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烂鳃鳃还长吗? 鱼烂鳃用什么特效药?

养殖吧 2023-09-12 21:45 编辑:admin 294阅读

一、鹦鹉鱼烂鳃鳃还长吗?

鹦鹉鱼的鱼尾(鱼鳍)烂了是可以再长出来的。 鱼鳃就难搞了,因为鱼鳃烂了的话,这会让鹦鹉鱼很快死亡的。

当鹦鹉鱼翻鳃盖的时候,处理起来也就要麻烦一些。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将外翻的鳃盖连同鳃膜同时剪掉,幼鱼也可以手术。但是鹦鹉鱼的翻鳃盖情况会继续的复发,需要不断的治疗预防。

二、鱼烂鳃用什么特效药?

我的金鱼烂鳃那时候我直接在网上找的专用药,因为治疗时间真的有限,要抓紧。然后看到了德克的大白片,翻了翻评价都说不错,我就立即下单了,幸好物流也很快,到了以后我连续给金鱼用了三天药,肉眼可见好转了,而且缸里的水也没有腥臭味了。真是及时救了我的鱼一命,现在他们家的鱼药已经是我的养鱼常备了。

三、锦鲤烂鳃原因?

1.

温差变化:锦鲤在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2度或更多,常会引起鱼体不适,导致发病。尤其是在春季、秋季、和冬季,换水时要格外注意。

2.

水质变化:锦鲤的饲水,由于投饵过多,残饵发酵引起水质变坏,如不及时换水,会诱发锦鲤生病。此外,刚放出来的自来水,由于晾晒时间不够,锦鲤放入后引起身体不适或中毒死亡。或是自来水中投放去氯药品大苏打数量过多,引起水质白浊,如不注意观察,会引起锦鲤死亡,这种情况在高温天气尤多见。

3.

水土变化锦鲤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由于异地气候和水质差异,如果调理不当,会诱发锦鲤生病。

4.

机械损伤:锦鲤在日常捕捉或运输中,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导致锦鲤鳞片脱落或器官损伤,如观察不及时,容易诱发锦鲤生病。

四、鱼类鳃病怎么治?

1、细菌性鳃病应当采取以外用杀菌为主、改良水体的方法,消灭水中的病原菌,让水体清洁以致减少病菌让鱼儿增强抗病力。外用药物使用杀菌药,用漂白粉(含氯30%以上)1-1.5克/立方米,或强氯精0.3-0.5克/立方米等含氯剂或灭菌药物(如:苯扎溴铵、二氧化氯等)全池泼洒,根据病情轻重,可连续施药2—3次。内服药可以投喂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或化学药物等,任选一种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以恢复、增强鱼体抗病力。2、寄生虫鳃病引起疾病的如果是鳃隐鞭虫、斜管虫、半眉虫、车轮虫、舌杯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等普通寄生虫病时,可使用敌百虫、氯氰菊脂、硫酸铜等等以及市场售卖的杀虫类药物全池泼洒,可连续施药2—3次。硫酸铜治疗时也可选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1ppm(0.7-1.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五、迷鳃鱼类是啥意思?

迷鳃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类因为迷鳃鱼主要生活在深海水域,一般人难以接触到,因此很多人对其了解较少。迷鳃鱼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它们有着特殊的鳃和头部构造,可以在水下完成捕食等活动。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迷鳃鱼类的数量较少,但是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迷鳃鱼类包括多个属和种类,如迷鳃鱼属、扇鳃鱼属等。它们的外形各异,有些像针,有些则更像箭。由于海洋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迷鳃鱼类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深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烂鳃病治疗方法?

  

1.草鱼的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2.草鱼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3.对症用药,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或漂白粉1千克,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硫酸铜1.5千克和硫酸亚铁0.5千克,混合后全池泼洒;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可用晶体敌百虫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良好。

七、鳜鱼烂鳃怎么处理?

寄生虫引起(车轮虫、蠕虫类、斜管虫等)

在我们养殖前期鳜鱼发生寄生虫机率是非常高的,一般发生条件是我们外来饵料鱼、底质差、缺氧、温差大等原因,容易爆发寄生虫病。

,时长00:25

水质问题引起(氨氮、亚硝酸盐、pH)

主要问题是池塘负荷严重(饵料鱼密度大),水质恶化,溶氧不足,尤其是亚硝酸盐或者氨氮偏高

细菌和鳃霉引起的烂鳃

针对不同的原因引发的烂鳃,我们处理的方案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养殖鳜鱼朋友一定要分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引起烂鳃,判断不正确容易使我们用药过多直接影响鳜鱼的治疗效果,也容易对后期鳜鱼肝上负担加重。

建议鳜鱼烂鳃针对处理:

1)原虫和蠕虫引起的烂鳃:

第一天是处理寄生虫,选择自己信任的合法产品。比如:原虫膏1包+纤灭2包=2亩水体,严重时用2次。

第二天使用杀菌类产品:比如双氧底净颗粒、浓戊二醛溶液等。

2、水质引起烂鳃:

我们先处理水质(氨氮、亚硝酸盐、pH),然后才处理烂鳃。

3、细菌性的(排除寄生虫、水质情况后)直接消毒处理

第一天:按照烂鳃病应做相应处理:寄生虫引起的先一处理寄生虫,水质引起的先调水,细菌性的先消毒处理;

第二、三上午:蛋氨酸碘(聚维酮碘溶液)溶液+泼洒姜。下午:双氧底净颗粒,连用2天。

八、简述鱼类鳃肺通气的特点?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是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每个鳃又有鳃片和鳃丝组成。呼吸时,鳃片和鳃丝完全打开,会增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与水中溶解氧结合的机会。鱼在水中,嘴巴一张一闭的进行呼吸;它张嘴时,把水吸入,鳃盖关闭,闭嘴时,鳃盖打开,让水流出。在水流经腮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就被鳃上的微血管吸收,同时把二氧化碳排入水中。

鱼类的循环系统是单循环,它的心脏只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心脏里全是缺氧血。心脏把缺氧血送到鳃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含氧血,再送到身体各部,又变成缺氧血流回心脏。

在所有的脊椎类动物中,只有鱼类自始至终都是这种呼吸和循环系统。因为鱼是在水中呼吸,水中的含氧量相对空气中要少许多,因此,它们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这是由它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

九、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性烂鳃的区别?

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性烂鳃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细菌性烂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鱼类鳃部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青霉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其特点及区别如下:

1. 病因:细菌性烂鳃是由鳃上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常常是因水质不好、缺氧、过度捕食、刺激性物质等原因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受感染。

2. 症状:患有细菌性烂鳃的鱼类鳃片会出现变色、肿胀、溃烂、剥落等症状,鳃部可能有黏液或脓液的分泌物,鱼类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检测与治疗:诊断细菌性烂鳃常通过检查患鱼的鳃片发现病原体,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治疗通常采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改善鱼类的生活环境,提高其免疫力。

寄生虫性烂鳃是由鳃部寄生虫引起的鳃部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动吸虫、鞭毛虫、内寄生线虫等。其特点及区别如下:

1. 病因:寄生虫性烂鳃是由鳃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常常是因水源受到污染、鱼类在与感染鱼接触时被寄生虫卵或幼虫吸入,导致寄生虫感染。

2. 症状:患有寄生虫性烂鳃的鱼类鳃片常出现红肿、滚动、血管扩张等症状,有时可见到寄生虫卵或幼虫。鱼类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活动减少、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检测与治疗:诊断寄生虫性烂鳃常通过检查患鱼的鳃片,并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特征。治疗通常通过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疗程治疗。

细菌性烂鳃和寄生虫性烂鳃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准确辨别两者的差异。若鱼类出现异常症状,建议请医疗专业人士或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十、锦鲤烂鳃怎么治?

不论你是在锦鲤鱼鱼缸饲养锦鲤,还是在鱼池饲养,而且也不管你饲养的锦鲤品种有多少,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让您的爱鲤患有锦鲤鱼病,其中锦鲤腮有点烂的疾病就是在锦鲤养殖过程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锦鲤鱼病,叫做锦鲤烂鳃病。

其实,锦鲤腮有点烂是由于柱状嗜纤维菌引起,也是水质不好的缘故。而且在该病流行的季节,有病的鱼儿在水中不断散布病原菌,健康的鱼体与病原菌接触,尤其是鳃部受损后特别容易引起感染。另外,如果你在锦鲤养殖过程中,饲养密度过大、水质较差的话,锦鲤烂鳃病也是最容易发生的。

锦鲤烂鳃病的病症表现就是锦鲤鱼的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还被称为是“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而且锦鲤腮有点烂让鳃丝坏掉,从而导致因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还有该病的症状的就是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这时候,我们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针对锦鲤腮有点烂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您的爱鲤病情恶化导致死亡。其治疗的方法就是:

①您仔细观察锦鲤,如果确诊锦鲤患有烂鳃病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停食,及时启动过滤循环设备,并在水体中泼洒福尔马林使水体浓度达到15毫克/升,12小时后紧接着泼洒呋喃唑酮,使水体浓度达到10毫克/升,也可在水族箱中泼洒0.3毫克/升的孔雀绿,就这样连续进行治疗4到5天,就可以痊愈。

②您还可以通过高锰酸钾来治疗锦鲤烂鳃疾病,其方法就是清冼过滤器并往鱼(池)缸内添加少许食盐,同时停止喂食数天。原缸(池)内可以用高锰酸钾进行治疗,其浓度为0.2ppm,连续浸泡鱼体数天,直至病情好转为止。

其实针对锦鲤腮有点烂,还是可以提前进行预防的,其预防的措施就是:1、在锦鲤养殖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水质的管理,喂食要适量,不要让锦鲤吃的过饱;2、勤换水,要避免水体受到污染;3、如果可以,那就在鱼缸或者鱼池内设增氧设备,保证水体中的溶氧量。知道了如何预防锦鲤烂鳃病,那么也就知道锦鲤鱼怎么养,可以让您的锦鲤更加健康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