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只大雁三分钟能飞两千米他一千米需要多少分钟?
三分钟能飞两千米,一千米需要1.5分钟。
3÷2=1.5
3/2=1.5分钟
大雁1000米需要1点5分钟。
二、建筑上讲三进三间是指什么意思
古建中叙述面阔单位间,进深单位为进
三间三进指,这座房子面阔为三间,进深为三进
延伸: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如一进院落,两进院落
中国人建房子,不是像现在,先以基本的度量单位“米”来测量再设计,而是依据阳数,1、3、5、7、9,以“间”为基础单位,也就是说根据建筑土地的范围,先确定间数(所谓间就是两榀屋架所合围的空间),再由间构成一栋建筑。
从这个逻辑上,“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每个间而又依据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面积,乃至整体建筑。
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中国清代官式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模数,又称“口数”或“口份”,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斗口原指斗栱(清式平身科)的坐斗中承托昂、翘的卯口,卯口的宽度一般就是栱材方料的宽度。清代以斗口尺度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因此斗口成为模数单位量。此种设计方法被称为“斗口制”。
清代“足材”为材厚二倍,斗栱每拽架(每跳)为三斗口,每踩高为二斗口,全为整数。斗口值为宋制材份中份值的十倍,计算简便。清制的斗口从六寸到一寸共分十一个等级,级差均为半寸。不过一至四等的大型斗口尚未见实物,十等和十一等的小型斗口仅见于牌楼和琉璃门。常用的斗口为六至八等(三寸半至二寸半斗口)。用材普遍缩小,是清代斗栱的特点。
房屋的步架和进深紧密相关,又是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在清代建筑设计中首先明确檩数(如清工部《工程做法》中对几檩庑殿顶或歇山顶的规定),根据步架定椽径(椽径为1.5斗口)和柱径(椽柱径为6斗),求出斗口,则其他尺度都可依此推算。面阔尺度可按斗栱的攒当计,清代一般殿阁的明间斗栱为六攒,翘昂斗栱每攒间距11斗口,于是明间面阔即为7×11斗口=77斗口(一斗二升交麻叶和一斗三升的攒当为 8斗口)。次间斗栱依次递减。进深按通面阔的 5/8,并核正攒当,定出确切尺度。在房屋高度方面,檐柱高为60斗口(或从地面至蚂蚱头下皮为70斗口),于是檐部尺寸即可确定。再按举架坡度定出侧样,梁架部位均有依据。至于每个构件的尺寸,小至升斗,大至梁枋,均按口份确定。有些构件虽然以柱径计算(如柱顶厚为一个柱径,古镜高为1/5柱径,上槛为1/2柱径等),由于檐柱径为 6斗口,金柱径为6.6斗口,实际上一切尺度均与斗口尺寸有比例的关系。
三、区域经济结构一般主导,关联,基础产业组成对吗
称为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基于主导产业的上述五个特征,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另外还有其他的产业但不时支配产业如:基础产业辅助产业新兴产业
四、天上飞着几只大雁,两只在后,一只在前;一只在后,两只在前;一直在两只中间,三只排成一条线。请问有几
2+1+1+2+1+3=10
五、昆虫翅的三边,三角,三区,三褶线图
1 .翅的三边和三角:昆虫的翅通常成三角形,具有三边和三角。翅展开时,靠近头部的一边称为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称后缘或内缘,前缘和后缘相夹的一边称外缘。由这三边所形成的角,即前缘与后缘的夹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缘的夹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后缘的夹角称为臀角。
2 。翅的分区:为了适应翅的折叠和飞行,有些昆虫翅上常发生一些褶线,因而将翅面划分成若干区域。在翅的基部有一基褶,将翅的基部划分出一个小三角形的区域,称为腋区;在翅的后部有一条褶称为臀褶,臀褶前的部分称为臀前区,臀褶后的部分称为臀区;有些昆虫在臀区后部还有一条轭褶,轭褶后面的一较小区就是轭区。在双翅目的蝇类中,前翅的后缘近基部处有1-2片膜质的瓣,称为翅瓣,护盖在后翅转化成的平衡棒上。有些昆虫(如膜翅目前翅,蜻蜓前后翅),翅的前缘中外部有一深色斑,称为翅痣。这些特征都常用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