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成鱼运输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黄颡鱼,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是近年来养殖较多的名优鱼类。然而,由于黄颡鱼胸鳍和背鳍上具有硬刺,容易相互扎伤,因此在黄颡鱼(特别是成鱼)转运过程中经常遇到运输成活率低、运输难度大等问题,而解决此难题可大大减小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运输过程
正当夏季高温时节,所以预先联系好运输车辆并选择阴天下午进行黄颡鱼运输。按照预定计划,准备好足够的30升双层方底活体尼龙运输袋、便携氧气罐等工具设备,黄颡鱼成鱼暂养在水泥池内,池内不断加注冷水并充氧。打捞少量黄颡鱼仔细查看可见,半数鱼体有明显伤痕,并且活力不佳。选择体质较好的黄颡鱼打包充氧加注暂养池冷水,每袋50尾左右,共6个运输袋。
二、存在问题
运输时发现包装袋被鱼体硬棘扎破漏水漏气,所以不得不更换新的运输袋。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所购的黄颡鱼带伤且活力不佳,经过再次的运输,造成运输之后10%的死亡率。运输之后,考虑到鱼体体质状况很差而没有对鱼体做浸泡消毒处理,导致此后出现类似黄颡鱼“红头病”的细菌性充血病症。后期黄颡鱼死亡主要是由于细菌性疾病所引起。
三、问题分析
由于黄颡鱼胸鳍和背鳍上具有硬刺,容易相互扎伤,所以黄颡鱼运输过程中出现损伤难以避免。为了减少黄颡鱼鱼体受伤,应尽量减少中间运输环节。因此,如需大量购买健康无伤的黄颡鱼,可以直接联系附近养殖场。为了避免黄颡鱼硬棘扎破塑料运输袋,需要选用更加牢靠的可重复利用帆布或橡胶[1]运输袋,或者使用活鱼运输车。为了减少运输袋内黄颡鱼相互造成伤害,可以适当降低装袋密度,增加装袋数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麻醉运输、干法运输。运输之后,做好鱼体浸没消毒工作,免除鱼病后患。为了避免消毒剂对鱼体再次造成应激刺激和消毒过程中鱼体缺氧,可以在黄颡鱼运输结束恢复5小时左右再充氧浸泡消毒。
四、运输注意事项
在黄颡鱼苗种运输过程中,应当严格注意以下事项:
1.黄颡鱼成鱼在运输前需要停食锻炼
在起运前的1~2天,需要进行拉网锻炼,让黄颡鱼成鱼预先排出肠内部分粪便并减少体表粘液,使其习惯密集环境以适应运输,这样可避免运输途中黄颡鱼粪便和粘液对水质的污染,提高运输成活率。
2.运输过程中注意水温水质调节
黄颡鱼成鱼运输时,水温最好保持在15~25℃。特别是天气炎热气温高时,则需要在运输袋外铺撒适量冰块进行降温处理。黄颡鱼成鱼运输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高、不受污染。到达目的地时,应先进行“缓鱼”,防止暂养池水体水温和运输水体水温温差太大,一般允许温差1-2℃以内。此外,还可以在运输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浓度以0.2%~0.3%为宜)、维生素C、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等药物,以调节黄颡鱼体内外的渗透压,减少运输过程中振荡、拥挤、水质变化等刺激引起的应激,防止成鱼因机械损伤导致细菌感染和降低运输水体氨氮,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黄颡鱼,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是近年来养殖较多的名优鱼类。然而,由于黄颡鱼胸鳍和背鳍上具有硬刺,容易相互扎伤,因此在黄颡鱼(特别是成鱼)转运过程中经常遇到运输成活率低、运输难度大等问题,而解决此难题可大大减小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存在一个供氧问题和水质发臭,鱼儿容易吓死的现象,要注意好行车安全。
.黄颡鱼成鱼在运输前需要停食锻炼 在起运前的1~2天,需要进行拉网锻炼。运输过程中注意水温水质调节 黄颡鱼成鱼运输时,水温最好保持在15~25℃,调节好水温
原来养黄颡鱼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秘诀,你会养黄颡鱼吗?
杂交黄颡鱼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规格整齐、捕捞方便、耐运输、耐暂养等特点。是一个具有养殖前景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消费区域遍及全国,市场容量巨大,同时由于其没有肌间刺、口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继鳜鱼、生鱼及鲈鱼之外的重要淡水养殖鱼类。从以前的小品种一跃变成很多渔区的重要当家品种,但是很多新兴养殖地区缺少杂交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积累,在生产过程中盲目照搬“四大家鱼”的池塘养殖管理经验,从而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在此介绍杂交黄颡鱼的管理要点:
一、适当降低池塘水位
要根据气温回升的情况,及时的、逐步的降低池塘水位,不能突然大幅度降低水位,以免引起杂交黄颡鱼产生应激反应。降低池塘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温和地温的回升,促进池塘水体藻类繁殖,从而提高杂交黄颡鱼的活力,尽快恢复摄食。池塘水位一般保持在1.0-1.5 m。
二、显微镜检寄生虫
杂交黄颡鱼开始摄食后,要及时使用显微镜检查黄颡鱼的鳃丝与体表黏液中是否存在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
如果发现有少量寄生虫寄生,不需要杀;如果发现大量的寄生虫,可在水温18℃以上选择天气好、水质好时,根据不同的寄生虫及时采取针对性杀灭措施。否则温度回升后,休眠的寄生虫开始复苏,容易出现爆发性增殖,引发病害。
三、不加注新水 但可适当加注池塘老水
池塘经过一个冬季的高水位,池塘水体老化,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不利于黄颡鱼生长。气温回升后,需要解毒、调水。如果池塘漏水,水位较浅,可适当加入其他池塘的老水;不能换入新鲜外河水或井水,后期水温20℃以上可适当加注新水,主要防止杂交黄颡鱼顶水擦伤引发水霉病。
四、池塘水体要保证适当肥度
经过杀虫消毒之后,此时杂交黄颡鱼摄食较少,容易出现池水清瘦,滋生浮游动物。因此,要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施肥,培肥水质,杀灭水体浮游动物。一般可以选用生物肥,如果是新塘可施加化肥,少量多次,连用2-3次。保持水体肥活嫩爽,水色为棕褐色最好,水体透明度20-30 cm,有利于杂交黄颡鱼生长。
如果水体太瘦,水的透明度高易生小瓜虫,对杂交黄颡鱼的危害较大。
五、改底 解毒 活水
通过改底、解毒可以消解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从而活化水质,给杂交黄颡鱼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杂交黄颡鱼尽快摄食、恢复体力、开始生长。可以在消毒肥水后采取使用有机酸、氧化底改等措施对水体进行解毒,以改善底质、活化水质。
六、尽早开食
杂交黄颡鱼在水温10℃左右就能开始少量摄食。及早开食,尽量减少越冬期间的停食时间,有利于黄颡鱼体质的尽快恢复,减少死亡的可能性。
如果杂交黄颡鱼迟迟没有开始摄食,可能是因为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或者杂交黄颡鱼处于患病状态,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防止杂交黄颡鱼病情积累,出现爆发性死亡。
七、 推迟分塘
杂交黄颡鱼分塘不同于“四大家鱼”,切忌在低水温时期进行分塘、苗种购进等鱼种放养工作。杂交黄颡鱼分塘可以在上年停食前完成或等到水温升高并相对稳定时。
适当降低池塘水位,要根据气温回升的情况,及时的、逐步的降低池塘水位,不能突然大幅度降低水位,以免引起杂交黄颡鱼产生应激反应。 进入春季,杂交黄颡鱼开始摄食后,要及时使用显微镜检查黄颡鱼的鳃丝与体表黏液中是否存在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 如果发现有少量寄生虫寄生,可以通过肥水来控制,不需要杀;如果发现大量的寄生虫,可在水温18℃以上选择天气好、水质好时,根据不同的寄生虫及时采取针对性杀灭措施。 早春不加注新水 但可适当加注池塘老水。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饵料来源广泛。如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及下脚料、蝌抖、蚕蛹、螺肉、米饭、瓜皮、菜屑等等。 黄鳝的投喂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地投喂。
可以适当的使用杀虫剂,也要注意水质的管理,不要让水的透明度过高。要适当的排除老水。
要适当的降低池塘的水位,并且也要避免有寄生虫,要适当的进行肥水,要注意鱼的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