩产量从1500斤跃升到2500斤。

但菱角种出来后,很快遇到销售难题,市场对菱角的接受度有限,志愿者们带着菱角到水果店、超市推销的时候经常被拒绝,供货商也不愿意合作。菱角保鲜难,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很容易坏了。

这群95后志愿者没有放弃,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网络销售有天然的敏感。营销渠道很快转到电商平台,他们找网店合作,也自己开网店,运营微信公众号。彭达及菱角项目负责人袁诗涵还走进直播间,为菱角产品直播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