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颡鱼和黄骨鱼的区别
黄骨鱼和黄颡鱼为同一种鱼类,二者没有区别。
外形特征:黄颡鱼背部为黑褐色,腹部逐渐转变为浅黄色,头部纵扁,嘴部有触须,吻部钝圆,口大,背鳍、胸鳍具硬质骨刺,尾鳍深分叉,上叶、下叶等长。
生活习性: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昼伏夜出,溶氧量在2mg/L以上即可存活,生存水温为1-38℃,生长水温为16-34℃,适宜生活水体ph为7-8.5。
一、黄颡鱼和黄骨鱼的区别
黄骨鱼一般就是指黄颡鱼,二者为同一种鱼类。
二、黄颡鱼外形特征
1、黄颡鱼背部为黑褐色,至腹部逐渐转变为浅黄色,沿着侧线上下各有一条狭窄的黄色纵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条黄色横带,从而在体表形成断断续续的暗色纵斑块。
2、黄颡鱼鱼体延长,较粗壮,后部侧扁。头部较大,纵扁。吻部钝圆,口大,下位,眼睛中等大小,侧上位。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可达或超过眼后缘,颌须共一对,可达或超过胸鳍基部。外侧颏须长于内侧颏须。
3、黄颡鱼背鳍小,具有硬质骨刺,前缘光滑,后缘具细锯齿。胸鳍侧下位,同样具有硬质骨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后缘锯齿粗壮而少。腹鳍较短,末端可达臀鳍。尾鳍深分叉,上叶、下叶等长。
三、黄颡鱼生活习性
1、黄颡鱼昼伏夜出,主要营底栖生活,喜欢在静水或水流速度缓慢,腐殖质多,淤泥多的浅滩处活动。
2、黄颡鱼耐低氧能力强,水体氧气溶解量在2mg/L以上时可以正常生存,当水体氧气溶解量在2mg/L以下时,开始浮头,当水体氧气溶解量为1mg/L左右时,黄颡鱼缺氧死亡。
3、黄颡鱼适宜生活水体ph为7-8.5,生存水温为1-38℃,生长水温为16-34℃(尤以22-28℃更为合适)。
4、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以各种各样的浮游动物为食,成鱼阶段主要以昆虫、小鱼小虾、螺蚌、植物碎屑等为食。
二、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
适时增氧,养殖池塘要求配备增氧机等设备,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科学开机增氧,晴天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阴雨、闷热天气要提前增氧,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强化管理,坚持日夜巡塘,观察鱼群采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尽量减少行人、兽类等进入养殖区惊扰鱼群,以免发生应激反应。
扩展资料:
喂食技巧:
饵料精细:黄颡鱼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和饵料质量要求较高。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用以下配方:鱼粉30~40%,豆饼20~30%,菜饼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
驯化训练:天然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故必须经过驯食训练,使其适应白天摄食,一般需要驯食1周左右。
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如敲击饲料桶,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先用鱼饵沿池边泼撒吸引鱼种,连续2天左右待鱼种陆续游来摄食,再慢慢添加人工饲料拌入饵料中,定点投到水池固定地点,最后使黄颡鱼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
合理投喂:黄颡鱼因个体小,摄食慢,投喂时应注意“尽早开食、少喂多餐,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科学投料,使黄颡鱼尽早采食生长。
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5~9月,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10月后,随天气转凉,鱼体增重,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
三、黄颡鱼能长到多大
黄颡鱼最大时可以长到0.8斤,体长在20厘米左右,表皮颜色变为褐黄色,在饲养黄颡鱼时,需要为其提供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草料,保证鱼苗摄入均衡的营养,并且要在池塘中施加有机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繁衍,为黄颡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黄颡鱼可以长多大 一条黄颡鱼最大可以长到0.8斤,长度在20-25厘米左右,刚孵出来的幼苗,体长为5-8毫米之间,重量在0.2斤左右,并且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体型不大。
黄颡鱼的饲喂方法 黄颡鱼幼苗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幼体,长大后开始吃动物内脏、鲜活的鱼虾等,在给黄颡鱼投喂食物时,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每天喂2-3次。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大多栖息在水流缓、水草多的湖泊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适宜栖息在底部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者缓流浅滩处,在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经常会发现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环境 在养殖黄颡鱼的过程中,需要在水体中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增加水的肥力,促使浮游生物生长,并且要不断注入新水,保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以免黄颡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