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以及它的防治技术吗?

养殖吧 2023-06-09 05:07 编辑:admin 139阅读

大家知道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以及它的防治技术吗?

一、做好鱼种消毒工作

对经过运输和规格筛选操作的黄颡鱼鱼种,实施消毒是避免感染致病性细菌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建议在放养黄颡鱼鱼种前,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经过运输的黄颡鱼鱼种在放养到养殖水体之前也对鱼种进行彻底消毒;此外在养殖池塘中拉过网以后,对养殖池水进行消毒,也是预防黄颡鱼体表溃疡发生的有效措施。优碘具有杀菌力强、稳定性强、刺激性小的特点;效力不受水质硬度、pH值、温度、有机物的影响,在多地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投喂高品质饲料

有营养学者曾经说过“饵料乃万病之源”。如果养殖鱼类摄食的饲料质量太差,不能满足不同生长阶段黄颡鱼的营养需求的,养殖黄颡鱼的免疫系统就会收到抑制而导致抗病力也就会下降。因此,选择营养全面、质量可靠的,也是确保黄颡鱼少发病的重要条件。此外,在饲料中添加合法的饲料添加剂,也能增强黄颡鱼的抗病和抗应激能力。新一代小肽营养液“斯大灵”能诱食促生长、保肝护胆和提升肠道免疫,目前,“斯大灵”已在江浙多地的加州鲈、南美白对虾、甲鱼养殖中得到成功应用。

三、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水体环境要求严格,因而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调控水质,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和充足溶解氧,保证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除了要勤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外,通过泼洒一些合规合法的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将养殖水体中的理化因子稳定下来也能较好的避免水体环境的剧烈变化对鱼体本身的刺激。“优激灵”能络合毒素/余氯/杀虫剂残留、增强抗应激能力、稳定藻相,早已成为不少养殖户调控水质和培育苗种的重要工具。

黄颡鱼暴发性死鱼事件来袭!养殖户应当这样做...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较强,在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由于受季节、气温、水质、饲料及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或患寄生虫病,因此,需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

烂鳃病

1.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形无异常,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并分泌出大量黏液,病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

2. 流行情况及危害

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每年的4~6 月为流行高峰期。严重的可导致鱼死亡。

3.防治方法

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前用2%~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5~10 min。用二氧化氯贴近水面全池泼洒(0.12~0.15g/m2),连续2~3 次可治愈。

水霉病

1. 症状

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随着疾病发展到肉眼能看到时,水霉已从鱼体向外生长成棉絮状菌丝。

2.流行情况

该病一年四季流行,早春和晚冬为重点发病期。对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成鱼有严重危害。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直到肌肉腐烂,最后瘦弱而死。

3.防治方法

用0.19~0.23 kg/m2的生石灰清塘。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5~10 min,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 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出血性水肿病

1.症状

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

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 防治方法

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注入新鲜水,换掉原池水的1/2; 然后用强氯精对养殖池水体进行消毒,用量为0.3g/m3,每天1次,连续3d。在投喂的饵料中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首先要明白它的特点。他们在生活的时候对于水中的氧气含量要求比较高,在养殖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裂头病,发现这样的情况可以降低温度,温度降低并且一般就可以痊愈。

养殖这种类型的话,最关键的是在于一些疾病的防范,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很容易引发一些高温的疾病,要随时注意消杀毒。

1黄颡鱼主要的疾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肝胆疾病。病毒病主要以防为主,并无有效方法可以治疗。

2预防措施: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的排换水,每半月可以用福地安改底或者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同时内服多维和三黄散对黄颡鱼进行保健,提高鱼体的抵抗力,并且定期检查鱼体有无寄生 虫,如有及时杀灭。

怎样防治黄颡鱼的一点红疾病?

由于你的描述不太清楚,所以不能有肯定的判断,我只好将黄颡鱼的疾病方面的知识都告诉你,以后你碰到各种情况也好知道怎么防治,黄颡鱼虽然抗病能力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发生,导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田菌性肠炎

1.1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1.2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病鱼离群靠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1.3 防治①不投喂腐败霉变的饵料,活饵用2%一3%的食盐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蒜汁;②全池泼洒0.3g/m3强氯精或0.5g/m3氯海因;③投喂药饵,每kg饵料添加土霉素0.05g,连用10天;④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OOkg鱼第一天用药1og,第2―6天药量减半。

2 出血性水肿病

2.1 病因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2.2 症状病鱼体色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无食,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有霉黑点。

2.3 防治①二溴海因0.5g/m3水体消毒,连用3天;②投喂药饵,每kg饵料加入0.79四环素或0.5g环丙沙星,连续投喂一周;③加大换水量,定期用生石灰15―20g/m3消毒。

3 水霉病

3.1 病因出水霉菌引起。

3.2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表有棉絮状附着物,鱼体消瘦衰弱而死。此病在低水温时最易发病,多出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3.3 防治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谨慎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用水霉净20g/m3浸泡105分钟;③全池遍洒水霉净0.3g/m3;④先用5%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再用1OOk加入80万单位青霉素配成的溶液浸洗10分钟。

4 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

4.1 病因 由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主要危害黄颡苗种。

4.2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浮至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4.3 防治①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②复方鱼虫净0.3--0.4g/m3全池遍洒;③用鱼虫克星0.15g/m3全池泼洒;④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5 小瓜虫病

5.1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病生于鱼体皮肤和鳃丝引起。

5.2 症状在病鱼皮肤上,肉眼可见小白点,用镊子将小白点取下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肉眼可见小白点在水中缓慢移动,置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确诊。

5.3 防治 ①用福尔马林50g/m3浸洗鱼体10分钟;②用复方鱼虫0.3--0.4g/m3全池遍洒;③用水霉净20g/m3药浴15分钟。

6 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6.1 病因 由指环虫或三代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引起。

6.2 症状病鱼鳃丝肿胀,鳃局部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鱼体消瘦,游动缓慢食欲废绝而死。

6.3 防治 ①90%晶体敌百虫0.5g/m3全池遍洒;②复方鱼虫净0.4g/m3全池遍洒;③灭虫精0.15g/m3全池遍洒。

7 锚头鳋病

7.1 病因出锚头鳋寄生引起。

7.2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

7.3 防治①用90%晶体敌百虫0.5g/m3全池遍洒;②用鱼虫克星0.15g/m3全池遍洒。

总之,对待黄颡鱼疾病要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才能防上或减少因病死鱼造成的损失。注意保持清新水质,拉网运输等操作要细致。黄颡鱼为尤鳞鱼,对药物耐受力不及家伍,用药要准确掌握剂量。

保持皮肤的干净

这不是内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