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螺科的常见种类

养殖吧 2023-04-07 11:26 编辑:admin 81阅读

pomacea bridgesii (神秘螺、象牙螺)

是pomacea canaliculata(福寿螺)的近亲,由Reeve命名。这种螺的卵块橙色,晚期呈浅粉红色。内部的幼螺最早是与福寿螺的幼螺相同的,但是数日后,变成了鲜明的颜色,体长1厘米至成螺的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常见种类有:紫衣螺、拟福寿螺、白象牙螺、拟黄金螺、紫神秘螺、蓝神秘螺、白神秘螺等。

pomacea canaliculata(福寿螺、黄金螺)

福寿螺,瓶螺科(苹果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是餐桌上的佳肴。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981年引入中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而是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福寿螺属于苹果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因“金色的螺壳”闻名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水稻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由于这种害虫为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相当于菲律宾群岛水稻种植面积的1%到4%,因而产量损失巨大。

为了控制这种害虫,许多农民使用大量人工合成的、价格昂贵的、杀虫谱广的且对非靶标生物包括人类本身有害的灭螺剂。

这种方法提供了额外的福寿螺治理的信息,它包含着许多减少灭螺剂误用的新信息。这里详细讨论了福寿螺的生物学,包括农民们在自己农场里使用的几种治理福寿螺的技术。

现在正在利用一个治理福寿螺的新配方,这是一种无水无味,有较长保存期的chicharon (cracker)产品,能被用作其他配方中的一种成分。

我们希望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的技术员、推广人员和农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自然的、广泛的治理福寿螺的策略。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通常以“金色的螺壳”而闻名,在1982年至1984年期间被引进到菲律宾群岛。该螺起源于南美洲 (巴西和阿根廷),经台湾传入菲律宾群岛。福寿螺具有高的营养价值,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在引进几年后,福寿螺就成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

在菲律宾群岛300万公顷的水稻田中,有120至160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的为害。1990年喷洒P212M防治这种害虫。1986年首次记录了Cagayan 流域300公顷左右的灌溉稻田福寿螺受害非常严重,已成为该地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从此,稻田福寿螺为害的面积越来越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害虫。

- 福寿螺繁殖率高且能生存2-6年

- 螺壳是棕色,肉是奶白色至金粉红色或者橙色

- 个体大小取决于食物的利用

- 为害性最强的时期是螺壳长度从10毫米(相当于玉米种子的大小)到40毫米(相当于乒乓球大小)*

- 福寿螺雌虫的囊盖是凹形,而雄虫的囊盖是凸形。

- 雌成虫的螺壳向内弯,而雄虫的螺壳向外弯*。

* 根据硕士生Dela Cruz, RC Joshi, and AR Martin的研究结果

移栽稻从刚移栽的稻苗到移栽后15天以及直播稻直播后4到30天,最易受福寿螺为害

福寿螺破坏秧苗的基部,甚至在一夜间毁坏整块稻田的稻苗。隐约的小山丘、在水面上漂浮着破坏的叶片

生活史

卵在夜里卵产在水面上的任何植被、田埂和物体上(如小枝、树桩、石头等)。 卵块是明亮的粉红色至红色,在快要孵化时变成浅粉红色。 卵孵化期为7-14天 幼螺和成螺

幼螺快速生长和成熟。幼螺的食性杂 在周年有水的植物丛中,雄虫一天能交配3-4小时。福寿螺繁殖很快,一个月能产1000-1200粒卵,所以消灭卵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治策略 它们生活场所

池塘,沼泽地,灌溉地,渠道和湿地在旱季,福寿螺把自己埋在潮湿的泥土里,夏眠6个月,当雨季到来后又开始活动。他们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如水中的污染物或者低氧水平)生存。

取食习性和寄主范围

福寿螺取食植物的范围广,如藻类、满江红 、鸭石草、水葫芦、稻苗,以及其它多汁叶片植物。福寿螺更喜欢柔软幼嫩的植物组织,因为它们用自己粗糙的舌头敲碎植物表面。它们也取食任何分解的有机物 。

自然发生的生物防治剂

红蚂蚁取食福寿螺卵、鸭子吃螺肉和幼螺、福寿螺烧成菜,人们吃螺肉、田鼠咬螺壳,吃螺肉。

治理策略

在土壤准备阶段

在最后翻耕前,在早晨和下午福寿螺最活跃和最容易发现的时候用手捕捉。

使用对福寿螺有毒的植物,如眼睛豆(树枝)[Entada phaseikaudes K Meer], tubangkamisa(叶片),sambong(叶片)[Blumea balsamifera],tuba-tuba(叶片),gabihan(叶片)[Monochoria vaginalis],烟叶Nicotiana tabacum L calamansi (叶片) [Citrus microcarpa Bunge], tubli (根), makabuhay (叶片) [Tinospora rumphii Boerl]和辣椒(果)。

其他报道对福寿螺有毒杀作用的植物包括星状花(叶)Calatropis giganta,楝树(叶)Azadirachta indica和asyang [Mikania cordata]。在水稻移栽前,强烈推荐使用这些植物。简单的方法就是开沟以限制福寿螺的活动,并放一些上述植物的叶片。

使用如Colocasia esculenta ,香蕉Musa paradisiaca L.,木瓜Carica papaya L., 喇叭花和旧报纸等引诱物来收集福寿螺在最后翻耕期间,拖拉装有重物体大袋的方法,在稻田中开沟(至少25厘米宽,5厘米深)。沟间距为10-15厘米。同样,沿着稻田边开小沟(25厘米宽,5厘米深)。

在主要灌溉水进出口放一张金属丝或毛竹编织的网阻止福寿螺幼虫和成虫的进入。该方法也可收集福寿螺。

水稻移栽过程中

按照标准的速度和距离播种,使水稻植株茎秆长得粗壮。

如果福寿螺为害严重,移栽25-30天秧龄的早熟水稻品种。在Cordillera高地的水稻种植区,可用30-35天秧龄的迟熟水稻品种。

把毛竹桩放在稻田有水的地方或者沟附近来吸引成虫产卵。这种方法很容易大量收集到卵块以及毁坏卵块。

移栽后3天保持浅层稻田水(2-3厘米深)

偶尔灌溉稻田可限制福寿螺的流动和取食活动。

收集到的福寿螺当菜吃,或者压碎喂给鸭、猪吃。用gabi、木瓜和喇叭花叶片等植物作引诱物非常容易收集到福寿螺。

使用福寿螺最不喜欢的、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如PSB Rc36, Rc38, Rc40, and Rc68。

【物种名称】梯状福寿螺

【拉丁学名】Pomacea scalaris

【命名者】 Orbigny, 1835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苹果螺科

外形特征

贝壳略呈卵圆形,壳呈黑褐色,肩部较平,螺塔小,壳口圆形,脐孔小。苹果螺嗜食各种水生植物,若水中食物缺乏时,会爬出水面,啃食岸边绿色植物。福寿螺及梯状福寿螺均为雌雄异体,交配后约一星期产卵。交配时雄螺爬于雌螺壳上,雄螺阴茎鞘翻出插入雌螺雌孔之中。产卵行为在日落後进行,产卵时,雌螺爬出水面,在离水面10 cm 以上处产卵,产卵后再潜回水中,卵粒直径约2毫米,由粘液相互粘接,干燥后固著成葡萄串状的红色卵块,长度由2 cm至7 cm不等,宽约1.5 cm。梯状福寿螺交配后亦爬出水面产卵,卵块呈暗土黄色,卵粒较福寿螺为大,直径2.5-3mm,卵块被其分泌的黏液覆盖,不似福寿螺之卵块,卵粒粒可数。两种福寿螺的孵化期约2星期,孵化后幼螺啃食卵壳後坠入水中继续成长,约50天后即成熟可交配产卵。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之淡水或半淡咸水中。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湖沼、池塘、沟渠等静水水域。栖息于10-100 cm水深之边缘地带,适当的水温为25-30 ℃之间。梯状福寿螺较福寿螺似乎喜生活于清澈略为流动之水域。 大羊角螺,壳较Pomacea属种类来的扁,白色带黑色带状花纹或黄色。有厣。卵块状,白色,被透明物质困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