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的雁能组什么词?

养殖吧 2023-02-16 12:04 编辑:admin 103阅读

一、大雁的雁能组什么词?

鸿雁

雁书

雁组词

大雁、

鸿雁、

鱼雁、

雁阵、

雁行、

落雁、

雁引、

独雁、

归雁、

雁户、

雁书、

霜雁、

雁妇、

宾雁、

雁天、

雁采、

雁鹜、

雁民、

雁帛、

鸣雁、

雁鹅、

雁柱、

雁列、

代雁、

轧雁、

雁税、

雁塔、

雁池、

奠雁、

连雁、

雁钗、

雁空、

旅雁、

雁家、

雁比、

雁信、

行雁、

雁碛、

雁沼、

雁锦

雁的组词

:大雁、鸿雁、鱼雁、雁阵、雁行、落雁、雁引、独雁、归雁、雁户、雁书、霜雁、雁妇、宾雁、雁天、雁采、雁鹜、雁民、雁帛、鸣雁、雁鹅、雁柱、雁列、代雁、轧雁、雁税、雁塔、雁池、奠雁、连雁、雁钗、雁空、旅雁、雁家、雁比、雁信、行雁、雁碛、雁沼、雁锦

二、古诗中“鸿雁”象征什么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三、书信为什么叫鸿雁?

人与人之间除了言语沟通外,书信的往来也是一种方式。书信让人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体会,不管多远都能得知彼此的近况。在古代,官府的书信传递大都是由信差骑马,透过驿站来接力传送;军队间的情报传递,就利用信鸽传递;而一般平民百姓则靠口信或亲友传递信件,如唐朝诗人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么,为什么书信又称为“鸿雁”呢?

鸿雁,是一种群居水边的大型候鸟,俗称大雁。鸿雁是随着季节变更而迁移,每年来去都有定时的候鸟,它们信守时间,有组织的群聚活动。因此,古代通信不便,就希望能通过具有信义的候鸟来传递书信。

据《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记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单于胁迫他投降,苏武不愿屈服。后来,单于给他一群公羊,再把他流放到北海无人的地方牧羊,并告诉他羊群生下小羊,才让他回国。

汉昭帝初年,汉朝与匈奴和亲,汉朝廷趁机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亡。不久,汉使者又再次到匈奴,与苏武随行出使匈奴的常惠,就去密见汉使者,告知苏武并没有死。常惠要汉使者向单于说,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中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帛书,上面说明苏武还在某个大泽中。汉使者就按照常惠所教前去责问单于,单于大吃一惊,只好向汉使者认错,并释放了苏武。苏武出使到匈奴,十九年后才得以回到汉朝。

后来,因为这个典故,“鸿雁”就被用来作为书信代称了。“鸿雁传书”则是比喻书信的往来。

四、白鹭和鸿雁是同一种吗?

不是,白鹭是涉禽,鸿雁就是大雁,是水禽,身体浮在水上,像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