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鲟鱼怎么养(人工鲟鱼怎么养殖)

养殖吧 2023-03-16 06:27 编辑:admin 212阅读

一、鲟龙鱼养殖技术?

1、建设养殖场

养殖鲟鱼,由于鱼体型会长的比较大,所以最好有池塘养殖,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来养殖,一般一个池子大概是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池养的鲟鱼数量,可以根据鲟鱼大小来决定。附近要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培育鱼苗的地方,要单独建设,一般可以做棚室,用大型的塑料容器育苗。小鱼苗看起来跟其他的鱼类差不多。要准备一些单独的设备。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放养入池。放养前要准备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比如,一开始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及时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健康鱼苗,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注意要温水养殖。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生长均衡。下池前先放几条,看水温适不适合,适合再全放。

4、喂养

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如果水泥池养殖,一般没有水生动物。要自己投放,不像池塘。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可以喂食。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骨粉、鱼粉,等健康的饲料。喂食的食物要干净、消毒。

5、管理任务

每天定时喂食、消毒食物、打捞食物残渣 。水质不干净时要赶紧换水、定时消毒。养殖水深要在一米五左右。水中无氧的,鱼浮头,扑腾,要使用增氧机增氧。每天巡视。观察活动情况、环境情况。

二、中华鲟鱼的养殖?

1、水温

(1)适合中华鲟生长的水温在14-24℃左右,而21℃则是适宜中华鲟生长的水温温度。

(2)当水温过低时,中华鲟摄食量会减少,而且生长也会变得缓慢,严重时则会死亡,而温度过高,超过33℃时,也会对中华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需要把水温保持在20-25℃。

2、含氧量

(1)中华鲟适合在含氧量为5mg以上的水中生存,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下降,会降低中华鲟的食欲,严重时,还会让中华鲟死亡。

(2)一般情况下,不可将溶氧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水质当做培育鱼苗的水源。

3、PH值

中华鲟适合在PH值为7-8的弱碱性的水中生活,PH值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中华鲟的生长。

4、盐度

因为中华鲟属于洄游鱼类,所以对养殖水池中的盐度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5、光照强度

(1)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时,有着很强的趋光性。

(2)一般来说,光照强度对于鱼苗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需要注意因为光照强弱的变化,所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

6、氨氮含量

如果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含量过高水中,会有产生很多的病症,严重时,还会直接死亡。所以在人工养殖中华鲟时,应及时清理养殖池中的有机物,减少氨氮产生的几率。

7、水流

因为中华鲟是洄游类鱼类,所以人工养殖中应尽量模拟自然条件,方便中华鲟产卵。

8、饲料

(1)在喂养中华鲟时,一般可选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

(2)而喂食量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水质情况、鱼的密度而定。

9、日常管理

(1)平时每天都需要巡视3次,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要格外注意,如果中华鲟有浮头的现象,便需要立即检查水中溶氧量是否过低。

(2)要定期检查中华鲟的生长情况,体型不同的中华鲟应该要分塘饲养。

三、俄罗斯鲟人工繁殖成鱼要如何饲养呢?

从俄罗斯引进鲟鱼养殖技术,包括孵化、育苗、饲养等技术。 孵化技术:选用春季自然繁殖期生产的鲟鱼受精卵,较秋末、冬初人工催熟的受精卵在质量、孵化率以及出膜后鱼苗的健康情况要好,并采用“鲟鱼一号”孵化器进行鲟鱼受精卵孵化,适宜水温17~19℃,鲟鱼受精卵的孵化率稳定,一般都在80%以上,最高时达到90%。出膜后的鱼苗健康,成活率也高。 苗种培育技术:小体鲟、杂交鲟的鱼苗在生理发育上有相同之处,具有适应性强、接受饲料快的特点。

①小体鲟鱼苗:与其他鲟鱼相比,在培育鱼苗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接受配合饲料,开食后喂7~10天切成小段的水蚯蚓或水蚤,然后进行饲料驯化,活饵与人工配合饲料交替投喂几天后,即可完全转喂颗粒饲料。小体鲟鱼苗培育成活率高,转食人工饲料快,但生长速度较慢。

②杂交鲟鱼苗:杂交鲟。代由自然水体中的野生欧鳇母本与人工培育小体鲟父本所得,有其母本和父本的优势,较其他品种生长快,摄食凶猛,摄食人工饲料转口快,但较小体鲟接受人工饲料能力差。

四、家养鲟鱼喂什么?

虾米、螺、蜗牛、蚌、小鱼、水蚤、水蚯蚓、红虫、饲料等食物

饲养鲟鱼时,主人可以喂养鲟鱼吃一些虾米、螺、蜗牛、小鱼、水蚤、水蚯蚓、红虫、饲料等食物,但鲟鱼会在产卵期间停止一段时间的摄食。

饲养鲟鱼的时候,最好是人工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话,最好喂养一些专用的饲料作为鲟鱼的主食,这样就能给鲟鱼补充好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并且喂养起来还方便、快捷、省事。

五、鲟鱼怎么养,吃什么?

1、鲟鱼吃人工配合颗粒料,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等,要求人工配合颗粒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要保持半小时以上。饵料粒径还要随着鱼体的增大适当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适口。

2、鲟鱼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者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在河口区的鲟鱼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蛹属、鳞虾和蚬类等,在产卵期一般会停食。

六、人工饲养的中华鲟如何存活?

人工养殖中华鲟时,要将温度保持在14-24℃左右,水温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对中华鲟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中华鲟适合在含氧量为5mg以上的水中生存,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下降,会降低中华鲟的食欲,严重时还会死亡;同时,中华鲟适合在PH值为7-8的弱碱性的水中生活,PH值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中华鲟的生长。

七、中华鲟怎样养殖?

(1)水温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2)含氧量

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研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3)pH

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4)盐度

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5)光照强度

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6)底质

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7)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8)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9)水流

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米2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10)流速

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