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从哪里长出来的(芡实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

养殖吧 2023-05-09 18:33 编辑:admin 207阅读

一、芡实从哪里长出来的?

芡实产于我国南北各省,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生在池塘、湖沼中。

1、芡茎三月生叶贴在水面上,比荷叶大,有皱纹,叶面呈青色而背面呈紫色,茎、叶都有刺。茎长达一丈余,中间也有孔有丝,嫩对剥皮可食。五六月开紫花,花开时面向阳光结苞,苞上有青刺。花在苞顶,也如鸡喙。剥开后有软肉裹子,壳内有白米,形状如鱼目。七八月成熟,九月份结果。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果实可食用。也可作药用。

2、芡实果实为花托包被的假果,果实有刺或无刺,花萼宿存,尖嘴状,位于果实顶端,整个果实形似鸡头,果形大,一般重0.5-1.0kg,内分多室,并约有成熟种类100-200粒。种子呈圆形,较大,直径1.0-1.6cm,百粒重164g左右,种子外被有1层较厚的假种皮,呈乳白色,上有较多红色的斑纹。

3、芡实种子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全草为猪饲料,又可作绿肥。芡实宜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芡实宜与莲子肉、山药、白扁豆之类食物一同食用。

二、荷花从哪里长出来的?

荷花是水生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水。

荷花的生长过程分别是萌芽、出苗、开花和结果。种子播下后,会慢慢破开外面坚硬的壳,长出根系来;然后慢慢长出幼苗,逐渐长大;到了夏季就会开出花来,等花凋谢以后,就会变成莲蓬。

夏日的荷花,是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粉嘟嘟的荷花,在宽大的绿叶映衬下,舒展开来,露出粉红的花瓣和金黄的花蕊,摆出各式各样的姿态。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愿我们的人生,像荷花一样,高洁,美丽,纤尘不染!

三、灵芝从哪里长出来的?

灵芝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灵芝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长在腐树或是其树木的根部,

四、松子从哪里长出来的?

松子是从松树上长出来的。

松子,是松树的种子。松子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松子既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也有很高的食疗价值。

五、北芡和南芡的区别?

北芡和南芡都睡莲科植物芡的种子,北芡和南芡的区别是,北芡一般为野生的,南芡一般人工种植的,北芡的颜色是花紫色,而南芡为白色,北芡一般是作为药物材,而南芡是食物。

北芡,全称北芡实,为产于山东、苏北、皖北等北方地区者。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南芡实它的花朵,是白色的,紫色的有两种颜色。南芡实它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江苏太湖流域一带。

六、珍珠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珍珠:在学术和官方上是一种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七、兰花的叶子从哪里长出来?

兰花叶子都是从地下根茎的芦头中长出来的。

八、莲子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荷花,属毛茛目睡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荷花落了后,花托为莲蓬,莲蓬内结有果实,即为莲子。

九、竹笋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竹笋是从竹子的根部长出来的。

清明前后是生出来的叫春笋,春笋是会长大成竹子

冬天的叫冬笋,通常只在地里面不会长出地面,因此如果没有被挖出来通常是会在地下腐烂。

竹子通常我国南方比较多。

竹笋,别名笋或闽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全世界共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十、地瓜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地瓜又叫番薯、红薯等,是通过育苗,将育好的苗栽在地里,根部发育成红薯。

育苗方法:

  红薯需在移栽种植前2个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采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进行选种育苗提纯复壮。要在无病毒病和疮痂病病区,且品种一致的田块选种,选择薯形长、匀、无棱沟、直、皮光滑、无病虫斑和伤痕的中型种薯做种,种植前用1.0%硫酸铜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5~10min[3] ,也可用Bt、白僵菌等有机生产允许的生物菌剂浸泡种薯2h,最好采用纱网大棚无虫条件繁殖脱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沤制有机肥500~1000kg、矿质钾镁肥50kg。下种前用石硫合剂或石灰对苗床进行消毒或闷棚消毒。

生长习性:

  生长时期:

  春薯生长期为160-200天,夏薯约为110-120天,根据红春在大田的生长特点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大体分为三个生长时期:

  (一)前期(从栽秧到封盆)。春薯约历时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该期茎叶生长较慢,根系发展较快,是以生长纤维根为主的时期。

  (二)中期(封盆到茎叶生长巅峰)。春薯约历时50天,夏薯约30天。该期块根膨大较慢,茎叶生长快,是以生长茎叶为主的时期。

  (三)后期(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春薯在8月下旬以后,夏薯在9月上旬以后。该期是块根膨大的主要时期。

生长环境:

  (一)温度。红薯喜温怕冷,栽秧时5-10厘米、地温在10℃左右不发根,15℃需5天发根,17-18℃发根正常,20℃3天发根,27-30℃只一天即可发根。

  气温25-28℃时茎叶生长快,30℃以上时茎叶生长更快,但薯块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茎叶生长慢,20℃以下时茎叶生长也快,15℃时停止生长,10℃以下持续时间过长成遇霜冻,茎叶枯死。

  地温在21-29℃之间温度越高,块根形成越快,数目越多,但薯块较小。22-24℃的地温较有利于块根的形成。20-25℃的地温最适宜于块根膨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膨大较慢,低于18℃有的品种停止膨大,低于10℃易受冷害,在-2℃时块根受冻。块根膨大期间较大的日夜温差有利于块根膨大和养分的积累。

  (二)光照。红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叶色较浓,叶龄较长,茎蔓粗壮,茎的输导组织发达,产量较高。如果光照不足,则叶色发黄,落叶多,叶龄短,茎蔓细长,输导组织不发达,同化形成的有机营养向块根输送少,产量低。

  每天受光时间长对茎叶生长有利,茎蔓变长,分枝数增多。每天受光12.5-13小时较适于块根膨大。每天受光8-9小时对现蕾开花有利,但不适于块根膨大。

  (三)水分。红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增产。红薯怕淹,特别是在结薯后受淹对产量影响很大。土壤干湿不定造成块根内外生长速度不均衡,常出现裂皮现象。总之,红薯既怕涝,又怕旱,群众说:“干长柴根,湿长须根,不干不湿长块根。”要获得红薯高产,应根据具体条件适时适量灌水,及时彻底排涝,旱地要加强中耕保墒。

  (四)养分。红薯吸肥能力强,耐瘠薄,但要高产必须施足肥料。除氮、磷、钾外,硫、铁、镁、钙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红薯对钾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据分析,每1000斤红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钾5.6斤。因此,增施钾肥,适时适量施用氮、磷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五)土壤。以土层深厚,含有机质丰富,疏松、通气、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与沙性土为好。土质粘重时,块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齐,产量低,不耐贮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较低,保水力差,应通过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获得高产。红薯较耐酸碱,适应PH值范围约为4.5-8.5,但以5.2-6.7为宜。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不宜栽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