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附中华鲟养殖方法

养殖吧 2023-01-18 01:49 编辑:admin 185阅读

一、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附中华鲟养殖方法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的鱼类,养殖水温必须要在0°C以上,30°C以下,这样的水温才适宜养殖中华鲟。养殖中华鲟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当水温达到30°C以上中华鲟会停止活动,在冬天水温比较寒冷也会停止活动。养殖中华鲟需要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跨区域运输则还需要办理相关运输证。

      温馨提示:中华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中华鲟养殖水温条件

      1、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一般常见的个体体长为0.4-1.3米,体重大约50-300千克,中华鲟对水域有一定的要求,养殖水温必须要在0°C以上、30°C以下,这样的水温才适宜养殖中华鲟。

      2、养殖中华鲟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水温达到30°C以上中华鲟会停止活动,在冬天的时候水温比较寒冷也会停止活动,所以要在室内进行养殖。

      3、养殖中华鲟要掌握成熟的养殖技术,还需要申请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若要跨区域运输则还需要办理相关运输证,经营利用还需要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4、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独有,是世界27种鲟鱼中最珍稀的一个种类。 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中华鲟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水中的大熊猫”。

二、中华鲟养殖方法

      1、根据养殖的规模,可以选择平滑的玻璃缸或者水泥池,池壁一定要光滑,因为中华鲟喜欢沿着池壁游,如果池壁粗糙很容易弄伤鱼,然后还要保证供水、排污都比较方便。

      2、中华鲟的鱼苗相对比较弱小,而且容易生病,所以水池在使用前,需要用盐水或者其它的水产专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把鱼苗放入开始养殖。

      3、喂养中华鲟鱼苗可以用新鲜线虫、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因为中华鲟是肉食性的鱼类,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清理残留的食物残渣。

      4、在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水流是活动的,中华鲟对溶氧和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保证水中溶氧量,同时注意水的酸碱度、水温等。

      5、作为一种季节性洄游鱼类,中华鲟对于水质的PH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华鲟适宜在PH值在7-8的弱碱性水中生活。而当水的PH值过高的时候对中华鲟来说也十分的不利。

      6、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有着很强的趋光性,一般来说光照对于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要注意光照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二、中华鲟鱼吃什么食物,怎么养

中华鲟鱼喜欢吃一些无脊椎的动物,比如水蚤、水虱。还喜欢吃一些小鱼、小虾、小蟹等食物,成年以后的中华鲟就会捕食一些底栖类的小型鱼,也会摄取一些水底行动缓慢的动物作为食物。人工养殖中华鲟鱼,可以给它们投喂一些螺类、蜗牛、蚌类、红虫、蚯蚓等食物,除此之外,还可以投喂一些合成的饲料。

一、中华鲟鱼吃什么食物中华鲟鱼最喜欢吃一些无脊椎的动物,像水蚤、水虱、水蚯蚓等都是它们比较喜欢的食物。除了这些无脊椎的动物,它们还会吃一些小鱼、小虾、小蟹等食物。等它们长大以后,捕食的能力会加强,它们会捕食一些底栖类的小型鱼,还会吃一些水底行动缓慢的动物。

人工养殖的中华鲟,可以选择投喂一些螺类、蚌类、贝类、蜗牛、红虫、蚯蚓等食物。除了这些动物性饲料,还可以投喂一些合成的饲料,这样可以保证它们的营养均衡。但是合成饲料它们的兴趣不是很高,饲养者可以混合动物性饲料一起投喂。

二、中华鲟鱼怎么养1、水温:中华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只要水温在16℃以上,它们就可以正常生活。人工养殖的时候,如果水温低于16℃,就需要给它们安装一个加热棒,将水温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2、水质:中华鲟鱼对水质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水质干净清爽,它们就可以正常生活。

3、氧气:中华鲟鱼对氧气的需求量比较高,饲养者需要每天给它们打氧,这样才能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充足。

三、如何养殖鲟鱼?

一、鲟鱼养殖技术概述 从技术角度讲,开发鲟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较鳜鱼、甲鱼等容易得多。如可用廉价饲料,饲料转化率高,养殖成本低,而且鲟鱼养殖的附加值很大。鲟鱼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是一个优良饲养种类。 (一)人工繁殖 据报道,目前世界各国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主要有小体鲟、闪光鲟、高首鲟、中吻鲟、俄罗斯鲟、中华鲟、欧洲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十多个杂交种。选择优良的亲鱼是人工繁殖的关键。不论在天然水域捕捞,还是人工培育,都要求亲鱼的性腺发育达到第Ⅳ期。如亲鱼未完全成熟,可用网箱或池塘暂养,或结合注射催产剂来促其性腺成熟。鲟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等技术与鲤鱼等基本相同,但对孵化的水温要求较严。一般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5-20℃,7天左右出苗。如遇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孵化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苗种培育 鲟鱼的苗种培育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培育可从鱼苗的卵黄消失开始,至分塘养殖为止。其主要的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水生寡毛类、桡足类等活性饵料,适量搭配蛋黄及人工配合饲料等。后期通常用人工配合饲料,也可适量投喂小鱼、小虾等生物饵料。1997年俄罗斯学者研究成功2种鲟鱼专用饲料,效果很好。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见表1。其中OST-4号适用于幼鲟12-40g的饲养阶段;OST-2号则适宜于体重40g以上的养殖阶段。此外,为促进鲟鱼的发育,国外学者还研究出许多生物活性剂。如使用一种牛松果体多肽剂简称bpp10ppm浓度处理8-20日龄的幼鲟,其成活率可提高12%-18%,而且经处理的幼鲟还可消除或降解重金属的毒性影响。见表2。试验还表明,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mg柯麻利素kormogrizin和0.2mg维生素C,经均匀混合后连续投喂可增强鲟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幼鲟产量10%-45%。用下列三种生物活性物处理幼鲟可大大提高早期胚胎发育及幼鲟成活率:一是用从鸡血浆中提取的肽缩氨酸液SKB,使用浓度400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1%-22%;二是使用从酵母中提取的聚核苷酸液Eneade,使用浓度5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0%-25%;三是使用从云苔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淄醇素Epine,使用浓度10-7mg/L,浸浴受精卵1h,可提高幼鲟成活率26%-30%。(三)成鱼养殖 鲟鱼的养成可归纳为小水体与大水体养成两类:前者包括室外水泥池、水槽、土池、河渠、网箱养殖等,一般为高密度精养,投放大规格鱼种,经一年左右时间的饲养,规格可达2公斤左右;后者是在湖泊、水库中放养,多为混放粗养。四池塘养殖幼鲟的质量与放养密度的关系鲟鱼工厂化养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获得优质鱼种。为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鱼种的需要,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高密度饲养试验,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是标准放养密度(0.5万-1万尾/亩)的1.5-3倍。此试验分不同放养密度的7个组进行对比,放养密度分别为每亩5000、6500、8000、9300、10000、12000和15000尾,饲养时间为40d,日平均生长可以看出,提高放养密度会影响幼鲟生长。在池塘养殖幼鲟时,应考虑到饵料资源量,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2万尾/公顷。二、史氏鲟的人工养殖技术 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七粒浮子,是黑龙江产大型经济鱼类。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已开展养殖。 (一)繁殖技术 1.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 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采用黑龙江水域自然成熟的亲鱼。采捕时间为每年5-7月的繁殖季节。选择身体无病无伤,雌性体重15kg以上,雄性体重20kg以上的个体,年龄为9-13龄。此鱼雌性个体生殖间期3-5年。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有所不同,但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具体鉴别方法为:成熟欲产的雌性个体消瘦,吻尖,脊板尖,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无明显变化,一般体重在20kg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 2.人工催产 当水温升到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水温较低时,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催产剂多选用LRH-A。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基本剂量为每公斤雌鱼用量为60-90μg。一般卵细胞极化指标达到1/30以上,即Ⅳ期中时即可催产。全部催产剂量分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0%,当极化指标达到1/55以上时,注射剩余的剂量。雄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经过催产的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定期检查鱼体变化。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可发现卵巢有明显流动迹象,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即可取卵。取卵时间可掌握在90min以内,最多不超过150min,否则受精率将会受到影响。从时间与水温关系看,平均水温为16.5℃时,效应时间为18h;平均水温为19℃时,效应时间为11h左右。 3.采卵与授精 用挤压法采集精液。体重20kg的个体一次可排出精液30mL,甚至更多。雄鱼可多次使用。优质精液呈纯牛奶状。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一尾体重15kg的个体可产卵2.5-3.5kg,约9万-12万粒。用半干法人工授精。精液用量为每公斤鱼卵10mL。使用精液时,先用无菌水稀释。稀释比例为精液比水1∶200。授精时,将精液放入鱼卵中,均匀搅拌3-4min,使精卵充分结合,静置片刻,弃去污水,漂洗干净。史氏鲟的卵呈粘性,一般受精后5-6min钟出现粘性,15-18min达到最大粘度,故孵化前鱼卵须进行脱粘处理。脱粘剂多选用滑石粉或细黄泥。前者制成20%水溶液,后者制成10%的浓度。脱粘时将水溶液倒在鱼卵上,不断搅动,使之不出现结块现象。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静置时不再出现结块现象即已达到脱粘效果。脱粘时间一般需要30-60min。受精卵脱粘后即可进行孵化。 4.孵化 史氏鲟的卵粒较大,也较重,每公斤约4万粒左右。孵化最好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或对卵定时拨动。特制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cm×65cm×30cm,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一次可孵化史氏鲟卵40万粒。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60L/min,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一次,孵化率为85%左右。此外,也可用双层网箱孵化。网箱规格为80cm×60cm×50cm,每次孵化卵1kg。方法是将网箱固定浮置于水质清澈,水流速为0.8-1.5m/s的江湾处,每20min翻动一次卵,孵化率也在85%左右。孵化温度为16-24℃,最适温度19-22℃。在此范围内,水温高时出膜早,且出苗集中,水温低时出苗晚,且出苗时间长。在平均水温17℃时,约105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h出膜。刚孵出的仔鱼体长1.1-1.3cm,如蝌蚪状,做垂直运动。孵化70h21℃时后出现鳔点,可进行平游。 (二)苗种培育技术 1.培育鱼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单池面积为300m2左右,水深1.5-2m。最好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2.放养规格为体长18-30cm,体重50-90g。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0尾。鱼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min,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 3.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含量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径2.0-3.0mm。日投饵3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 4.饲养期间保持水位1.5m以上,水温26℃以下,溶氧6mg/L (王玉堂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二、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三、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四、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每次喂完鱼后一小时要提箱检查吃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也要提箱检查并捞缦淠诓∮闼烙恪C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除掉网衣上的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随着鱼体增长要及时调整密度。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换置时采用套置法,即先把要换入的网箱经过2-3天的浸泡后把它套置在要被换绲淖坝婿嘤愕耐渫饷妫⒐潭ê茫缓笠⌒牡匕岩绲耐浣饪缢妗0鸦绲耐涑逑锤删恍薏购茫员富挥谩W⒁馊绻敫呶录窘谠蚓×勘苊獾褂悖悦庠斐伤鹗А

五、鱼病防治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处理,提前7-10天下水,鱼种入箱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每隔15-20天每箱用生石灰2-3公斤,化水泼洒箱体及近旁水域,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在网箱内四个角用漂白粉与敌百虫穿插挂袋(掌握好漂白粉挂袋的浓度)。消毒时提起网箱四角,减少水体,提高药物浓度,观察应激反应,待缦钟な狈畔滤慕恰3靥裂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

养殖中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二、清塘消毒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公斤/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公斤/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公斤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块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厘米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也很好。 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五、饲料投喂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 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当池塘水色过浓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真菌性疾病的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鲟鱼的养殖技术

水中活化石-鲟鱼的养殖技术

我国有8种鲟鱼分布在长江、黑龙江等水系。除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闪着金黄色光泽的俄罗斯鲟、点缀着亮白斑纹的闪光鲟、灵巧可爱的小体鲟等等都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随着这些像小蝌蚪一样的小鲟鱼一个个被孵化出来,人工繁育鲟鱼的技术也日渐成熟了。这些健康调皮的小东西上下浮动,一刻也不肯停下来,它们炫耀着自己独有的垂直升降本领。倒是有一些心急的挤在一起,盘算着该如何离开这个方寸之地,它们开始在水面徘徊张望,幻想着外面那个等待它们的精彩世界。

它们将要在哪里渡过童年,到底怎样的环境才是它们向往的家呢?通常养殖鲟鱼鱼苗的时候,主要是选择一些内壁比较光滑的,像玻璃缸就比较适合养鲟鱼。苗种,它的造价跟水泥池子的造价相差不了多少,成本较低。另外,它的供水、排污和水泥池相比都比较方便,从玻璃缸的上面进水,排污从中间的出水口进行。

幼小的鲟鱼相对娇弱,一定要对它们的新家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处理。专家告诉我们,用食盐来刷洗池壁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好办法。

家安置好了,小鱼的肚子也该饿了。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鱼苗怎么喂了。其实,刚刚孵化不久的小鱼苗,喜欢吃的是天然饵料,线虫就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我们可以把新鲜的线虫从水中捞出来,清洗几遍,除去上面附着的脏东西,然后将这些线虫切碎,和水充分搅拌后,均匀地洒到池子里就可以了。小鲟鱼除了要吃得可口,还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它们呼吸,因此水槽的水要不断地进行更新交换。咦!猜得出来这挂着的小水桶里装的是什么吗?其实,什么也没有,聪明的养鱼人为了增加水的溶氧量,才想出了这个小窍门: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携带的氧气也就多,小鱼苗当然也就可以多吸几口氧了。

随着鱼苗一天天长大,可以逐渐喂它们一些配合饲料,以保证它们的营养供给,当鱼苗长到5~7厘米时,一般每天要喂5次配合饲料、3次线虫,然后逐渐减少喂线虫的次数,直到鱼苗长到10厘米时就可以只投喂配合饲料了。

虽然是同一天培育的鱼苗,它们的生长速度却不尽相同,很快就出现了明显的大小差异,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为了保证它们正常的生长发育,不相互残杀,就要将大、小鱼苗及时分开。别看只是分一下大小这么简单,这项工作可是保证鱼种质量的关键技术。

经过一个半月的人工饲养,鲟鱼已经完全被驯化成功,作为商品鱼种,它们可以去适应更复杂、更多变的生活环境了。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实际上鲟鱼有点温水性鱼类的特征,温度要求、养殖区域是比较广泛的,0~30℃都能生存,15~26℃最好。养殖范围广,网箱、水库、池塘养殖效果也不错。

流水池养殖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它占地面积小,水流量容易控制,投喂饲料也比较方便。在供、排水的时候,可以采取每池单注单排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池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导致的鲟鱼发病。另外,鱼池的内表面一定要光滑,因为鲟鱼喜欢沿着池壁游动,身体又没有鳞片保护,所以很容易被池壁擦防。

因为鲟鱼是标准的河道性鱼类,它们对溶氧和水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保证水中溶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水的酸碱度,过酸过碱的水质对鲟鱼的生长都不好。所以,我们要将水的pH值控制在7.5~8.5之间。

利用流水水池养殖鲟鱼的时候,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最佳,饲喂时实行定时、定量的投喂原则,最好选择颗粒饲料,因为这些配合饲料中含有鲟鱼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各种养分,我们可以将饲料直接投入到水池中,通常每天喂食4~5次,日投饵率在1%~3%之间。

鲟鱼性情相对温顺,动作缓慢,对外界的影响反应迟钝,除了沿着池壁和在池底游动外,它基本不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因此在饲养的过程中,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

特别提示:鲟鱼是一种极爱干净的鱼种。因此我们投喂饲料以后,一定要及时清除池中的残饵,以防水质变坏,影响鲟鱼的生长。

为了使养殖鲟鱼的水质清新,我们还可以在池子里混养一些鲢鱼。这鲢鱼非但不与鲟鱼争食,而且它吃的是影响水质的浮游生物。

这种人为控制的鲟鱼环境,更能充分地发挥它们的生长优势。人工养殖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周年水温在20℃左右的情况下,鲟鱼一周年就可以长到1千克左右,四年可以长到10千克,一年收入增加两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