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的养殖怎样规范用药?

养殖吧 2023-03-03 08:44 编辑:admin 285阅读

一、淡水鱼类的养殖怎样规范用药?

淡水鱼类的养殖规范用药的方法如下:①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禁止使用农业部193号公告的21类40余种兽药及化合物;②科学合理使用渔药是保证水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③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减少或避免供人食用的水产品中残留药物超量,保证食品安全;④合理利用中草药,中草药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激素、无耐药性、药源广、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能抗菌、消炎、抗病毒、驱杀寄生虫,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⑤正确使用渔用生物药品,水产上应用最多的生物制品是疫苗,渔用疫苗是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鱼类病原处理后制成的成品,用以接种水产动物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

二、淡水鱼类配合饲料是什么?

淡水鱼类的配合词料是指根据淡水鱼类的不同生理特点、不 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用途的需求特点,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 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多种不同营养成分与来源的词 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的商品词料。 配合词料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质量有保证、使用简单,可 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生产能力,提高词料报酬,降低词养成本, 使词养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配合饲料是根据科学试验并经过实践验证而设计和生产的, 集中了动物营养和词料科学的研究成果,并能把各种不同的组分 (原料)均匀混合在一起,从而保证有效成分的稳定一致,提高 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配合词料可直接词喂或经简单处理后词喂,方便用户使用, 方便运输和保存,减轻了用户劳力。

三、淡水鱼类的脊背为什么大部分是青色的?

因为鱼生活在水中,面临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苦恼”,所以如何让“敌人”不发现它,成为保证它安全成长的重要因素。鱼的肤色是它的保护色,针对淡水鱼类而言,它的背部是深色的,且偏向于青色。这是因为,从高处向河中看,鱼背的青色与周围的水色是一致的,这样就更加容易躲避外来攻击或捕捉。同理,淡水鱼类的腹部常常是比较浅淡的白色,这是因为从水底向上看,天空的颜色也是相对较浅的,所以,这样也就不容易成为其他鱼类的猎物。鱼背之所以会形成青色,不仅只与后天的选择有关,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的身体难免会沾染上一些寄生虫,从而形成死皮,而这些青黄色的斑斑点点就是这些寄生虫和死皮残留的结果。

四、淡水鱼类的白鲢是什么?

[白鲢]栖于水体中上层,性急躁,惊动时善跳跃。浮游植物食性,兼吃浮游动物,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亦滤食糠、豆饼及麦麸等。一般4冬龄鱼可达性成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洄游到江河上游流水中产卵,受精卵为漂流性,随水漂流孵化。是池塘主要养殖对象之一。名特优水产养殖中常套养15%〜20%,以调控水质,防控病害。

五、淡水鱼类的白鲫是什么?

白鲫体形大,最大可达2.5千克,高而侧扁,其背部隆起较明显,似驼背,头稍小,尾柄较细长,体色银白。鳃耙多达102〜120,肠管为体长5.6倍,雌雄比例为1:1。白鲫杂食性,主要食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白鲫生长速度比本地鲫鱼快1〜2倍,2龄左右性成熟,产黏性卵。白鲫属中上层鱼类,冬季也摄食生长。由于白鲫生活于水体中上层,因而易捕捞。做搭配鱼混养,每亩投放春片60尾,当年可达0.4〜0.5千克,可获得单产20〜25千克,单养亩产可达400千克以上,是一种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优质鱼类。白鲫适应性强,耐寒、耐高温、性成熟早、繁殖率高、养殖成本低,它与白鲢食性相似,但市场售价比白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