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高产养殖(鮸鱼 养殖)

养殖吧 2023-01-01 18:30 编辑:admin 241阅读

1. 鮸鱼 养殖

野生鱼:体型一般消瘦苗条,体内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肠和腹腔的脂肪较少,胆囊较小,胆汁的颜色较淡,排出的粪便颜色浅,腥臭味淡,肌肉结实,味道鲜美可口。

养殖鱼:一般膘肥体壮,体内的脂肪含量较高,胆囊较大,胆汁多且颜色浓重,排泄物的颜色一般为黑色且腥臭味重,肉质比较松散。

2. 鲻鱼 养殖

1、黄鳍鲷的养殖场地的建造养殖场应选择在靠近海岸,水源充裕,不受污染,交通方便,防台风,防海潮的地方,尽量利用天然潮汐的涨落来灌水和排水,黄鳍鲷的养殖场还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排灌分家。没有潮灌能力的养殖场还应安装水泵或水车进行排灌和增氧。精养池塘一般面积为10-15 亩,中间培育池面积为3-5亩,长宽比为1:0.6,水深1.8 -2.5 米,塘基坚实不漏水,池塘的注排水闸门宽0.8 -1 米,最大日换水量为30%。放养前,池塘需晒塘,清塘和消毒,以杀灭野生鱼虾,装好闸门后进水,并进行施肥,培养饵科生物。

2、养殖方式黄鳍鲷池塘养殖可分为单品种的纯养,多品种的混养和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三种方式。

(1)单养。每亩放养700-1500 尾,每年1-3月投放鱼苗,规格为2-5厘米,养殖周期为1年至1年半,起捕规格200克以上,投喂冰鲜下杂鱼及人工饲料,亩产一般在150-300 公斤。

(2)多品种混养。混养能合理使用养殖水体,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域的生产力,常用的混养方式有:a黄鳍鲷、鲻鱼、蓝子鱼混养。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500-700 尾(5-7厘米),200-300 尾(7-8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00-150 公斤。b黄鳍鲷、金钱鱼、蓝子鱼混养。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900 尾(5-7厘米),200-300尾(5 -10 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500-200 公斤。

(3)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这是为了利用单品种精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剩余饵料,以及为调节排泄物造成的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生而采用的养殖方法,一般是主养一个品种,辅以搭配放养一个品种:a尖吻鲈、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800 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b鲈鱼、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800-1000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c笛鲷、鲷养殖。每亩放养紫红笛鲷900-1000 尾(1 2-14厘米)和黄鳍鲷150-200 尾(5-8厘米);d卵形鲳、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800-900尾(10-12 厘米)和150-200 尾(5-8厘米)。搭配养殖的黄鳍鲷于每年3-4月份放苗,翌年2-3月收获,体重约200克,亩产为30-50 公斤。

3. 鲮鱼 养殖

鲮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鲮鱼又名土鲮、鲮公、花鲮等,是一种亚热带鱼类。

冬季低水温在13℃以上处常年可见,低水温在11~

1 3℃的,则冬季少见;冬季降到11℃以下的地区, 则没

有自然分布。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不仅

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还是鳜鱼的适口饲料。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体呈纺锤形,略侧扁, 腹部圆。头小, 吻钝。口小,

下位,呈弧形。有吻须和颌须各1对,吻须较长,颌须极

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鳞片中等大小。体色自上而下由青

灰色逐渐转为银白色,并有耀目的光泽,两侧胸鳍上方有

8~l 5个鳞片具宝蓝色的彩斑连成一片,形成一菱形的斑

块。各鳍淡灰色,除背鳍外,其余各鳍的末端略呈赭红色。

2.生活习性

鲮鱼是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温暖的江河及其附属水体

的底层。性极活泼,善跳,对水流的反应十分灵敏,喜活

水,稍有水流便能引集大量的鱼。在池塘中常因池埂满水

或缺口等,而发生大量逃鱼的现象。

鲮鱼对溶氧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

温为22~28℃,水溶氧量l毫克/升,鱼能正常吃食;溶氧

量0.24~0.65毫克/升, 会浮头:溶氧量在0.16毫克/升

以下,会窒息死亡。

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30℃,低于7℃则不能生存。

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当水温低于14℃时,鱼就聚集于

深水区不太活动。冬季在河床深处越冬。池养的越冬鱼,

通常置于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增加防寒措施。

3.食性

杂食性鱼类, 自然条件下,常以植物为主要食料(主

要是浮游植物),同时也摄取腐殖质和其他有机碎屑,还

吃少量的浮游动物。池养条件下,吃食人畜粪便、各类油

饼、酒糟、糠、麸、蚕蛹等。食性与鲢鱼基本相似。鲮鱼

49

鳃耙紧密,适于滤食细小食料。它的肠管较长,但对具有

纤维质或胶质细胞壁的浮游植物也难于消化。

仔鱼当卵黄囊快被吸完时,开始摄食轮虫、桡足类幼

体和小型水蚤,随着鱼体长大逐步过渡到成鱼食性。

鲮鱼吃食与环境关系密切,水温14.6~29.4℃时,食

欲旺盛: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鲮鱼的摄食强度,甚至

停食。在相同温度下,水中溶氧量又是摄食的牵制因素。

在水温佳条件(22.8~25.4℃)下, 当溶氧量下降到

0.24~0.65毫克/升时,大部分个体也要停止摄食:当每

升水溶氧

4. 鲮鱼高密度养殖

桂花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桂花鲮鱼能生长25cm,改良品种会更大一些,一般可以长到15~25厘米。这种鲮鱼也比较少见。

5. 魟鱼的养殖

不好养。

梅花魟鱼相对于大多数的热带鱼,梅花魟鱼不属于容易养活的品种。

除了珍珠魟鱼相对好养一些,其绝大多数品种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梅花一旦得了病,是非常难治疗好的。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只要水质好,还是能够养殖活的。

6. 鲮鱼高产养殖技术

一般鲮鱼的鱼苗放养时间是在每年的六月份到十月份之间,这一个时间段可以分成三段,在6-8月份的时候,每亩的鱼苗放养规格在四五万尾左右,当然了,在鱼苗5000尾只有一公斤重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这个数量,在可以出塘的时候每千克的鱼苗数量在一百二十尾左右,亩产量能够达到三百公斤左右,第二个时间段在8-9月份这个时间段,这时候的鱼苗可以稍微的大一点,每千克有一千尾左右的数量,一亩鱼塘放养一万尾鱼苗就足够了,出塘的时候一千克有五十尾左右的数量,每亩能产出鱼苗数量一百五十公斤左右,最后一次放养时间段在9-10月份之间,规格是每千克二百尾左右,每亩鱼塘放养个两三千尾的样子,出塘时的规格在一千克有一尾或者两尾,亩产量能够达到六百公斤左右的重量。

三、水质的管理

在将鱼苗投放到鱼塘里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不能用肥水饲养只能用清水,水位也不能太深,在八九十厘米左右的深度最为适宜,一个星期之后在往水里撒施一些水肥。为了增加水体肥度,是水质里的浮游生物生长的愈加旺盛,我们可以往鱼塘里施入一些适量的鸡粪,一般一亩施入鸡粪十五斤左右就可以了,在全池的范围内均匀播撒即可。在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一般一个星期就要进行一次注水和换水,使水位一直在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间来回波动即可。

7. 鲮鱼高产养殖方法

鲮鱼养殖注意事项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鲮鱼苗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五、鱼苗分塘放养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我市养殖生产主要进行段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公斤。

六、投饲管理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七、病害防治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