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淡水鱼怎么养

养殖吧 2023-01-09 08:42 编辑:admin 295阅读

一、养淡水鱼怎么养

温带淡水鱼四季饲养要点

(1)春季:春天气温适宜,是金鱼和锦鲤的繁殖季节。金鱼的饲养工作主要集中在亲鱼的产卵和仔鱼护理。当水温在18-22摄氏度时,亲鱼会出现相互追逐的繁殖活动。一般在下午或傍晚时,将亲鱼换入新水中,第二天黎明就有产卵活动。临产前的金鱼应饲养在绿水中,以水色水质的稳定来控制亲鱼的性欲活动。产卵完毕后的亲鱼,应饲养在淡绿色的水中,或在清水中掺些绿水,用绿水保持亲鱼的性腺正常发育,一般7-10天后可进行第二次产卵。繁殖期间的亲鱼应尽量投喂活饵。在江南地区,每年的六月前后都有一个梅雨季节,这时阴雨连绵,各种有害细菌、寄生虫大量繁殖,这是金鱼的发病季节,无论亲鱼还是幼鱼都应采取绿水饲养,减少换水次数,维持水质稳定,尽量减少刺激,投饵也应减少,特别是气压偏低闷热的日子,投饵量要特别注意。遇有发病的金鱼,应及时隔离,并用药物提前预防。

(2)夏季:夏天气温较高,水温多在25摄氏度以上,水中有害细菌、寄生虫明显减少,金鱼很少患病。由于水温过高,水中藻类明显增多,水色转绿时间加快,水中溶氧量减少,这时的饲养工作,重点是防止金鱼中暑和缺氧。中午前后,应用遮荫网或芦帘,将池遮盖2/3,即可防止水温升高过快,也可给鱼提供一个避暑的地方。夜晚要加强观察,尤其是下半夜3-5点左右,是鱼类最易缺氧的时间。遇到严重缺氧的鱼池,要及时兑水或换水。如有充氧设备,傍晚后应及时开启。白天如发现饲水水色变绿或有烫尾的鱼,都应及时换水。露天饲养的锦鲤,更要注意及时换水,傍晚都要开启充氧设备。

(3)秋季:秋天水温适宜,春季产的幼鱼都已达到成鱼阶段,这时应重点加强投饵,保持观赏鱼体形的肥美,所以催肥工作是秋季的饲养重点。当水温在18-22度时,是水中有害细菌繁殖旺盛的时候,应加强观察和药物预防,避免观赏鱼的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秋天很少出现像霉雨季节数十天阴雨连绵的天气,观赏鱼的发病程度较轻,但由于水温适宜,秋天乃是观赏鱼发病较多的季节,只要积极预防,一般都可安然渡过。

(4)冬季:冬天气温较低,水温多在10度以下,观赏鱼的发病率较低。此时鱼类的体长已很难再增加,但鱼类的肥胖度却可增加,观赏鱼都已发育成型,这是观赏鱼购销最繁忙的季节。这是的饲养重点是保持水质稳定,保持观赏鱼的健康。当水温较低时,应及时将金鱼移到室内或暖房过冬,或将鱼池水位加深到40-50厘米,避免鱼类冻伤。在北方,由于气温常低于0度以下,观赏鱼必须移到室内或暖房过冬。北方室内越冬的金鱼,最好将室温控制在7度以上,使金鱼有觅饵活动,投饵可隔日或三日进行一次。若将水温提高到18-22度时,金鱼在暖房中可提前进行繁殖。

鱼缸一个,过滤器一套,加热棒一根。就行了其他的就是你知道的养鱼知识了

我知道自来水要放在那里一天才能放鱼进去,这样漂白粉就能释放掉一些了,不然小鱼在里边就不健康了

二、淡水鱼种类有哪些,怎么养殖

淡水鱼分为可食用淡水鱼和观赏性淡水鱼,常见的可食用淡水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这几种鱼的食用价值较高,并且比较常见,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常见的观赏性淡水鱼有金鱼、锦鲤、七星刀鱼、神仙鱼、画眉鱼、斑马鱼、虎皮鱼等。这几种鱼的观赏性都比较高,多被养在鱼缸或水族箱中供人观赏。 一、淡水鱼种类有哪些 淡水鱼分为可食用和观赏淡水鱼两种。观赏淡水鱼主要有金鱼、神仙鱼、斑马鱼、七星刀鱼、锦鲤等品种。可食用淡水鱼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品种。其中,青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肉质比较鲜美,是重要的渔业资源。草鱼是一种食草类的鱼,主要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与湖泊中,生长迅速,食性较广,占我国淡水鱼养殖的很大一部分。

鲤鱼是淡水鱼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鱼,而且鲤鱼的养殖历史也是比较久的。鲤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比较耐低温,能快速适应水质,在我国属于比较常见的食用鱼。鲫鱼主要是以水草或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其鱼肉里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并且物美价廉,是我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

二、淡水鱼怎么养殖 淡水鱼养殖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稻田养鱼或者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鱼儿逃走,所以在放养之前需要将田埂增高,并且挖好鱼沟,以便于在施肥或打农药时鱼儿可以躲避。池塘养鱼需要先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石灰或漂白粉溶解泼洒,放入鱼苗之后要保证食物充足,还要合理的混养,及时防病除害。

三、池塘养殖淡水鱼技术的捕捞方式有哪几种呢?

池塘养殖的淡水鱼主要采取干塘捕捞和拉网捕捞。

(1)干塘捕捞

如果池底有深沟,可抽干池水,待鱼集中到深沟,即可捕捉;池底没有深沟,干塘至水深10厘米时下塘捕捉。

(2)拉网捕捞

拉网捕捞要求池底平坦,否则应采取干塘捕捞方法。

四、池塘养殖淡水鱼技术的饲养管理内容是怎样的?

  

池塘养殖淡水鱼技术较复杂,牵涉到气象、水质、饲料、淡水鱼的活动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并时时互动。池塘养殖淡水鱼时,要求养鱼者全面了解生产过程和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细心观察,积累经验,摸索规律,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池塘的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

  

(1)建立养殖档案

养殖档案是有关养鱼各项措施和生产变动情况的简明记录,作为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检查工作的原始数据,也为下一步改进养殖技术,制订生产计划作参考。要实行科学养殖,一定要做到每口池塘都有养殖档案。

(2)巡塘

巡塘是养鱼者最基本的日常工作,应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

  清晨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有无死亡;午间巡塘可结合投词施肥,检查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近黄昏时巡塘主要检查有无残剩饲料。如有饲料剩余,应调整饲料的投喂量;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浮头,如有浮头迹象,应根据天气、水质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应半夜巡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泛池。

  如果淡水鱼的习性是在在池底活动,但是发现它在水面或池边游动,要检查分析,有死鱼出现也要检查分析,并采取对策。

(3)投喂管理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料来源非常广,可以投喂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花生饼、菜籽饼、糖糟、酒糟以及少量鱼粉、蚕蛹粉等。

  此外,投喂的牛粪、猪粪和绿肥也能直接吞食一部分。在主养淡水鱼的塘中,最好投喂全价的淡水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32%较合适。每亩水面设置2~3个饲料台,饲料台可用塑料布等制作,面积1~2米2,呈“凹”形,距离池塘底部15厘米左右。

  根据“四看”和“四定”的原则来投喂。饲料台和投食场要经常清扫和消毒。没吃完的饲料当天都要清除掉;每周要仔细清扫饲料台和投食场一次,捞出残渣,扫除沉积物;每2周要对饲料台和投食场消毒一次,消毒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4)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生长情况,看是否有疾病发生。

  定期检查可以做到胸中有数,对制订渔业计划、采取相应措施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