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是什么鱼

养殖吧 2023-02-25 17:12 编辑:admin 280阅读

一、黄骨鱼是什么鱼

黄骨鱼(别名:黄颡鱼、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刺骨、昂刺鱼、昂公等)是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它营底栖生活,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食性较杂,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等。

一、黄骨鱼是什么鱼

1、黄骨鱼(学名:黄颡鱼)是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别名黄辣丁、黄姑子、黄沙古、黄角丁、黄刺骨、昂刺鱼、昂公等,分布于中国、老挝、越南、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我国珠江、闽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普遍都有分布。

2、黄骨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食谱较广,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二、黄骨鱼的形态特征

1、黄骨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大且扁平,口大,眼中等,颌须1对、向后伸达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脂鳍短,臀鳍基底长,胸鳍侧下位,腹鳍短,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活体背部呈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黄色纵带,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2、黄骨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岔尾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盎塘黄颡鱼、中间黄颡鱼、细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

二、川味黄辣丁怎么做好吃

黄辣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作为火锅的锅底、一种是川味。我更喜欢川味的做法,用当地的泡菜、泡椒和香料一起烧,肉质可比“昂刺鱼”细腻鲜美多了,像吃刀鱼一样,吃后还口颊留香。

留心一下那个锅子,特别有创意,用两个脸盆倒扣着,鲜活的黄辣丁一下锅,连跳起的机会都没有。

材料:

黄辣丁、泡椒、姜葱蒜

制法:

姜葱蒜下锅炒香,加泡椒翻炒片刻后加高汤烧滚,加入黄辣丁、各种调味,小火烧3-5分钟即可。黄辣丁的做法有很多,有热菜,有凉菜

我认为黄辣丁要突出一个辣字,给你介绍一种营养搭配丰富的--豆腐黄辣丁 (我也是参照别人的)

材料:豆腐、黄辣丁、姜、葱、蒜、郫县豆瓣、味精、柠檬、红糖、干辣椒面、泡辣椒

做法:豆腐切成块放入水中,加半个柠檬泡10分钟。油温5成倒入郫县豆瓣、姜片和蒜片,把洗净的黄辣丁倒进锅了,加水到刚刚没过黄辣丁,大火煮5分钟后放入豆腐,一点红糖和泡辣椒,放干辣椒面提色,再煮2分钟后放味精起锅,撒上葱花即可

黄腊丁 黄桑鱼,俗称黄腊丁,也有些地方称为黄辣丁.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水体中,属于地层鱼类.谢谢,请采纳

原料

黄辣丁500克(学名黄颡鱼,即嘎鱼,又称黄丫头),四川泡酸菜100克,川椒节30克,大蒜50克,鲜番茄50克,芹菜30克,香葱20克。

底料配置

豆瓣20克,花椒、胡椒各10粒,老姜10克,花生米15粒,冰糖10克,八角5个,香叶4片,葱油20克,高汤1000克,鸡精10克,色拉油10克。

制法

l、将黄辣丁宰杀,撕去腮及内脏用清水洗净待用。芹菜先斩3厘米长的段,再切成细长条。番茄切0.2厘米厚的片,大蒜瓣去蒂待用,香葱切成5厘米长的段。

2、锅置于火上,加葱油烧至七成热下冰糖小火炒至呈红棕色,下入豆瓣、花椒、胡椒、老姜、花生米大火煸炒出香味加高汤、鸡精中火熬制成汤艳红、浓厚鲜香即可滤渣待用。

3、锅置火上放少量色拉油烧至五成热,将泡酸菜、黄辣丁、芹菜大火煸炒出香味,加入熬制好的红汤小火焖烧8分钟入味,放入川椒节、整大蒜、鲜番茄、香葱段即可随火上桌。

特点

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麻辣醇香。

制作要害

所选用的黄辣丁不要太大,中等大小即可。

“脸色”如何:好吃的菜真是看不出来的,看这不起眼的小鱼,怎知道居然有那么嫩,那么滑,那么鲜美呐。成都曾经疯狂流行吃黄辣丁,原来果真好吃。泡椒的酸辣是配合鱼肉的最好选择,辣得一丝丝抽气的时候,鲜味也一丝丝地渗入五脏八腑。

三、北方人俗称嘎牙鱼.学名叫什么、、、、、、

学名叫“黄颡鱼”。

黄颡鱼:

脊索动物门、辐鳍亚纲、鲶形目、科、黄颡鱼属、黄颡鱼种,俗名嘎牙鱼,因声似“嘎呀”而得名。又称嘎牙子、黄蜡鱼、昂刺鱼、黄丁鱼、黄腊丁、鱼央丝、嘎鱼等。

形态特征:

体长123~143mm,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黄颡体长123~143mm,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深水处。适应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生存,甚至离水5-6h尚不致死。黄颡鱼较耐低氧,溶氧2mg/L以上时能正常生存,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现象,1mg/L出现窒息死亡。

生存水温为1-38℃,低温0℃时出现不适反应。

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嘎牙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颡鱼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俗称:戈牙 咯鱼 咯咯噎 黄腊丁,央丝。英文名:Yellow catfish 。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还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 ,英文名:Shorthead catfish)、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 ,英文名:Darkbarbel catfish)、光泽黄颡鱼(P.nitidus ,英文名:Shining catfish)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

黄颡鱼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