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蝾螈(娃娃鱼)生病了!!
娃娃鱼的主要病害和防治:
1烂尾病.症状:娃娃鱼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易腐烂,后期病灶处肌肉坏死,粘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尾部骨骼外露,此时娃娃鱼食欲减退或不食,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尾部摆动无力,不久便会死亡。治疗:用强氯精0.3~0.4ppm或二氧化氯0.2~0.3ppm浓度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一疗程;对病情较重的先用15~25ppm浓度高锰酸钾浸洗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患处,每天一次,4~7天可治愈。
2腐皮病。症状:患此病个体体表粘液脱落身体上有许多绿豆大小的白色小点和白斑后期白色斑点腐烂溃疡,并附着一层白色内容物,尤以四肢最为严重。病体口腔、尾柄头部稍出血;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严重时引起死亡,剖检死体,肝脏肿大,呈现紫红色,胃肠道充血,胆囊肿大,呈绿色,心脏色泽变淡,肺紫红色。治疗:养殖水体用0.1ppm氟哌酸消毒,每天换水,连续消毒三天;能摄食的每千克体重每天口服盐酸土霉素50~70mg和多种维生素150mg,连续五天;不能摄食的每千克体重注射庆大霉素100国际单位,隔一天后复注射一次;伤口用溃疡灵软膏涂抹,置无水塑料盆中,一小时后放入池中。
3水霉病:成鲵和幼鲵均可发生,由擦伤或撞伤引起的真菌寄生,发病后用食盐水、苏打水
浸泡。
4咬伤:缺食或水体用水透明,首先撕咬腿部,造成无力的在水中沉浮,直到力竭或患水霉病死亡。防治方法是培肥水质,控制水体透明度,投足饵料。咬伤后的处理同水霉病。
5气泡病:幼鲵最易发生,当水体中的O2!N2!或NH3含量过多时发生。防治方法是小水体饲养用水要在太阳光下曝气处理1~15分钟,池塘饲养水体要经过一段流程。
二、黑玛丽鱼全身鲮都炸起来,屁股又气泡,这是怎么了?
竖鳞病。
我的鱼刚得。最后死了,先单放吧。药不好用,只有死了。
三、小彩霞鱼身上附有形似气泡东西怎么办
(一)鱼瘟。鱼瘟是金鱼春季的一种疾病,常因金鱼冬伏少动,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鱼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状。到黄梅季节,其发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鱼瘟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每年开春季节,要经常给金鱼晒太阳以增强其体质。若金鱼发生鱼瘟应尽快将其隔离或淘汰掉。
(二)白云病。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三)腐皮病。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烂尾病。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治疗方法:用1%孔雀石绿擦洗患处,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在治疗食用鱼时,禁止使用孔雀石绿。
(五)白点病(又称小爪虫病)。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度,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度。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0.5×10(的负6次方)的医用甲基蓝溶液中,在21--26度水温下长时间浸浴,或用0.5%--1%的小苏打水浸浴10--15分钟。由于幼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成鱼弱,浸浴时间应适当缩短。病情严重时每日浸浴1--2次。
四、大家好,我的罗汉鱼现在身上有粘膜小气泡,眼睛有白膜,两天没吃食了
气泡病
病因:有些饲养者无限制的往水中输入氧气,造成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鱼的肠道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着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气泡病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成鱼很少见。
症状:最初病鱼感到不舒服,在水面混乱无力的游动,不久病鱼的肠道中有白色气泡,或鱼的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的气泡。血管内有大量气泡,引起阻塞而死。越幼小的个体越敏感,可引起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预防方法:应防止水中氧气过饱,保持氧气充足均匀便可。
治疗方法:(1)发现气泡病时应迅速停止输氧,注入清水,同时排出部分老化水,病情轻的能在清水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2)用食盐向有气泡病病鱼的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
总结:饲养者应注意,水中溶氧量不是越多越好,应保持均匀,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容易引起气泡病,过少则容易造成鱼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